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01故事文本 | 登山届“奥斯卡”金冰镐奖的前世今生
资料来源1 / 《户外探险》杂志2016年06期
资料来源2 / 《金冰镐十年典藏》&网络
资料整理&撰文/刘巍&小刀
———文 本 资 料———
金冰镐奖的诞生背景
咱们今天要说的是登山界的一个奖——金冰镐奖。这个奖项是法国人发起来的。法国有个老爷子,名叫让-克鲁·玛米耶(Jean-ClaudeMarmier),这老爷子属于登山界的一个传奇,全世界登山爱好者里头,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
法国有一个国际登山爱好者协会,法语的缩写是GHM,直译过来应该是高山集团,但是它不是一个公司,是一个非盈利机构,所以,咱们在这儿,管它叫“高山俱乐部”。
这个玛米耶是高山俱乐部的前主任,也是另外一个组织,法国攀登联合会的前主席,2015年夏天病故,享年71岁。
法国在80年代,社会上的企业给登山队的赞助比较多。可是,到了90年代初,这种赞助就慢慢减少了,那些不出名的个人登山爱好者,还没有等到企业愿意赞助他们的时候,于是,一文钱憋倒英雄汉,登山事业就一时陷入了困境。
金冰镐是如何诞生的呢?
二十多年以前的一天,玛米耶在家开了个聚会,请了几个朋友来。其中有一个朋友,是他的一个学生,名叫弗朗索瓦·马西尼(Francois Marsigny)。俩人推杯换盏,聊了很多。马西尼乘着酒兴,跟老师说,各行各业都有个奖,咱们也发起一个国际的登山奖怎么样?跟奥斯卡奖一样,一年颁发一次,这样首先是可以扩大登山运动的知名度,能筹到钱,继续咱们的事业,同时也能鼓励全世界的爱好者,也能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加一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玛米耶一听非常高兴,问马西尼,说这活动得有个名字啊,你打算起什么名字呢?马西尼说:咱们登山,最离不开的东西是冰镐。这东西相当于咱们胳膊的一个延伸,功能非常多,可以当拐杖,当支点。登山爱好者,对自己用惯了的冰镐,都非常有感情。咱们这个奖,就叫“金冰镐奖”怎么样?玛米耶大加赞赏。这玛米耶有一个朋友古·夏姆旭,一家有名的月刊的主编,这杂志叫《高山》,也翻译成《山野》。几天之后,马米耶给夏姆旭打了个电话,说咱俩合作一把,我们负责组织,你们负责宣传。两个人越聊越高兴,终于着手实施。第一届金冰镐奖,就在1991年诞生了。
金冰镐,用法语说,是Pioletsd’Or, Piolets是冰镐, d’Or是金的。
金冰镐奖的标准制定
咱们介绍金冰镐奖的标准以前,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登山大致上分成两种:
一种叫喜马拉雅式登山,也叫远征式。
就是咱们经常在电视上看见的,一大堆人,雇一些向导,工人,登山的时候架绳子,登一段就修个营地,适应一下,然后再继续攀登,时间也旷日持久,几天、十几天都有。这种登山总体来说,是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1953年5月29日,英国的希拉里和丹增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他们的登山队伍,整整四百多人。
还有一种叫阿尔卑斯式登山
这种登山,一般是少数人编组,装备尽可能精简,凭着超强的体能、过硬的技术,一鼓作气快速攀登,中间尽量不接受补给。这种登山,是强调个人的意志,对自己的挑战,体现了人的突破精神。
咱们要说的金冰镐奖,针对的是后一种登山——阿尔卑斯式登山,简称阿式登山。没有喜马拉雅的事儿。这是金冰镐最重要的一个界定。其他的标准,主要包括技术水平,热情投入,目标的新颖,手段的创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等等。当然,难度肯定也是重要的考虑对象,比如您要登个最初级的雪山,像是香格里拉县的哈巴雪山,也盼着得奖,估计悬。
这个金冰镐奖的评委会,有这么几个人。一个是《高山》杂志的主编,一个是高山俱乐部的主任,再加上前一届的获奖者,还有俱乐部请来的三名特邀的嘉宾。
第一届金冰镐奖的举办地点
《高山》杂志社位于法国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格勒诺布尔(Grenoble),在阿尔卑斯山的旁边,以工业跟科技闻名。离这地方不远,有个小城市,名叫奥特朗(Autrans),是个滑雪胜地。第一届金冰镐奖的颁奖仪式就在奥特朗举行。当时奥特朗还在办一个登山电影节,正好,电影节的组委会就顺便把金冰镐奖也给组织了。当时的奖,每年只颁给前一年攀爬一条新路线的运动员。
