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润新语193 | 张竹林:将舞台多留给年轻老师

2018-03-03 奉贤教育

学期尾声,新年在即,照例要开各种总结评比会和座谈会,作为区域教育专业部门分管领导,我也要经常应邀出席并且要讲话,套路不新鲜,但还是要搞的,不然总会让人感觉少了点什么。况且我们也是凡夫俗子,出席的领导层次越高、人数越多,也就越有感觉。平凡的人做平常的事,无可厚非。

前几天,我们召开了一次全区学校德育精英团队建设年度座谈会,部门负责人非常敬业和专业,精心布置和准备,局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也高度重视,悉数到场,简朴而不失隆重,热烈而充满亲和。不过,一个会议细节让我有很多的感慨,信笔记下,浅谈一下青年教师成长的话题。

会议安排,本来是局领导作总结讲话,由于领导还有更重要的会议任务,只能提前退场,部门负责人也十分机智,就临时与交流发言的德育老师沟通好,少讲一位,节省时间;领导既听了交流汇报,也能够有时间与大家交流并且提出新的工作指示,清爽干脆。

送走领导后,接下来本人就是最大的领导了。正当会议准备接下来的议程时,我发话了,请让刚才没有交流发言的老师继续讲,于是又一次进入了交流环节。不过,这样的打乱程序让我看到了最想看到的一幕:我们这位年轻的班主任在简短的时间里,不仅讲出了丰富的内容,感人的故事,更让我和与会同仁们看到了又一个班主任德育团队的成长足迹和区域教育的希望,也让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位优秀的年轻德育工作者的名字。看来,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将目光和平台多为年轻人提供是值得的。

细细思量,这个不起眼的细节,让我禁不住对当下的青年教师成长有着自己的思考。如何尽量创造条件让他(她)们有展示的机会,目标要聚焦到老师身上,他们应该更多的成为关注的对象和主角,话筒更多的交给他(她)们。平心讲,这个场合,领导少讲点,既是减负,还是学习,至少是调研,可以更多的看看一线老师的风采,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古语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样的案例为数不少。从历史故事看,王昭君就是一个人才“得”“失”的经典。受小人的陷害和君王的信息闭塞,导致才貌双全的王昭君宫中“不遇”。这种“不遇”,是汉帝之憾,却是民族大幸。塞外的风沙可以掩埋很多很多,但历史的风尘从来没有忘记“昭君出塞”。从历史的另一个视角告诉我们,人才很多时候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没有发现和用上。“错过”的故事其实不时还在上演,需要我们为政者警醒!

再想到,不仅是讲台多留给年轻人和普通老师们,更要在平常的日子里多关注他们。这种关心和培养土壤,未必一定是重金和优厚的条件,更多的是心情环境的营造,有时仅仅只是抓住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柔软的感动,2017年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包蓓姹老师就是其一。这位80后的年轻老师,复旦大学毕业,本来是优秀大学生支教团成员,在奉贤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包括她的家人,根本就没有和将她“留下来”划等号。可她不仅支教结束“留”下来了,而且一留至今已经是春秋十载,如同一棵白玉兰花,在南上海的农村教育园地上扎根、绽放。正如她的获奖感言中所讲“能从事一份喜欢的事业,有趣又有意义。每天面对天真可爱、充满生命活力和幻想的孩子,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这种满足是金钱和虚名无法比拟的。”她的成长中固然有诸多因素,但我想,多给年轻人上讲台,多一份关注,就会多一份收获。想想看,当年的钱学森、李四光,还有当下的施一公,包括我们上海优秀共产党员、教师楷模、复旦大学钟扬教授将生命定格在雪域高原……莫不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他的成长和执政为民历程中无不闪耀着人本思想光芒。梁家河插队时与人民群众的深情,正定时与农民大作家大山的交情,福建时的“贫”民情结,浙江时的之江新语,上海时对人才的关爱之举,十八大以来的系列新思想,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专门对青年的论述,无不彰显着“揽天下英才而得之”的气概和期待。

新时代新要求。上海在建设“五个中心”道路上,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征程中,最宝贵也是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优秀的人才,事关教育这个基础工程能否筑牢的年轻教师更应该是我们的关注对象。

请将目光对年轻教师多一份关注,舞台多为他们留一点空间。

(作者系奉贤区教育学院副院长)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招生 | 2018年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

要闻 | 汇贤•古华教育集团新学期工作研讨会举行

要闻 | 市教委德育处调研奉贤德育工作,副区长袁园出席

关注 | 奉贤每所中小学都有一片“开心菜园”,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探索科学奥秘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