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小札】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阴阳根基

2016-05-04 上海语言学通讯 林苑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阴阳根基

              

西方辩证法历来以二元论的哲学思辨性垄断世界理论的哲学殿堂。殊不知在中国,这样的哲学思辨古已有之。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曾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42章)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岂不是二元论的雏形?阴阳至此开始成为中国哲学思考的核心命题,也是贯穿中国哲学始终的理念范畴。真正用阴阳学说作为物的普遍性范畴,是从《易传》开始的。 易传.系辞上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的概念是老子第一个提出的。老子以“道”解释世界万物演变的规律,认为:1)世间万物的存在便是道;2)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和变化也是道;3)发展变化也为道。(《道德经》第25章 ) 易经“———” - - 符号表示相反的事物, 是阴阳概念的雏形只有阴阳观念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它才能走向符号化。(吴全兰,2012:55 ) 《易传》的宇宙生成论图式就是太极论的描绘: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阴阳的交合体,两者既相互作用、相反相成;又相互渗透、相互推移,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传统宇宙观认为,宇宙是由一气构成的,而且认为宇宙是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生生即谓生生不停,新新相续,以宇宙为生生的宇宙,就是把宇宙看成是普遍生命流行的世界,认为万物都拥有昂然奋进之生命,一切现象里都蕴含着生命的气息。(侯红堂,2003:64)《礼记.月令》 :是月 (仲夏) 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阴阳在一定阶段也有主次矛盾之分,夏至后,阳气渐弱,阴气渐盛;冬至后,阴气渐弱,阳气渐盛。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世间万物,阴阳消长,互有进退,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可见阴阳是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互依互存,对立统一。孤阳不长,独阴不生,认为阴阳两者缺一不可, 而且两者必须互补, 否则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周易.系辞下指出: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阴阳运动的目的是生明 ”、成岁”,寒暑来往,和谐平衡。由此可见,阴阳学说的哲学蕴意博大精深,涵盖了西方哲学思想的所有精华。张今教授将中国传统哲学《周易》发展为 《东方辩证法》,无疑是对中国哲学的传承和弘扬。阴阳学说的哲学思想可以奠定中国理论的哲学基础,构建东方理论体系。


本文作者:长治学院 副教授 赵联斌

                    上海语言学通讯自由投稿人

如果有其他公众号想转发本文,请联系公众号负责人



上海语言学通讯【上海语言学通讯】公众号由新浪微博@珞宾王 电话13917738016负责更新。主要收集发布1全国范围内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会议、研修班讯息;2上海各大高校的英语语言文学的学术讲座;3学术期刊和学术观点推送。我们也可以协助各地外国语学院邀请专家来讲学和科研指导。欢迎大家在平台留言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