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到底是座什么山!

2017-01-05 新媒体部 户外探险outdoor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禹锡一语

诠释了这篇文章的主角——瓦格博峰

藏族人称阿尼卡瓦格博,

阿尼在当地藏语中是爷爷的意思。

而“格博”在卫藏地区的藏语中,

有“男性老者”、“爷爷”的意思。

此峰海拔高度虽不在魁首之列,

但地理位置,宗教传说等因素

使其名字耳熟能详。

是云南省第一高峰、

太子十三峰的主峰,

也是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

讲到卡瓦格博峰,

就一定要谈及梅里雪山,

两者关系让大多数人混淆不清,

又或混为一谈!

读完这篇文章,

你会全面了解这座

集故事、山难、宗教、地理、神秘色彩的

瓦格博峰真容!




1908年法国人马杰尔.戴维斯

在《云南》一书中

首次使用了“梅里雪山”的称呼。

但实际上,

梅里雪山所指并不是卡瓦格博峰

所在的太子十三峰群,

而是指在太子群峰北邻的一条小山脉。

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

叫做“说拉赞归面布”,海拔5229米。

这个错误主要源于

我国60、70年代的全国大地测量。

当年,一支解放军测量队到了德钦,

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

误把卡瓦格博峰所在的十三座太子群山

记作了梅里雪山山脉,

并在成图后如此标注出来。

从此,

太子雪山群被大家以梅里雪山所传开,

以至于

梅里雪山的名声

埋没了藏传佛教

八大神山之一的卡瓦格博峰,

甚至成为了

卡瓦格博峰代名词。

基于梅里雪山和太子十三峰的说法

在《德钦县地名志》中

描述为

“这列南北走向的巨大山系

是由梅里雪山

和紧紧相连的太子雪山组成”,

《云南省志—地理志》

也明确了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的范围。



云南第一高峰



通往明永冰川的小路

在幽暗山谷盘旋而上,

从明永村开始步行,

约一个多小时后,

便可看到山谷中暗灰色的冰川末端。

当到达上太子庙门前时,

如果天气晴朗,

从这里

一眼就能看到头顶的太子十三峰的主峰

(现在人们通常所指的梅里雪山山系)

——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云南第一高峰。


云南与西藏交界处的德钦县境内。

卡瓦格博并非只是自然物质,

也是当地人精神的仰视之所。

在康巴藏区,

每年在此“转山”朝拜的信徒难以计数,

环绕着卡瓦格博,

小转山约七天,

大转山则约十五天,

行程极为坎坷艰苦。





卡瓦格博

所雄踞在中国横断山脉腹地,

是三江并流的核心部分。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卡瓦格博既是地球历史上

版块碰撞托起的一大地质奇观,

也是“沧海变高山”的地质史见证;

更是生物南来北往的交汇处;

