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新语194 | 唐华:在阅读中生长——“整本书阅读2017上海论坛”感悟
“阅读”是一个人人都会做的行为动作,至少目前这个时代没有过阅读经历的国人应当不多了。如此司空见惯的字眼,为何要被频繁的提起,并且还要列入部编教材的课程标准之中,或许应了那句也同样司空见惯的话语——“越是宣扬什么,就说明越是越少什么。”
国人阅读量的匮乏无须多言,我想,这或许就是为何部编教材要将“整本书阅读”而不是“阅读”列入课标的主要原因。参加了两天的论坛学习,有些许感悟,想与更多的人分享。
一、别样精彩的“整本书阅读”
相对于阅读来说,整本书阅读更加强调阅读的完整性,而不是碎片式的篇章阅读,同时强调阅读的量,阅读一部经典小说必然比阅读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的量要大得多,所以,阅读语文课本,不能叫“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传统阅读的回归,古代私塾先生在教授文意之前,总是先让孩子们摇头晃脑地把四书五经读完,甚至背完。
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更重要的是,整本书阅读培养的是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而列入课标之后,就更强调了阅读方法的培养。
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创造别样精彩的课堂。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会一类书籍的读法,从而掌握阅读的能力,这是阅读的目的,但不是最终目的。
二、不能忽视的阅读趣味
趣味是阅读的前提,没有趣味的阅读,只能是被动的阅读,不喜欢阅读,何谈阅读习惯的养成?
但趣味的前提是自由,有了趣味就不需要老师的规划,所以,不要强制学生读他不喜欢的书,不要因过于关注某一类书,而让孩子失去了整个世界。
总而言之,没有自由的阅读,就不可能有持续的阅读能力。
每个父母都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不少的书,挑的都是自己认为的好书,为何不让孩子自己去挑选自己爱看的书呢,哪怕他们还不认识字,哪怕他们只是喜欢书里的一张图片,只要喜欢就好。所以,整本书阅读要从幼儿时代、小学阶段开始,才是培养兴趣的关键时期。
冰心先生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能让孩子更好地遇见未来,丰富经验,让智慧通达。
三、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几乎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几乎都在开学之初给学生列出书单,并且有一定的依据,结合课文来阅读整本经典,这并没有错。但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前提,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已经有了持续阅读的兴趣?事实是绝大多数的孩子没有阅读的习惯,当然缺乏阅读的兴趣,那么我们推荐的这些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程标准上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听起来很多,其实也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两倍多。进入中学阶段培养的应当是阅读的方法和品位。但我们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校园里,存在着一大批不愿意阅读不喜欢阅读的孩子,更不要说整本书阅读。所以,我们仍然要从培养兴趣开始,推进阅读任重而道远。恐怕仅靠语文老师的阵地,还不足以达到我们理想的境地。
所有的老师都会做父母,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有阅读的习惯,那为何不共同来做这样一件美好的事情呢?如此这般,我们的人均阅读量绝对不是那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但也不乏存在另一个现状,不是每一个父母每一个老师都会教孩子阅读,那么是否要等到老师成熟了再来指导学生?是否应该等到家长成熟了,再来指导孩子?恐怕那个时候,孩子早已长大,兴趣早已不再。
所以,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带着一份共同的期待和情怀,要让自己成为一颗阅读的种子,才能让阅读长在孩子的生命里。
四、在阅读中生长精神家园
一个少年的阅读情怀对人的影响是致命的,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让每个孩子具有阅读的品位,拥有富足的精神,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恐怕比什么都重要。
从本质上来说,阅读是人在时空上的延展和追寻,让不能行万里路的个体能够触摸到不同生命的灵魂。简言之,阅读的意义,就是让精神的草木在文学的大地上生长,生长出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的人生才有厚度与深度!推进阅读走进生活,社会才能有文化的传承与公民认知。
诗,可以带领我们追寻远方。
整本书阅读,也应当行走在每个孩子的生命里。
呼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有相同认识的同胞们,一起让阅读引领脚步,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行囊中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唐华,奉贤区汇贤中学德育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点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智慧和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一般一事一议,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综合版、科研版)、《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一经录用,支付稿酬。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作者姓名、单位、联系方式、作者简介,并发送个人电子照片1张(2M以上)。
往期精彩 自然·活力·和润
奉贤教育
微信ID:fengxianjy
http://www.fx.edu.sh.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