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被“小团体”排斥过吗? | 我说社会

2016-04-18 张西月 社会学了没



原创


作者:张西月



编辑:Echo



社长说

看到你们一“团”一“团”的样子,我就放心啦~

这样我就是最瘦的啦~


●   

你被“小团体”排斥过吗?

“集团”这个名词令人遗憾,它听起来就像小学。——Dr.黛博拉.科尔布

 

你周围有这样的现象吗?




办公室里,你总会看到一群人在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下班后一起娱乐;学校里,随着学生间的互相深入,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甚至是同一班级里便会产生几个固定小群体;社会上,不同爱好者组成不同群体以便交流共同爱好。结团现象随处可见,团体之外的人倒显得另类,他们进不了团体间的话题,显得局促不合群,被团内人的有意无意地排斥于团体外……


一、“小团体”是什么?


所谓小团体,是指非正式组织中存在的特殊群体,它是指有共识、有互动的一群人,出于自己的意愿或追求的共同目标而组合成的团体;成员透过彼此间心理互动的相互作用,达成改变成员行为的作用。而小团体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有利也有弊。



 

二、为什么会有小团体的出现?


小团体的存在只是一个客观现象,深刻分析它的发展、存在原因,才能协调团体内部、外部的不同矛盾纠纷。


首先,爱好不同。芸芸众生,能够求得知己的机会少之又少,人海茫茫中,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则是极为珍贵。比如书籍,爱好读书的人共同聚在一起,探讨书籍内容,收获感想,产生共鸣,也是一件趣事。与懂自己兴趣的人交流,能够很容易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胜过与他人干瞪眼。


其次,安全感的寻求。安全感来源于懂得自己的人、能够相互取暖的人,或是熟悉的氛围与环境。当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那么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他便需要一个能够带给他熟悉感的事物抑或团体,以便让自己产生归属感、依附感。这种情况常见于学校的老乡会,公司里的新同事等。但倘若一个人仅仅依靠小团体来获得安全感,那么他自己便缩小了自己的圈子,不能从新事物中获取能量。


再次,共同利益。正如霍尔巴赫所说:“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共同利益促使着人们相互合作,在共同的努力下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由此而来的,便是各种机构、组织、团体。




最后,共同的遭遇。正如来自于同一个地方的人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一样,当遭遇相同的人在一起,不用多说,对方心中的心酸便都懂了。但是,一些情况下,经历相似的人在一起,本可以相互治疗,双方却在惺惺相惜中继续悲伤着,这往往会使他们沉入无底的深渊中。


一些团体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当团体发展把握得当,便能够促进成员间的成长,彼此获得正能量。但是,正如最后一例的现象,当整个小团体充斥着负能量,那么团体的积极意义便不存在了,他们需要做的,便是及时从团体中脱离。


三、那些被排斥于小团体外的人

 

爱好不同,诉求不同,便可以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尝试着挤进周围的小团体,这些人有着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是非观,不轻易随着别人的影响而左右摆动。然而,这需要巨大的毅力,坚定的信念,并非很容易便能做到,这样的人也是少数。




多数的人,徘徊在小团体与小团体之外。由于对自身的不确定,对自身价值把握不清等因素,迫切需要从外界获取力量。他们很容易随着周围的状况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们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像别人那样做。于是,他们试图加入某个小团体,却不能真正融入其中。这样的人,在自我与他我间挣扎着。


而由于某些小团体的自我优越感,他们往往对一些目标施以“暴力”,这便是第三种人,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成为“受害者”有很多不同的因素,多数是取决于团体内成员自身的价值取向。他们将自己的扭曲心理强加于某个对象上,造成对那个对象的身体、心灵伤害。许久前屡次能够从网络上看到的学生打架事件,斗殴事件都能充分反映出小团体对于弱者的欺凌。而很多团体“暴力”现象,却都是没有太大动作,往往在沉默中,在隐形的抵斥中,或是口头、肢体上的语言中,便能将对方置于窘境。沉默的排斥,往往更具杀伤力,犹如慢性毒药,让对方在心理、生理的不适中败下阵来。



 

“很多小团体都是有毒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查柏尔希尔分校,教育助理教授埃里卡如是说。很多小团体的存在的作用仅是散播谣言,降低士气,影响他人,导致更少人的成功。聪明的人懂得避开此类具有消极影响的团体,而更有效的方法,便是自我发展与完善,进入更高等级的团体中去。


●   

1

“小团体”的世界,你懂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