近年来,

卡瓦格博正以她无穷的魅力

吸引着无数国内外各领域探索者

前来考察、探险。


卡瓦格博虽地处内陆,

但其南北走向的山势

与东西走向的孟加拉湾水汽相交,

使这里终年气候难测,雨雪不断,

成为国内降雪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山峰东西两侧为澜沧江和怒江

分别从山脚顺势而下。

河谷而上的暖湿空气与冷空气作用,

使卡瓦格博虽远离海洋近千公里,

却仍属典型的海洋性雪山。




海洋性雪山

最大的特征就是冰川流速极快。

梅里雪山山系著名的四大冰川

——明永、斯农、纽巴和浓松冰川,

每一条都体量巨大,长达数公里,

而且每年流速可达数百米。

其中

位于卡瓦格博明永冰川

更被认为是世界移动速度最快的冰川,

它从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天雪地

一路“奔腾”至海拔仅2700米附近的

原始森林中,

其气势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


卡瓦格博

拥有标准的金字塔型山体

和清晨黄金般璀璨的顶峰,

山尖冷峻直指蓝天,碧水深切峡谷,

四周浓郁的原始森林,

分布有肥沃的天然草场,

竹鸡、獐子、小熊猫、

马鹿和熊等动物活跃其间。

当地的藏民称它是“雪山之神”。



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



卡瓦格博峰

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

每年的秋末冬初,

成百上千藏民牵羊扶拐

口念佛经

绕山焚香朝拜(转经)的场面,

令人叹为观止。

山下的取登贡寺、衮玛顶寺

是藏民朝拜仙山的寺宇。

当地古代宗教文献中讲到,

所有康藏的128处大圣地

和1022处小圣地的守护神

皆于藏历水羊年

降临于卡瓦格博圣地内安住。

为此人们要做礼拜、巡礼和敬信,

举行会供、点燃供灯,

通过外转

卡瓦格博圣山的方式来消罪积德,

同时也通过转山

对神山表示敬畏与崇拜。

卡格博峰属羊,

若逢藏历羊年,

转经者功德更是增至十三倍

(最近一次藏历羊年是2015年)。



噶玛.拔希唐卡像


据传,

这项活动开始于藏传佛教主要派系,

噶举派,噶玛噶举系,

第二代转世活佛噶玛.拔希(1204~1283)

于1268年

自元大都回到康区传经布教

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

从那时开始

藏传佛教信徒

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

至少已持续了700多年了。

这条几百年来

至少有数百万人次走过的转经路

现今仍处于原始状态。 



噶举派皈依境


卡瓦格博

不仅只是所有信奉

藏传佛教民众的朝觐圣地,

每年有数十万滇、藏、川、青、甘等地

乃至尼泊尔等国的虔诚者

也前往朝山转经。

而此转经线路

自然地貌,人文环境,当地风俗

逐渐被当今户外爱好者所发现,

并逐渐演变成国内较为经典的徒步线路!


其实

所谓的梅里雪山转山徒步,

主要就是环绕卡瓦格博峰而行进,

通常分为内转线路和外转线路,

 外转路线

为顺时针方向绕卡瓦格博神山一周,

内转者先到白转经堂(雪山对岸),

视为拿到入神山宫殿的钥匙。

然后到飞来寺、太子寺等,

最后到雨崩瀑布。

内传山路线行程4-5天,

但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

道路会非常泥泞。

路线为:德钦县城→白转经塔→飞来寺→澜沧江边→雍宗村→西当温泉→南宗垭口→雨崩山村→雨崩下村→神瀑→原路返回。




另一条内转经路线是:

德钦县城→白转经塔→曲子水→巨达普→尼农→下南宗垭口→雨崩上村→雨崩下村→神瀑→雨崩下村→雨崩上村→上南宗垭口→西当温泉→巴久庙→ 雍宗村→明永冰川→古柏林庙→飞来寺,全程徒步,行程大约5-7天。


