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fengxianjy Intro 发布公众关心的教育信息        初夏时节,窗外树影婆娑,清风送来淡雅花香和细碎的阳光投在书案上,更增添了我读书的情致。七年的杏坛春秋,就在这书本的开合之间流转。愈读书,我愈明白,只有不断地积累,广泛的阅读,才能使自己成为不会枯竭的清泉,去浇灌渴求知识的花蕾。        初登讲台时,我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作为我教学的第一要务。上课时,我强势而机械地把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常考题型强加给学生,逼着他们去记忆背诵。起初的几次考试,孩子们都考得不错,但我发现在语文课上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少,练习中的错误率也越来越高。我的内心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矛盾中:我这样急功近利的教学怕是误人子弟了吧?即便孩子们具备了语文的应试能力,缺乏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文学素养又怎么能说是学好了语文呢?        迷惘之中,我一头扎进了书海,《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于漪老师教作文》、《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分析个案研究》、《语文学习》等教学理论、案例书籍、杂志摆上了我的书案。读了这些书,我才知道无数的语文教学大家都告诫新教师,一定要读“杂书”,不能死钻在教材之中,以致于闭门造车。        徜徉书海,我顿悟:文学是博大精深的,语言是变化无穷的,而语文就好象是给学生展现了烟波浩淼的文学海洋的一角。如果语文老师仅仅教给学生一些语言的知识、文学的技巧,将一篇篇课文肢解成无意义的符号,这样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我不想当这样的扼杀学习语文学习兴趣的“黑手”,我想引领他们走进神圣的文学殿堂,以文学本身的魅力来熏陶学生。       于是,我一改之前死板、无趣的教学方法,而是尽力打造一个有文学气息的课堂。例如,在点评学生的课前演讲《春节见闻》时,我根据学生的讲稿与ppt,即兴口头作文《小城之春》;为了鼓舞刚进入初中语文成绩不甚理想的孩子们,我写下了《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的下水作文,和孩子们分享我的求学经历;更遑论一堂堂语文课上的引经据典。孩子们入迷的神情,不断举起的小手、意犹未尽地下课围着我讨论课上的话题。我为课堂的改变而欣喜,同时又陷入思考:如何能把握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动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也能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呢?       这么想着,我便把每周的晚自修变成了阅读课。我在阅读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首先选择了余秋雨。因为他的作品有散文的笔调、小说的叙事、诗化的语言、博大的容量、深邃的思想,能够给这些看惯了千篇一律模式化的作文书的学生们以撞击般的心灵震撼。我介绍了余秋雨不算平坦的经历,让学生在了解他的作品之前意识到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并着重推荐了几篇文章:《道士塔》、《酒公墓》、《阳关雪》、《长者》等。在介绍《道士塔》时,我讲到王道士将敦煌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用白石灰一遍遍地涂刷时,学生们义愤填膺,怒斥王的无知、愚昧。这时,我再让他们读原文,感受文字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我在介绍《长者》时,学生都惊叹:那么平常的写老师的题材,在余秋雨笔下的张可老师却让人不由敬佩、神往。继而慨叹:原来记叙文可以这样写的!当他们与所感悟时,我不由得满心欢喜。何必刻意去强调作文的结构、立意,文学作品不是很自然地教会了学生如何选材吗?        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们学会了阅读、学会了思考。在随笔《那件事,我忘不了》中,佳轩写道:“我不做作业、调皮的时候,陈老师会严厉地批评我,我很生气,还会觉得老师多管闲事。但有一次,我作业放学的时候还没补好,还有数学课作和英语重默没有好,陈老师找到我,说在办公室等我,让我一定把作业补好。等我把其他作业都补好的时候,已经五点半了,陈老师居然还在等我,还给我吃了一个面包。我觉得以前的所作所为太不应该了。老师就像黑夜的烛光,照顾着我。”我回想起之前对待佳轩,很多时候都是在批评他,单亲家庭的他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在学校我也没有给他足够的温暖,在我的印象中,他甚至有些无可救药!我根本没有想到这一个小小的面包会让他如此在意,我被孩子纯真的心灵、质朴的话语而打动。那么,我该如何帮助他呢?        我求助于书籍,马卡连柯有关道德感情的理论给了我答案:“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任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最好手段。”这段话不正说明了像佳轩这样的孩子在道德方面的最大特征吗?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产生抵触、对立情绪,家庭教育的失败必须由学校教育来挽救。于是我有意识地在班级里悄悄地改变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注意一些小事,并大力地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佳轩上课再也没有在书上涂画,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了。他最喜欢的作业——随笔写得格外认真,小小的汉字如夏日的阳光,细碎明媚,点亮佳轩的生活,也点亮了我的生活。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教育者只有用自己的深厚情感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才能成功地教育学生。只有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深入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取得他们的信任。       书读得愈多,就愈发觉得自己见识浅薄,愈发觉得自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审美,发现藏在文字底下的充满魅力的世界。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时,我提到史铁生的散文,语言质朴,却蕴含一种经历苦难之后的淡然与超脱的心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办史铁生作品的配乐朗诵会。两年后,已是初三学子的佳雁给我发来一条长长的短信,至今想来还令我感动不已:“陈老师,记得您上《秋天的怀念》时,让我们读了史铁生的其他散文,那时我还不太懂。前段时间,我的母亲肠癌去世了。我不知怎的,想起了《合欢树》,想起了我和妈妈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很悲伤,但是也获得了一种力量。还有两个月要中考了,我一定会好好努力,记着妈妈的一切,我会好好的。”那时,我已经不是佳雁的语文老师了,但她能把自己的悲伤向我倾诉,能从文学中汲取力量,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或许佳雁的悲伤远非一部文学作品就可以抚慰,但是,倘若她能从文学感受到一丝温暖、获得一点勇气,在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有文学这盏明灯照亮她前行的道路,那么作为她的老师,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我想:只要语文教师同过本身的阅读,并将这种体验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文学的浩瀚,语言的精妙,那么在教授语文时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也只有教师自己在阅读中有深刻的体验、反复的思索,并在日常潜移默化地感染,才能真正地用文学本身的魅力来熏陶学生的心灵。       书是海洋,而阅读,正是我坦然面对三尺讲台,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的力量源泉!我相信坚持不懈地阅读,能让我变成一条涓涓细流,无声无息地滋润学生们的心田。而我静静流淌过的地方,相信会有鲜花遍地,桃李满园,硕果累累…… 点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要闻 | 团市委副书记刘刚到教院附小指导爱心暑托班工作 要闻 | 张弘到奉贤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现场指导工作 要闻 | 区教育局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暨“双拥”工作座谈会 要闻 | 守护天使之翼——关爱特殊少年在行动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