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 丨 张招娟:她对土地爱得深沉
党
员
故
事
编者按
9月29日,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致公党福建省委会获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优秀集体,我省多名致公党员获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走进其中一位党员代表,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她对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致公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招娟个人事迹
它既没有金稻谷的灿烂辉煌,
亦没有红辣椒的鲜艳夺目;
它没有白杨绿柳的阿娜多姿,
亦没有苍松翠柏的坚忍不拔;
但它贴近土地,默默无闻地藏在地下,
从不显露自己。
纵使枝残叶落,也要化作春泥,注入生机。
它,就是她挚爱的马铃薯,亦如她——张招娟。
她被评为致公党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她是这样一个热爱土地、与马铃薯有解不开情缘的人:
走上三尺讲台,拿起粉笔“耕心”,
踏进半亩农田,扛起锄头“耕地”,
心系党派工作,提起笔头“耕情”。
张招娟是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高级实验师,
她是南方冬作马铃薯负责人、福建省薯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主持国家冬作马铃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涵盖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西、湖南、湖北8个省12项试点的试验工作,
这些试点多处于少数民族贫困的边远山区,
她开展了80多场次的科技培训与技术指导,
在全国22省90多个城市留下帮扶的足迹。
张招娟作为省科技特派员和省三区人才,
积极为周宁县脱贫攻坚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2017年来平均每月至少到周宁县开展服务一次,每次2-3天。
她放弃时尚的高跟鞋与裙装,
踏着泥土,踩着田埂,
徜徉在田间地头,
开展马铃薯技术帮扶指导,
指导村民病害防治技术、生长土壤环境调控等
联系销售渠道和方式,实现农户增产增收。
她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3项,
外引马铃薯新品种的筛选、评价与鉴定,
累计引进新品种100多个、捐赠种薯5000多斤。
她建立示范片8个、开展多场栽培技术培训,
直接服务500多人、间接服务1000多人。
从发生疫情以来,
通过电话、微信、QQ指导
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四省9个点的国家南方冬作区
马铃薯病害防治、田间农事操作等农业生产及服务工作;
指导福州“闽宁合作项目”所种的马铃薯的病害鉴定,
推荐药剂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及注意事项等;
指导武夷山市兴田镇100多亩马铃薯受霜冻危害后,
进行灾后处理和安全生产。
她踊跃筹物捐款,
为周宁县七步镇徐家山村二十多户农户捐赠春秋种三批的马铃薯种薯3000多斤,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捐赠防治农作物病害药品800元,
并为当地农户销售所收获的食用马铃薯数百斤,
积极联系单位、所在乡镇和村委,
为当地农业企业筹集2万元经费。
为疫情期间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张招娟奔赴龙海、南安、福清、尤溪、周宁县等
实地走访农业种植合作社及农业企业公司指导复工复产,
2020年为全省多地开展授课和田间培训300多人次,
被中国科技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政协报宣传报道。
作为一名致公党员,
致公党省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她积极履职建言,
为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为福建省薯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相关部门提供
推进农业生产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她就是这样一个全心专注,
致力于研究马铃薯的专家,
她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
尽己所能为农业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的老师。
远远的,
我们常能看见,
在田边弯腰给马铃薯赋予爱能量的张招娟,
向她致敬,向她学习,
树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爱一方“娟”秀绮丽的山河,
做一个像马铃薯一样贴近大地
对土地爱得深沉的人。
致力为公,侨海报国
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
图片:综合
文字:陈钧
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