外传山同样需要卡瓦格博峰一周,

从云南进入西藏,

再从西藏返回云南,

路线较长,路途艰辛,通常需要13天。

据当地老乡说

梅里雪山转山

第一圈是为佛转山,

第二圈是为父母转山,

第三圈是为自己转山,

转山的次数越多,善果积的也就越多。

外转山线路是:德钦→云岭乡→永久村→永西通→多卡拉垭口→子数通--区那塘→阿丙村→曲珠→扎那→隆那→格布→夺库→来得→说拉垭口--扎西牧场→梅里水→德钦。




每年的10月为转山最佳季节,

要小心气温突变,垭口降雪,为之预防。

沿途注意尊重藏族人的宗教习惯,

转塔与转经筒尽量顺时针方向,

不要摸藏族小孩的头,

尽量不要从火塘上跨过去,

对于路上

藏族人遗弃的钱财、衣物、金银首饰、佛珠等,

尽量不要拾起带走。

因为

藏人有在转经路上丢弃

代表旧我孽障的物品,

以求重获新生的宗教传统习惯,

拾起这些东西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基于环保观念,

也请勿将个人的物品任意丢弃在转经路上。



太子十三峰群最高峰——卡瓦格博峰



文章起始部分已描述过,

由于太子十三峰群

与梅里雪山山系相邻,

当年测量人员与当地沟通有误,

从而导致最终的标注错误,

使太子十三峰成为如今的梅里雪山传布开来。


从云南省德钦县城沿滇藏公路北上,

行至10公里处的飞来寺,

只见澜沧江对岸数百里冰峰

这就是声名遐迩的

以卡瓦格博峰为中心的太子雪山群峰。

太子雪山有13座,

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




卡瓦格博和其周围诸峰,

虽称“十三峰”,

但语意是取“十三”这个藏语里的吉祥数,

其实不是准确的十三座山峰,

而是统称。

诸峰中线条优美的缅茨姆峰,

意为大海神女,

位于卡瓦格博峰南侧。

又有人传说

缅茨姆为玉龙雪山之女。

雪峰总有云雾缭绕,

人们称其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纱。

意为“五佛冠”的吉娃仁安峰,

是并列排立的五个扁平而尖削的山峰,

位于缅茨姆峰北侧,海拔5770.5m。

而传说为卡瓦格博和缅茨姆所生的儿子

布迥松阶吾学峰,

则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峰之间。

卡瓦格博东北方向的守护神

就指玛兵扎拉旺堆峰,

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

粗归腊卡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

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 


十三座山峰从南到北依次为:


1、 缅茨姆峰(神女峰):亭亭玉立,气质若兰,传说是卡瓦格博山神的妃子,海拔6054米。峰顶海拔高达6054.6米。缅茨姆藏语意为“大海神女”,相传是卡瓦格博的妻子。卡瓦格博随格萨尔王远征恶罗海国,恶罗海国想蒙蔽他们,将缅茨姆假意许配给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与面茨姆互相倾心,永不分离。这也许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经典诠释吧!当地还有一说认为缅茨姆是丽江玉龙雪山之女。缅茨姆峰从不同的侧面看,形状也不相同。从东面观之,峰顶极似一尖削的金字塔。


2、吉娃仁安(加瓦仁安):藏语意为“五佛冠”,西藏境内叫“无头魔鬼峰”。此山并列地排立着五个扁平而尖削的雪峰,很像菩萨戴的五佛冠帽,故名。位于缅茨姆峰北侧并与之相连。海拔5470.5米。


3、包乌杜吉峰。


4、布迥松阶吾学:海拔6000米,布迥藏语意为“小儿子”,传说其为卡瓦格博和缅茨姆所生的儿子。此峰位于五佛冠峰与卡瓦格博之间,气势磅礴。其南、北两个坡面上的大冰瀑布尉为壮观。


5、 乌格冬:又译作“巴乌八蒙”、“巴乌帕崇”:也称“英雄女儿峰”,浑圆饱满,摄人心魄,海拔6000.1米。


6、巴乌八蒙的右侧是帕巴尼顶九焯峰(帕巴乃丁德朵峰):藏语意为“十六尊者峰”,海拔5880米。



7、八堆顶:海拔5157米。


8、主峰卡瓦格博:一座完美的金字塔雪山,矗立在太子山脉中间位置,冷峻挺拔,直指苍天,海拔6740米。


9、说拉赞归面布(藏语意为”柏树山上最凶暴的红脸厉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最北边的一名卫士。此山基岩为紫色砂岩,故呈暗紫红色;气候复杂多变,垭口风速甚急;山峰南侧的说拉垭口,是连接云南德钦和西藏左贡、察隅的交通要道,是有文化蕴意和内涵的“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藏民绕山朝拜卡瓦格博的“外转”路线所必经的最北垭口。每年的夏、秋季节,过往马帮、朝山者、农牧民,户外爱好者络绎不绝,海拔5295米。此山峰也是被当地人认为是真正的梅里雪山。


10、沾迪吾修:海拔6365米,藏语意为“无敌降魔战神”。相传他是卡瓦格博在东北方向的一名守护神。


11、奶日顶卡(又译作“乃日丁卡”、“来日贡卡”):海拔6379米,藏语意为“圣山顶”。当地百姓传说他是沾迪吾修脱放在一旁的帽子。


12、粗归腊卡(无首峰):海拔5993米,藏意为圆湖上方的山峰,位于斯恰冰川的冰斗上方,山峰的形状很像踞据的黑熊的爪子。


13、芒框腊卡:海拔6400米。





未登峰——卡瓦格博峰



卡瓦格博峰

如今仍是一座未登峰,

早在1902年,

英国就派出一支登山探险队

首次向神女峰发动冲刺,

结果以失败告终。

从1902-1996年,近百年中,

先后有英、美、日、中等登山者

均对卡瓦格博峰进行过攀登,但未能登顶。

1991年1月,

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

联合发起大规模攀登卡瓦格博峰

遭遇雪崩不幸全部遇难,震惊中外,

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

(第一大是1990年列宁峰,死43人)!

