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王老师001|期末情绪管理心得报告
王祖淼先生: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博士,中华大道学堂高级讲师,中山大学台湾校友会会长,逢甲大学教授,中华儒道研究协会监事长、秘书长。研究专长儒道思想。著作有:《论语》、《道德经现代诠释》等,将经典引入现代,让传统与生活结合。
闲云老叟:台湾逢甲大学的王祖淼老师与我神交已久,用老师的话说:“天涯若比邻,心灵相通”。与王老师见面,长谈半夜,惺惺相惜,相见恨晚。最近,王老师发来些他的学生的心得报告,经王老师允许,特发表于“三才大道文化研究中心”微信公共平台,希望能够对各位有帮助。
期末情绪管理心得报告
台湾逢甲大学·苗林
一、 当初选本课程的动机
大二上学期,对人情世故没有什么了解的害羞小女生,却接下了一个大社团社长的职位,我有点忘了,当初到底是因为一时的冲动,还是因为对新鲜事物抱有很强烈的尝试欲望。
刚开始的半年,我过得很压抑,想办很多活动,有很多很有创意的点子,但现实的结果,却是连办一次完整的活动都会累的好像去了我半条命,包括与干部之间的协调沟通、与新进社员的相处、以及我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团,或是这个社团的所有社员。
与此同时,当我全心投入社团的时候,课业便不由自主的会停滞下来,我开始对考试有一点畏惧了,也开始没那么专心听课(上课时经常会回社团的讯息),离我最初的模样越来越远。我开始陷入恶性循环,不太懂怎样去解决问题,一味的只懂得要逃避。而逃避也不会让我的心真正安定下来,怎么会安定呢?纠结与挣扎过后,我开始想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想去积极的解决问题。
选课的时候看到“情绪管理”,很是心动,希望能够通过这堂课,从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提升自我管控情绪的能力,更好的理解他人与了解自己。
二、 听过本课程后的心得
很感激老师上半学期所传授的满满的儒道知识与人生道理,也更感激下半学期的翻转式上课模式,让我在讲出自己想法,并传达给大家的东西同时,还能吸收进来别人多方位的经验,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过程。
有一次我问老师说:我想要的很多,但现实却同时给不了你想要的所有,那目标要怎么去平衡呢?老师回我说:人生是均衡的,而非分阶段性的,每一天都是均衡的,读书、课外、放松,都应该被囊括其中,人生要跟自己比,跟自己不断地挑战。
我觉得讲的很对,我的那些困苦便是自己内心情绪的不平衡,那么何谓“平衡”?老师常提起这二字:一为阴阳之平衡,宇宙间的公理,即天道天理,亦即利他,所谓“热极必风,风极必雨,雨后天晴”;二为做人的平衡,置于人间,之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持盈保泰”,此两点称为平衡之道。生命掌控在自己手里,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决定的,要做自己的主人。
三、 对情绪管理有无帮助
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一年前的我,属于口无遮拦型的人,想到什么就会马上讲出来,也不会在意到他人的感受,不会想到我讲完之后会有什么后果,不会在意我自己的情绪也会传染给我身边的朋友。但现在的我,或多或少懂得了,也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与人相处,很欣慰、也很感激修到这门课,可以带给我这么大的改变。
(很高兴看到你的成长!)
四、 举例说明学习成果
带领社团的这一年,学到最重要的情绪管理,就是“你自己的情绪不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大家的”。
领导者的角色很重要、很特殊,很容易影响到其它人,如果你自己经常以一个低落的心情,或是经常情绪化,那你的干部或是社员,可能会无法接受在这种氛围下,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到你自己做公事的效率。
在接社团之前,我经常任由自己的情绪肆意蔓延,但当了社长之后,哪怕开会的时候,你的干部当众否定你,哪怕社团开检讨会时,检讨的内容永远都是针对社长的失职在批评,哪怕你有千千万万的理由不能来参与什么活动,都是不可以的,我会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那么肆无忌惮的觉得委屈了就大哭,或是毫不犹豫的反驳别人的观点,因为我是社长,有一份责任在那里,而与此同时,我也因此学会了倾听。慢慢地,倾听得多了,才发现有些事情再多听几秒钟,或是几分钟,可能会大不一样。我开始学着换位思考,尽量不去责备,而是先去询问是否有发生什么事情,也逐渐放慢了自己生活的节奏,也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对的,但我记得老师说过,要融入自己做的事情,这样才会收获其中的快乐,我想,活在当下,应该也是不错的吧。(太好了!你长大了!学到书本以外的生命学问,而不只是知识学问。)
带社团的这一年,有过风浪,有过很多次的失眠,也有过无数次自己躲在房间里哭泣,可能其中有过误解、有过不理解、有过稚嫩、有过固执,可一年后的今天呢,我也要卸任了,我可以跟所有人自信的说,我跟我的下届学弟妹相处的都很好,我们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可能老天也想给我个小奖励吧,今年全校社团评鉴,我们终于拿到了一个久违的优等奖!无独有偶的,我也因此拿到了社团CEO的荣誉,但我想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或许是对这一年画上的一个完美句点吧,又或许是下一个未知的起点呢?期待接下来两年苗林的大学生活,希望可以活得更漂亮!
苗林:
你大老远从吉林来到台中,能够有你这样的学生,深感欣慰!大学生活不是只有课堂上的知识学习,还有社团里得生活锻炼,这才是比较充实的大学生活。
开这堂课的目的,是通过中华文化的如道思想,告诉我们如何与人相处?现代教育祇讲知识的学问,学一技之长,却忽略生命的学问,不懂得与人相处之道。
儒家讲人有「德性心」,所以用换位思考,就能找到答案,此即是恕道。一个人懂得运用将心比心,就会是贴心的人。
道家的洞见,人生之所以自困自苦,在于「心」有「知」的作用,此「知」不是知识的认知,而是「执着」,会自以为是;所以教我们放下成心,放下是「无」,无掉成心,才会看到他人,就会包容他人。
现在人之所以感到困苦,就是把自己的「天心」、「道心」放在一旁不用,而用「人心」、「成心」做主,自以为是,心中没有他人,自私自利,怎么会不困苦呢?
所谓「平衡就是道」,用在人我之间的相处,就是换位思考,这是儒家教我们的处世态度,此即是生生之德,生出一个价值理想。放下成心(执着心),不要自以为是,这是道家的处事智慧,此即是天道的生成原理。祝你
学习愉快
王老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