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新语141 | 高菊华: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尴尬与突破
“互联网+”就像一个魔法棒,“+”到哪,就把变革和创新带到哪儿。教育行业也不例外,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化,教育信息化已迈入融合与创新阶段,教育正在发生质的改变。但与此同时,许多基层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遭遇着诸多问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尴尬
“繁盛”与“单一”。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大战略下,学校教育信息化迎来了发展盛期:在线作业、智慧教室、微客等新型智慧教学辅助系统,已逐渐为传统教学提供全面信息化支撑;许多学校在数字化学习、在线课程、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我们学校也不例外,不仅有着全覆盖的校园wifi、高清晰的教室录播系统等信息化基础设施,还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多媒体使用率已达到90%以上。
但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却是简单化,未能引发学校课堂的深度变革: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部分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变革,通过改进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思想和意识上的改变,是教师和学生有能力且不由自主的习惯性行为的发生。如果以此为标准,不难发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繁盛表面下的单一:很多教师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最表层的、最简单的工具来使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因为新技术引入而发生多大改变。教育,依然是一块最保守的领域。
“拿来主义”与“下意识抗拒”。“拿来主义”者往往是学校管理者居多。当前,许多IT公司、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单位,都瞄准了教育信息化这块大蛋糕。不可否认,他们对当前教育变革的重点、热点、难点也有研究和思考,研发的多媒体设备、电子书包等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变革有推动作用。于是面对这些新技术时,学校管理者想当然“拿来”,“急功近利式”地引导,并迫不及待地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往往将视角过多关注到新技术功能可能带来的变革,却缺少对教育自身的考虑,缺少对新技术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问题的思考。
“下意识抗拒”的是教师。变革对于教师而言,就意味着需要比往常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压力和焦虑感,甚至需要改变一些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大多数教师往往更倾向于或习惯于保持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等教育生活规律,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职业惯性。这种职业惯性使得教师面对教育新技术,首先是“下意识抗拒”,如果这种新技术不接地气,增加他们的劳动成本,却让他们看不到技术带来的相应效益,教师抗拒性会更强。于是,一方面是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不断有新技术进入校园、进入课堂,一方面又在课堂上止步不前。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突破
“接地气”,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教育新技术的“拿来”要接地气,“拿来”要有选择,选择的标准是是否易学易用,是否推广普适性强,是否满足教学中对便利和效率的追求以及问题解决的需要,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是“接地气”。
我们学校目前正在推行“镜子课堂”与“小思徽章”。镜子课堂是对课堂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进行记录,自由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技能,但这种信息技术全部隐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背后,教师不需要操作,却能借助录播系统,通过重复播放录像,围绕所确定的目标,逐步细微地观察自己的教学,反思并改进自身教学行为,起到“自鉴自省”的作用。小思徽章,是借助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中易忽视的课堂表现、行为习惯等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并通过颁章的形式强化学生行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更引导我们的教师跳出他们习惯了的“学生成绩”,关注到学生参与、聆听、思维、动手实践等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小思徽章需要教师动手操作,但一是手机APP,便于操作,二是颁发徽章后即刻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之效。易操作,能见效,这种接地气的教育新技术教师主动使用的积极性就高。
由此可见,学校管理者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不能“乱花迷眼”,始终要保持“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清醒头脑,从学校教与学需求出发,从引进的源头就做到“接地气”。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接地气。滴水最终能穿石,关键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教育信息化推动课堂深度变革,关键也在坚持,但坚持需要的是毅力,是行为上的自觉。这份毅力与自觉最理想状态是来自于教师自身,但教师群体的安于“舒适地带”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教师的行为自觉需要外部督促、跟进。所以,在教师教育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学校跟进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还是以我们的小思徽章为例。在最初推行过程中,学生渴求得到肯定,所以对小思徽章兴致高昂,家长则因为能及时全面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参与度也很高,而老师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可以更好地调控课堂、激发学生参与,所以主动推行。但两个月之后,我们通过数据检测,发现师生、家长都出现了“退热”现象。于是,我们一抓检测与评价。对教师使用情况定期监测,发现数据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做数据分析,并对使用频率不高的教师作个别交流;学生评价方面,期中期末对奖章获得数量多的学生进行表彰,公布于学校微笑墙上;期末给每个学生印发学生行为表现总体报告;教师评价方面,教师的使用数据计入绩效考核中的德育教育板块。二抓反馈与升级。积极给提供技术的公司提出使用建议,目前,根据我们的要求与建议,“小思徽章”已经三次升级,分别增加了“等第制评价内容”、“零起点学习准备”内容要求和开学寄语等,奖章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全面,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得以体现。三抓减负予教师。为教师减负,才是最大的推动力。教师每学期给学生撰写评语,或因执教班级数过多认不齐学生,或因始终执教同一班级导致无话可写,使得评语与学生匹配度成为教师一大难题。而小思徽章的优势是评价全面,且通过大数据让评价过程“留痕”。于是,我们学校主动和公司对接,着力解决教师小思徽章使用的量、面与学期学生评语生成的同步性问题,这样,既让每一堂课中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关注都留下痕迹,更让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基于数据说话,评语针对性强又自动生成。
小思徽章的管理,我们不仅基于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更将“以过程评价、全面评价促课堂教学改革”这一目标与师生需求有机结合,接地气地解决问题,使得师生对小思徽章始终保持新鲜度,从而推动着课堂教学的变革。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栽培作物,农业产品是有生命力的,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于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因此,教育信息化的本质不是技术改变教育,而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教育变得更有智慧。技术取代教师传统的机械劳动,把教师从教育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就可以专注于课堂教学创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到那时,真正的因材施教将会变成现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尴尬也就不复存在。
(高菊华,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奉贤区解放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点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要闻 | 副区长袁园出席教育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暨2017年底党政班子务虚会
要闻 | 奉贤区中小幼校(园)长书记专业素养持续提升研修班开班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