当梅里雪山用缓缓蠕动的冰川

将壮士们的遗骸送还时,已是1998年。




这座雪山的绝对高度并不算高,

主峰卡瓦格博也仅6740米,

但在藏区的信仰之中,

卡瓦格博峰

为藏区八大神山之一,

在藏区有“巴何洛登地”的尊号。

传说他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

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

从此皈依佛门,

做了千佛之子格萨尔

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

也成为了

千佛之子岭尕制敌宝珠

雄狮大王格萨尔的守护神,

称为胜乐宝轮圣山极乐世界的象征,

朵、康、岭地区众生

绕匝朝拜的胜地。



卡瓦格博佛像


实际上,

在藏族的文化与信仰中,

大部分雪山都被赋予了神性,

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

山神及太子雪山

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

自古以来受藏民崇拜当地人认为:

人类一旦登上峰顶,

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

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

不知道是神灵真的认同这种观念

而暗中保护,

还是攀登者鬼使神差的机缘巧合,

近一个世纪以来,

所有的企图征服卡瓦格博的登山活动

都以失败而告终,

直到2002年被政府明令禁止攀登。 




关于梅里的攀登历史,

可以追溯到1902年,

一支英国登山队

首次尝试攀登缅茨姆峰,最后以失败告终。

抗战时,

一架美国飞机不知何故坠入卡瓦格博,

40年后这位飞行员的儿子

率一只美国登山队,

试图找回其父遗骸,但他们爬到4200米便无功而返。


1987年8月,

一批来自日本的挑战者,

毫无准备冒冒失失地闯进了卡瓦格博,

等待他们的是

满山的浓雾、大雪和没完没了的冰崩、雪崩。

他们登山队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仅攀登到5100米高度,

便宣告失败。

1988年,

一支美国登山队

克伦奇登山队沿着明永路线,

再次糊里糊涂地闯进卡瓦格博,

但同样以失败告终。 


1990年,

日本人汲取第一次太过轻视的教训,

在国内做了全方位的准备。

这次

由中日组成的32人联合登山队,

改由主峰南侧的雨崩村向上攀登;

但就在5人组成的突击队

开始冲顶的那一天,

升平镇的藏民

得到当天要登顶的消息,

几乎倾城出动,他们齐聚飞来寺,

沿滇藏路煨桑、祈祷,

希望人类不要玷污他们的神山……

当突击队登到6470米时,

卡瓦格博突然变脸,风雪骤至,

5个登顶队员几乎命丧山中;

登山队把登顶时间调整到了1月1日,

但元旦第一天,

暴雪突至,天地一片迷茫,

把三号营地被死死封住。

登顶日期不得不再往后延。

1991年1月3日晚,

三号营地还同大本营通话说,

雪下得很大,

平均一小时就要出去清一次雪;

4日一早,

大本营再同三号营地通话,竟无一人反应。




1991年1月初

卡瓦格博一反常态,

每天阴云笼罩,大雪纷飞, 

救援队冒着冰雪崩的危险

在深达1-3米的深雪中

艰难地登达5300米的2号营地。

尽管如此

最终他们也未能到达出事的三号营地。

空军派出的高空侦察机

几次飞临卡瓦格博峰,

拍摄了三号地位置的照片。

从照片上显示一片新雪堆积的痕迹,

根据照片上冰层的面积来计算分析,

有近30万吨的冰雪

从山体上崩落覆盖了3号营地。 

   

1月23日,

距大本营

与三号营地中断联络后20天,

梅里雪山仍然飘着鹅毛大雪,

中日双方

只好痛苦地向新闻界宣布

终止救援和取证工作,

并对1月3日十七名中日队员

失踪的事故做了初步判断,

“1月3日和1月4日间3号营地上方

发生特大规模的冰雪崩,

将三号地全部掩埋,

十七名中日队员遇难。” 