第一届获奖的人,是斯洛文尼亚的两个运动员,一个叫马可·普莱策(Marko Prezelj),在圈里头外号“普叔”;一个叫安德烈·斯特雷姆费(Andrej Stremfelj)。这俩人在1990年攀登了印度和尼泊尔边境的干城章嘉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是世界第三高峰,由五座巨大山体组成,形状类似一个大号的X,地点非常偏,结构复杂,而且所有的峰都有雪崩的危险,所以敢上去的人不多,登顶的就更少了。这两个运动员登的是南峰,是沿着南峰南侧的柱状山体上去的,这是一条新路线,当年全世界阿式攀登最难的三四条线路之一。所以说,也是实至名归。
金冰镐奖的影响力
金冰镐奖一诞生,果不其然,不光吸引了全世界登山爱好者的注意,还吸引了很多登山圈以外的人的眼球,一般人都觉得,1953年,全世界最高的山,珠穆朗玛峰已经被征服了,登山还有什么意思呢?等到金冰镐奖这么一办,大家才知道,啊,原来还有这么多神奇的登山方式,还有这么多路线,还有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有关注,就有商机。很多商人,一看大众感兴趣,该出手时就出手,开始赞助登山,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之后,为了扩大影响,除了格勒诺布尔市以外,金冰镐奖又在法国其他一些城市办过典礼,巴黎也去过。
2006年,《高山》杂志又跟韩国的杂志《人与山》合办了一个亚洲金冰镐奖。
2009年10月,高山俱乐部在上海世博园,给两名中国的运动员严冬冬和周鹏颁发了一个金冰镐的象征性的奖牌。
2012年11月,中国的周鹏、李爽、严冬冬凭借贡嘎山系多条新路线攀登,正式获得了亚洲金冰镐奖。但是很可惜,在这一年的七月,严冬冬在新疆西天山不幸遇难了。
伴随影响力增加而来的争议
虽然这个金冰镐奖受到了登山爱好者的重视,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是伴随它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首先一个问题,攀登不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总有个统一的标准,比如,得多少分,赢多少局,跳得多高,跑得多快,都是量化的,明明白白,大家条件都一样,谁赢谁输一目了然。可是登山运动,每一次登山,就算登的是同一座山,具体情况都千差万别,就别说不同的山了。
1991年以来,一直是这样的流程:三道筛选,首先是入围的几十条线路,其次是5-6个提名,最后选一个获奖。结果就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入围和提名阶段,经常有人说“怎么选了这个不选那个”;获奖阶段就更不用说了。等到颁奖仪式,获奖的人风风光光坐在台上,没获奖的坐在台下,一团漆黑,心里头不好受。获奖的人也知道,台下的人,论水平,论表现,都未必不如自己。那我拿这个奖有什么意义呢?
因为奖项的标准不明确,竞争性又太明显,被人批评得太厉害了,最后在2008年,这个奖,就停办了一年。
金冰镐奖的后续发展
转过年来,到了2009年,组委会主席克里斯蒂安·特罗姆杜夫(ChristianTrommsdorff)牵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个特先生是个厉害人,他是格勒诺布尔本地人,是个电子工程师,后来当了职业高山向导。以他为首,组委会界定了评选标准,又改革了评选过程。最大的变化是以前每年只评选一条线路,从09年开始,好几条线路都可以获奖了;而且,评选委员会也主要是登山者组成的,他们的意见毕竟最有说服力。这么一来,金冰镐奖的声誉有了提高。
但是,《高山》杂志以前一直主导评奖的过程,特先生改革之后,变成高山俱乐部主导了,把杂志社的人挤下去了。这么一来,杂志社肯定就不满意了。
2013年,组委会提名了六组攀登,这六组攀登个个精彩,按说应该选两三个。结果大家议论纷纷,哪个也刷不下去,别说六进二,六进五都不行。最后干脆宣布六组攀登全部获奖。杂志社一听,火往上撞。这不是开玩笑吗?古今中外,哪有提名的人全都获奖的事啊?结果2014年又停办了一次。
