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稳稳的幸福 | 博格达三峰国人首登

2016-12-01 邢哲魁 户外探险outdoor

采访、编辑/邢哲魁

摄影/默竽




对于许多登山者而言,博格达都不是一座陌生的山峰,它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在乌鲁木齐市内便可以隐约望见山峰轮廓。


它从乌鲁木齐断裂带起,向东一直延伸到巴里坤境内,全长300多公里。博格达山体由七座超过五千米的山峰组成,其中北山体由三个峰尖(5445米的主峰、5287米的土耳帕拉提峰和5213米的朱万铁列克峰<博格达三峰>)组成,在2.5公里的距离内紧依并立而成,形似笔架。山体的中、底部基岩裸露,岩石壁立;顶部终年冰雪覆盖,悬冰川断崖险要异常。


近些年,有不少商业队和自主攀登者成功登顶过博格达的主峰。但是,其中北山体海拔5213米的朱万铁列克峰,仅仅在几十年前有过一次日本队的成功登顶经历,之后就再未得知有其他登山队成功登顶的消息。



路线图(北坡)


而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三位中国攀登者成功登顶博格达三峰,他们是由默竽、小杨、西风三人组成的登山队。这应该是国人首次成功登顶三峰,并且同时开辟了南坡转西北坡转西山脊登顶的新路线。



路线图(南坡)


本刊今天采访了登山队的默竽,通过他的描述来了解一下此次攀登的过程。




默竽,真名李渊。


默竽从2003年开始真正接触登山,并且参与了登协组织的系统化培训,曾经也是CMDI的学员之一。在2007年前后负责新疆西盟户外俱乐部的登山相关活动。几年后自己成立以攀登为主的艾尚峰户外公司。他有着十余年的自由攀登经历、八十余次雪山组织带队攀登经验。2013白马雪山扎拉雀尼首登继2013.11韩国首尔亚洲金冰镐奖入围、随后又入围了2014年法国举办的国际金冰镐大奖, 2013中国户外金犀牛最佳攀登成就提名。


这次博格达三峰的攀登,对于默竽而言筹划已久。


今年5月份,默竽曾经前往博格达三峰附近实地考察攀登路线。与此同时,对于长期居住在乌鲁木齐的默竽,经常会利用望远镜观察博格达山峰的路线情况。


“对于攀登而言,最重要的部分是攀登前的准备阶段。”默竽这样告诉笔者,在访谈中也多次谈到了对线路在攀登前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准备,最终在今年11月16日与小杨、西风在乌鲁木齐集合。次日从乌鲁木齐出发,坐车2小时、骑马3个半小时来到了博格达三峰脚下的大本营(海拔3178米),准备开启此次攀登之旅。




进山途中


在乌鲁木齐时登山队曾经通过天气预报观测到会有一个短暂的好天气周期。为了抓住这个好的窗口期,在11月18日就开始了正式的攀登。当天中午12点左右三人从大本营出发开始前往C1营地。




三人在大本营


问及为何中午12点才出发,默竽给出了答案:“我们三人中西风是从外地赶来,我们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海拔适应时间,当天上午起床后我们通过观察,能感觉到他的状态非常好。所以当机立断决定当日出发。”


从大本营到C1的这段主要都是岩石路段。




前往C1的岩石路段。



前往C1的岩石路段。


C1营地


其中有两段难度较高的攀岩路段,难度大概在5.8、5.9左右。在这次的攀登中,无论是冰雪还是岩石路段都主要是默竽领攀。从大本营到C1总计爬升了近700多米。


博格达经常在下午三点左右在沟槽中发生落石现象,所以默竽带领队伍避开落石高峰阶段前进。


最终在当天的下午五点左右,三人一行到达了C1营地(海拔4030米),在TNF的高山双人帐中度过了一夜。



这是C1起攀,冰舌下方是C1。


11月19日一早8点多三人开始出发,经过一小段岩石线路后,大约20分钟后就上了冰面,经过一个长达大约700米左右的冰坡。大概前三分之一路段可以冰面行走,后面则大量运用攀冰前齿入冰的技巧,据默竽判断,总体难度在WI2+~3左右,最高难度可达到3+左右。当天爬升了大约930米左右。终于在当天下午5点左右三人扎营C2。


作为此次攀登的难点之一,就在于默竽事先没有通过望远镜观察到C2营地的合适地段。非常幸运的是,当天三人在一处乱石中找到了一处不错的营地适合搭建帐篷。




攀登中。





三人刚刚在帐篷躺下,外面就飘起的小雪。尽管经过几日的攀登,身体已经相当疲倦,但因为可以找到合适的营地,三人能彼此感到大家的状态都相当不错。


次日早晨三人走出帐篷,便发现山间弥漫起了一层薄雾,导致能降低很低。在八点左右三人向顶峰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C2营地没顾上拍,下面红衣服脚下就是C2。冲顶出发时,后面的路线需要多久还不能确定,小杨背负了帐篷、我们也带了备用衣物,做好在这条山脊上再增加一个营地的准备。



这是离开C2时拍的。早上起来等了一阵,有能见度了才出发。

转到西北雪槽里,绕过软雪区,现在很好走



雪深,西风和小杨走的慢,休息一下。


刚才登的是假顶,5148米,是个向东探出的雪檐,现在爬升到向北(也就是顶峰方向)的山脊上。



山脊下面的岩石凸起。


顶峰前的雪脊。



顶峰前的雪脊。


快到顶了。难度已经不大,注意不要滑坠就可以了。


当日路段以冰雪坡为主,在部分路段由于积雪较厚导致保护站非常不好设置。经过艰难的攀登,三人终于在下午4点20分左右到达顶峰。


“其实最终的冲顶,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一方面能见度低,一方面我们要不断辨别真顶和假顶。经常是爬上一个雪坡,发现更高处还有一个,就这样一个一个雪包地寻找着真顶。”



雪下面可是悬空的,太靠边会塌的。


顶峰合影留念。


三人蹲在狭窄的顶部拍摄了照片,做了短暂的停留后便立即下撤。终于在当晚10点半左右回到了C2营地。



这一会天气非常好,能够看到过来的路,我们从假顶那里过来,现在我们要从脚下垂降下去。



下降中。



回到西北冰川(冰槽)中,这种纯冰路面下降很快,至少节省了1个小时。



下降横切。



最后一段横切,就要回到C2了。


次日三人睡到自然醒,一路从C2下撤平安返回到大本营。顺利完成了此次攀登。



第5天,C2早上自然醒。



下降中。



下降中。



还剩这最后一段冰川了。为了避开岩石路段下降的危险,我们绕道这个冰川下降。这个小冰坡高差380多米,后面基本没有危险了。



后面就是冰川、冰碛行走,回到大本营。


谈及线路难度时,默竽这样说:“这段路线难度不大,但落石、滚石比较多,因为沟窄落差大,数次冰川运动堆砌的冰碛稳定性不好,坍塌、滚落几率大,所以下撤时没有原路返回。”经过和其他人的商讨,最终线路定位在TD+VI/A15/M6/65度,高差2030米。



西北冰川下降时拍的。


默竽在访谈中多次谈到事前观察线路和准备的重要性,也因为充分的准备,此次攀登过程登山队只带了极少数量的冰锥、岩锥、塞子就顺利完成了此次攀登。


点这儿,来《户外探险》的店里转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