1991年5月

中日搜索队

统计一天内

发生大小冰雪崩达80余次,

而1990年

中日梅里雪山联合登山队

所选择的三号营地

正是在受到雪崩威胁的地带。 



1990年登山队部分队员出发前和妻子的合影,左起:宋志义(遇难),孙维琦(遇难),陈尚仁(在BC幸存),金俊喜(在BC幸存);中方一共遇难6人:宋志义、孙维琦、李之云、王建华、林文生、斯那次里(藏)


日本遇难队员:井上治郎、佐佐木哲男、清水永信、近滕裕史、米谷佳晃、宗森行生、船原尚武、广濑、儿玉裕介、筮仓俊一、工藤俊二

   

1996年,

日本登山队再次来到这里,

誓言要完成17位亡灵未竟的心愿。

这次

事先他们做了大量的准备,

他们甚至请来四名

拥有雪山攀登经验的

尼泊尔人当协作。

11月15日,

他们从大本营出发,

11月19日,

他们到达原三号营地,

上次山难竟没留下丝毫痕迹;

11月19日

他们登到6400米的四号营地,

等到他们准备突击登顶时,

来自东京、北京和昆明的气象预报

都显示这里将产生强风雪天气。

队员们竭尽全力撤退,

等他们全部到达大本营时,

三个方面的气象预报

都显示风雪气流

受另一气流的影响,半路转向。

卡瓦格博的天气依然非常晴朗。

但此时,

全部队员已经筋疲力尽,

再无二次攀登的计划。




颇有戏剧性的是

此次登山前,

日本人还从东竹林寺和红波寺

请来二位德高望重的活佛,

在飞来寺为保佑成功登顶做法事。

这期间,

德钦县的藏民不断到县人大告状,

要求罢免同意登山的当地官员,

藏民们表示:

如此次日本人登上卡瓦格博,

他们将从此次不再参拜神山;

他们也将意愿传达给二位活佛,

左右为难的活佛表示,

完全理解藏胞的心愿,

同时讲佛家以慈悲为怀,

不希望登山者有伤亡,

于是他们向神山祷告:

无一人登顶亦无一人伤亡。

事后的结果应验了二位活佛的话。

登山队撤走那天,

明永村民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德钦县藏民欢欣起舞……




1998年8月8日,

中、日联合调查小组

在明永冰川3700-3800米,

清理和搜索1991年中日梅里雪山

联合登山队部分遇难队员

遗骸、遗物中发现,

1、所能找到的十具遗骸都是在睡袋内;

2、高山靴的内靴和外套都是分开的;

3、找到的几部报话机都处于关闭状态。

这证实了1991年

救援队、搜索队的判断是正确的。


享誉世界的

日本登山队的三次失败,

及这过程中发生的

种种用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

离奇现象,

让卡瓦格博更加蒙上了

一层神秘而令人敬畏的色彩,

时至今日,它仍傲立天边,

令所有的登山者扼腕。


其后,

不断有人写信

给云南省和国家有关部委,

建议取消对卡瓦格博的攀登,

2002年,

政府颁布文件,

明令禁止国内

包括卡瓦格博在内的5座神山

不准攀登。 




尽管如此,

2004年

中国登山界的奇人

王天汉还偷偷溜上雨崩,

准备借他在五台山

学来的神佛道场,

以“圆师父遗愿”之口

偷登卡瓦格博。

这一企图被当地藏族百姓识破,

尽管

他当时一再睁着眼睛说瞎话,

什么“朝圣”“摄影”“考察”等借口

都说了一遍,

帐篷里的登山装备

还是铁证如山,

他被当地人轰下了梅里。


就在2015年,

曾经被禁播多年的

卡瓦博格山难纪录片被解禁,

让我们时隔多年

终于有机会走进这段

关于神山的隐秘历史,

走近那些年神秘莫测的灾难传奇,

走近那座被永远禁止攀登的、

只有藏地子民才懂的信仰圣殿

——卡瓦博格!


图片来源:网络

友情感谢:十一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