和润新语59 | 唐群:品质追求,让教育有“温度”
一所学校的办学温度,取决于它对学生成长所持的态度,所做的力度。2016年11月我参加了“奉贤教育浙大培训班”的学习,走进杭州市公益中学,感受到了这所学校教育的“温度”。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上烫金的校训:让每个公益人学并快乐着。体育馆两侧悬挂着长长的竖联:尊重自己,切实对自己负起责任,尊重他人,力求不给他人添麻烦。平实的话语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与认同。学校积淀“乐观大气,相亲相爱”的学校文化,形成“做人第一,活教乐学”两大特色。
在参观学习中,聆听潘志平校长讲述的几个温暖故事:“阿潘羹”——每周四只要潘校长在校内,他都会在上午11点左右出现在公益中学的食堂,身着厨师服,手掌大勺,给师生们烧制“阿潘羹”,一碗碗“阿潘羹”,让全校师生感受温暖,师生和家长都习惯亲热地叫他“阿潘校长”;打雪仗——2016年1月杭州下了一场大雪,学生们早操场上打雪仗,阿潘校长和几位老师也加入这场“轰轰烈烈”的雪仗,让自己“变成”孩子,放下身段和孩子们一起玩,以自己的童心唤醒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寒冷的雪地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亲笔信——潘校长坚持每个月给家长写一封亲笔信,根据自己的教育感悟和陪伴女儿成长的体会,提醒家长在不同的时间点去关注孩子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给每个年级的家长提供不同的应对策略和关注要点,如“初一新生的家长要注意哪些事”、“承上启下的初二,家长要把好哪‘三个关’”、“毕业班家长要怎样帮孩子树立‘初三范儿’”……14年间他与学生家长有过120多封亲笔书信的交流,让家长感觉到校长的“温度”。
一位有“温度”的校长成就了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这“温度”是什么?我的理解是,这“温度”是一种尊重,一种关注,一种对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对学校与家长的凝聚力。潘校长的故事给我们以启示,“和润”校园,需要有“温度”的教育,要润物无声,给学生的未来留下充满人性温度的记忆,这样的学校便是好学校。理念可以启迪,关键在于践行。
一、人文积淀,让自己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
杨绛说过:“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幼时良好家庭文化的浸濡,我有了读书的习惯。紧张的工作之余,一书在手,细读深思,既是休憩,更是提升。基层学校书记的工作,使我认识到:对一所学校而言,书记、校长必须是学校中不断学习和思考的榜样,只有书记、校长喜欢学习、善于学习,成为教师中爱学善学的楷模,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才能引领教师静下心来读书,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绽放书香。培训后让我更加注重阅读,读到共鸣处,动笔留点印记——记录一些工作思考、倾诉一种人文情怀、分享一点人生感悟。书记校长只有像潘校长一样懂情趣,留心身边素材,学会讲故事,才会引领教师演绎出更多的教育精彩。于是在教职工政治学习中,我尽量多开设一些专题讲座,如《教师需要“工匠”精神》、《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走进“清华”》等,专题讲座和自主阅读学习相结合,一个个有“温度”的小故事,在娓娓道来中,启迪教师智慧,提升教师素养,带动全体教师高效工作、热情生活。
二、人文关怀,让校园有温度,更和谐、有活力
“和润”教育就是让校园和谐朗润,温情脉脉。一所学校能够让人的心灵得以安放,那就有温度;一位教师能够尽力地帮助学生,那就有温度;一个学生能够健康、自由地成长,那就有温度。一所学校的管理,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需要校风的引领,更需要师生的和谐参与。如果学校的管理只是冷冰冰的文字、口号,抑或是僵硬的表情、机械的动作,管理就会成为在一块冰冷的铁板上行走,这样的校园就缺乏灵动与活力。古华小学在幸福教师的培育中注重人文关怀,让校园有温度,更和谐、有活力。实施教师“人文蕴育”工程促进教师的文化自觉,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让广大教师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在目标前行中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到职业的快乐;构建重心下移的“温暖”管理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自由与空间;优化校园环境,创设有“温度”的成长空间,午间组织散步散心活动,开展茶艺、花艺、点心、瑜伽、游泳、桥牌、绘画、摄影等社团活动,开展高雅艺术熏陶活动,让不同性格、不同才情和不同背景的教师,在古华小学温馨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到专业尊严和自由创造的快乐,进而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只有三尺讲台前的老师感到学校的“温暖”,课堂上才可能更温馨,才会有更多的亲和力,更多的教学民主,让更多的学生感到温暖;只有三尺讲台前的老师感到学校的“温暖”,他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精心组织各项活动,激活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活力,引领学生在温暖的环境中享受生命拔节生长的欢歌……温暖的校园、温馨的环境、温情的教师,我们的孩子们就会眷恋校园、向往上学,“自然·活力·和润”的品质教育便水到渠成。
三、品质追求,让教育有温度,望星空、踏实地
著名作家刘墉曾说:“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可以使你总有一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这座山,就是教育的品质追求。在书记校长培训班上,班主任金哲民、何哲慧两位特级校长多次强调,作为书记、校长,对教育要有梦想、要有情怀,更要坚持对品质教育的追求。每年的暑期培训中,古华小学都要组织教师观看教育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热血教师》和《卡特教练》等,每一部都充满了张力和诗意的激情,充满奋进突破的力量。每两年,我们都要组织一次“感动古小——‘最美’教师”的评选,并让这些教师走上“智慧讲坛”,讲述他们有“温度”的教育故事,发现为人之师的快乐与幸福,追求一种温润柔和的效应,追求一种诗意盎然的境界,让教育情怀落地生根。在品质教育的追求中,学校推出一个个创新项目和支点计划,《传统记忆》,结合STEM课程特色,将传统技艺制作与科学、审美、趣味、生活、人文等结合,形成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创新性、协作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实践体验拓展课程;《研究“点化教学艺术”,打造优质点化课堂》,基于“化育共生”的教育理念,开展“点化课堂”教学设计,着力“点化”教学行动研究,形成教学点化机智,构建化育智慧的“点化课堂”。“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我们之所以如此坚持,就是即仰望星空,同样也不忘脚踏实地,让温度传递……
有“温度”的管理、有“温度”的教师、有“温度”的学校,必将汇聚成有“温度”的教育。如此,人文和谐、活力朗润、德润人和的高品质教育便指日可待。
(唐群,中学高级教师,奉贤区古华小学党支部书记)
点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要闻 | 局党委书记陆琴出席党政干部暑期培训副职专场研讨活动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