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周边穷邻居,上海周边富亲戚?

2017-06-17 团支书 社会学了没



推荐

作者:团支书

来源:城市数据团(ID:metrodatateam

编辑:

长安


社长说

北京周边群邻居?

 那雄安新区的房还买不买了?!


北京周边穷邻居,上海周边富亲戚?


北京穷了周边,上海富了周边?


坊间存在着一个传说:北京穷了周边,上海富了周边。


这个传说有没有道理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北京周边是不是穷、上海周边是不是富。


我们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来衡量城市的贫富程度。为了较为公平地比较京沪对周边城市的影响,我们定义了“环北京城市群”,将京津冀全境、山西全省、辽宁部分地区、内蒙古部分地区纳入其内,使得环北京城市群的规模与长三角城市群同为41个城市(含直辖市和地级市)。


这82个城市落在地图上是这样的:

下面回到正题。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两个城市群的GDP总量(由于部分城市GDP数据缺失,每个城市群各选取33个城市):


(说明:GDP总量指数是每个城市的GDP总量与首位城市的比值(2015年)。例如苏州的GDP总量是上海的56%。)


显然,从GDP总量来看,两大城市群都是“1+1+39”的模式,即1个首位城市、1个第二首位城市、39个非首位城市。在两个城市群中,第二首位城市(天津、苏州)的GDP总量均为首位城市(北京、上海)的60%-70%;从第三位的城市往后,GDP总量随排名迅速衰减,但显然,环北京城市群的GDP总量衰减更快。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人均GDP


(说明:人均GDP指数是每个城市的人均GDP与首位城市的比值(2015年)。例如天津的人均GDP是北京的1.09倍。)


从人均GDP的角度,两个城市群的差异更加明显。北京的人均GDP略低于天津,第三位城市的人均GDP不及北京的70%。而上海的人均GDP则沦落到第七位(前六依次是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常州、镇江)。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均GDP并没有像环北京城市群那样的骤减,而是均匀减少。


综上所述,无论从GDP总量还是人均GDP的角度,环北京城市群中的城市都是远远落后于北京天津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程度则相对均衡,上海有着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多个与之经济实力相当的小伙伴。


北京周边穷邻居,上海周边富亲戚是事实


事实上,不仅环北京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差异极大,而且北京和上海在各自城市群中的扮演的角色也很不一样。


首先,北京与城市群的联系强度远高于上海。


我们基于2017年的人口流动数据(主要是商务人口流动和旅游探亲),计算了城市群中每个城市对首位城市(北京或上海)的联系度,并以排名的形式表示。结果如下图所示:


(说明:环北京城市群对北京联系程度第一位13%的含义为,40个城市中,有13%也就是5个城市对外联系最多的城市是北京(全国范围内);同理,有18%也就是7个城市对外联系第二多的城市是北京。)


可以看到,对首位城市联系程度在第1-3位的城市,环北京城市群占31%,长三角城市群则仅为21%;联系程度在第1-5位的城市,环北京城市群占64%,长三角城市群则仅为36%。


各城市对首位城市的联系程度排名落在地图上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总体来说,与首位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接近的城市、以及邻近省的省会城市,对首位城市的联系度更强。只不过在长三角,联系程度在空间上的衰减更快一些。


总体而言,北京与环北京城市群的联系度大大高于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度。


其次,环北京为单中心城市群,长三角为多中心城市群。


我们统计了每个城市在其所属城市群中的联系度排名进入top5的次数,以此作为其中心指数。该指数越高,表明该城市与城市群的联系越密切。结果请看下面两个图:



可以看到,北京的中心指数一骑绝尘,高达25;排第二的沈阳的中心指数约为北京的一半;天津仅排到第7位,中心指数只有北京的五分之一。


再来看看长三角的情况。我们发现上海并没有表现出统治性的中心地位:合肥在前、苏杭南京在后,差距均在毫厘之间。


综上所述,环北京城市群只有唯一的绝对中心,长三角则呈现为多中心的特征;与之对应的,环北京城市群与北京的联系程度也远高于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的联系程度。


北京和上海对周边的影响为何不同?


一般认为,地区间差异受到劳动力转移和资本流动的影响。许召元、李善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通过数学模拟进一步提出,地区差距受到拥挤成本、资本的外部性及居民技能差异的影响。当资本的外部性较大或者拥挤成本较小时,劳动力转移可能促使地区差距不断扩展;当拥挤成本较大或者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时,劳动力流动会促进地区经济逐渐收敛。


上面这段话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城市群与首位城市的差距是扩大还是缩小,取决于:


1.钱是否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


2.人是否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


3.流向首位城市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钱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高技能劳动力继续向首位城市流动,则区域间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反之,如果钱开始流入到较小的城市、或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首位城市,则区域间差距会缩小。


延续这种思路,要回答北京上海对周边的影响为何不同,我们需要知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人和钱会继续流向北京上海吗?


简单地,我们以“城市间收入差”作为城市吸引人才和资本的综合衡量。


如果劳动力或者资本在A城市比B城市有更高的收益,会吸引劳动力和资金向A城市流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


我们综合考虑了不同城市间的平均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包括房价)等多种因素,分别计算了北京和上海与其区域城市的收入差指标,结果请看下图: 



可以看到,从2010到2015年,北京相比环北京城市群的收入差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劳动力和资本的角度来说,北京这座城市仍有大量的进入空间。


再来看上海。上海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收入差一度降到了水面以下(收入差小于1),落后于江苏、浙江,直到2015年才略有回升,在区域内有了相对竞争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仍是环北京地区就业和投资的首选;而在长三角,许多其他城市已经具有可以与上海竞争的人才和资本吸引力。


那么,流向北京上海的都是什么人?


我们以学历来近似表征居民的技能水平。由于低学历人群难以准确识别(例如,我们无法判断一个初中学历的人是在校学生、还是具有初中学历的从业人员),本文只探讨高学历人群的流动情况。


由于无法获得外来人口的学历结构,我们只好使用替代性指标:高等人才吸引力指数。该指标的含义是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常住人口数量,与高等院校在校生的数量之比。某城市的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城市不仅能留住本市毕业的高等人才,还可以争夺到毕业于其他城市的高等人才;该指标越低,则说明该城市的高等人才流失越严重。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尽管北京上海都是所属城市群中高等人才吸引力最强的,但北京对高等人才吸引力远远高于天津、沈阳、保定等其他城市,而上海与苏州、宁波等城市的差距则相对较小。换句话说,北京对城市群高等人才的“抽血”能力比上海更强!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判断:


1.高等人才和资本在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都由环北京城市群乃至全国向北京流动,北京与环北京城市群的差距很可能进一步扩大;


2.长三角已显现出“多核”特征,上海与苏州、杭州等城市将展开对人才和资本的激烈竞争。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话,我们对于“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呢?


注释:

1.本研究由 城市数据团 与 滴滴媒体研究院 合作完成,作者为 团支书。本文封面由滴滴媒体研究院提供,正文中的数据可视化由数据团成员 AuAg 完成。

2.本文的主要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滴滴城际交通数据、腾讯位置大数据、百度地图数据等。

3.本文主要的参考文献为 许召元,李善同. 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08(8)1:53-76.


●  

1

 社长问:

去一线还是回家乡,你会怎么选择?

留言区等你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