2015年,金冰镐奖再次改革,这次为了避免争议,干脆就把提名给省了,让评委直接选。这下杂志社就彻底不干了。杂志是干嘛的?要用话题吸引眼球,没有话题就制造话题。评奖最大的悬念就是提名跟得奖之间的差别,20多年来我们一直就靠着悬念出名,没了悬念,你让我们怎么宣传呢?最后,到了今年2016年,高山俱乐部跟杂志正式分道扬镳,从此,金冰镐奖,也就回归了登山者的圈子本身。
2016年,颁奖仪式,在法国小镇格拉夫举办,这个地方位于阿尔卑斯山最南侧,海拔4000米的埃克朗峰脚下,有着长久的登山传统。之前说过,有人把金冰镐比作登山界的奥斯卡,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准确。首先这个颁奖仪式,就比奥斯卡简陋得多。没有什么豪车,红毯,漂亮衣服,就是一个大帐篷。可是这个敞篷里头,汇聚的,却是最勇敢的人类精英和传奇。从此之后,这个奖项,会继续推动高水平阿式攀登的发展,也会促进登山伦理的进化。
2016年奖项一览
▶第一组:尼泊尔达兰康峰,7348米
达兰康峰,是之前提到的干城章嘉峰五座山头最东边的一座,也叫干城章嘉二峰。运动员是乌克兰的米哈伊尔·福明(Mikhail Fomin)和尼基塔·巴拉巴诺夫(Nikita Balabanov)。2015年10月,这两个人沿着达兰康的西北-北岩柱,开辟了一条新线路,线路的长度是2350米,整体难度级别是ED2,这是登山术语。早在90年代初的时候,第一次金冰镐得主,普叔跟安德烈,曾经在达兰康峰的常规路线做过海拔适应。米哈伊尔和尼基塔说:这次攀登从技术上说不算困难,但是整个山区只有他们两个人,孤独才是最困难的事。
▶第二组:尼泊尔西北部胡姆拉县(Humla)
▶格夫丁(GaveDing)峰 6571米
这格夫丁峰也是一座高难度的六千米级别山峰,就连登山圈里头也基本没人听说过,我在网上愣是没找着这个峰的汉语名字!
运动员是英国的米克·福勒(MickFowler) 外号福叔,跟之前那个普叔可不一样,不要弄混。这福叔专门喜欢登那些不出名的山。还有一个是英国的保罗·拉姆斯登(Paul Ramasdan)。2015年10月22日,俩人凭着谷歌地图和经验,制定了计划,然后花了六天时间,沿着北扶壁攀登了1600米,第一次征服了这座山。难度是ED+。福叔是这么说的 :“我们是第一批看到它的西方人,它的美妙和我们预期的一模一样。这座山从未被人攀登过,一条漂亮干净的高难度线路直达顶峰,但是攀爬起来相当安全。凭着直觉登山,感觉相当美妙。”
值得一提的是,这对好基友这一年是第三次得奖了。第一次是02年登四川成都附近的幺妹峰,第二次是12年登了印度湿婆山。
▶第三组:智利,巴塔哥尼亚国家公园
▶瑟拉·利索·帕特龙峰,2550米
运动员是一组法国跟阿根廷的国际部队,莉莎·比永(Lise Billon)等四人。沿着东壁开辟了一条新线路,总长1000米,难度ED-。这四个人到达山脚整整走了16公里,还跨越了冰川、高地,一系列的困难地形。这是第二次有人登顶,上一次是1988年意大利的两名登山家。
▶第四组:印度塞若.
▶基什瓦峰(Cerro Kishtwar,6173米)
这座山相对比较麻烦,因为它的位置是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存在领土争议,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比较动荡,所以对登山者就关闭了,这几年才重新开放。
运动员也是一支国际部队,海登·肯尼迪(HaydenKennedy,美国)等一共四个人,有美国人、法国人、斯洛文尼亚人。这次他们开辟的是也是东壁的一条新线,1200米,难度ED+,用了四天。这其中还有91年首次获奖的马可·普莱策,他已经是第四次获奖了,堪称金冰镐奖的一个传奇。
另外,16年2月,组委会还公布了金冰镐的终身成就奖:69岁的波兰老爷子沃杰斯依克 库尔提卡(Wojciech Kurtyka)。他用阿式攀登解决了全世界很多让人望而生畏的难题。
这期节目的主要素材,来自《户外探险》杂志16年第6期,以及杂志社独家编译的国内第一部《金冰镐十年典藏》。奖项、人物、攀登概要、详细的冒险经历,大量的精美图片,首次向中国登山爱好者披露过去十年的惊奇内容!它不只是一系列当代最伟大登山家的故事,更是近十年来世界登山史的缩影。翻开这本书,你将和全球顶级登山家一起重温那些经典线路,感受鲜活的惊心动魄。
如果你对户外拥有狂热的痴迷
如果你对声音同样拥有独特的理解和表现力
如果你有充裕的时间和分享的热情
《户外探险》欢迎您的加入
用声音分享户外最鲜活的惊心动魄
详情请联系小犀牛
▼
感谢刘巍老师对本节目的付出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