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勤廉故事 | 62 章名涛:正己然后正人
提示:点击上方"清廉宁波"↑点击关注我们
现代篇
章名涛(1907—1985),中国电机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鄞县人。他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工业大学,任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参加制定全国12年科学远景规划。他一直担任电机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著有《电机的电磁场》《磁场线图略论》等作品。
严谨治学
幼时的章名涛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小小年纪便知道必须加倍努力。他听从老师的教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一己百,虽柔必强”。他从不和同学比吃穿,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用功之勤即使在师大附小这类高水平的小学里也属罕见,他祖辈务农,家里也没有人督促他学习,但是他时刻谨记学习目标,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勤勉治学,在1920年,13岁的章名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大名鼎鼎的上海圣约翰中学。他的一位中学同学后来回忆说:“章名涛天资聪明,又很用功,有钻研精神,成绩一贯很好。”章名涛不管身处何方,学习一直是亘古不变的动力,始终警示着自己,也正是如此,勤奋好学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5岁时,章名涛不但实现了成为清华大学教授的誓愿,而且成了清华大学当时最年轻的教授,打破了26岁才有资格当教授的清华大学的规定。
正值五四运动期间,爱国主义思想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开始在学生中产生影响。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影响下,“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口号猛烈地撞击着章名涛的心灵。1924年,他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远涉重洋到了法国,后又转英国纽加索大学攻读电机工程。章名涛年龄小,个子小,又是个中国人,常受到歧视。上课时,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因此他常常听不清老师的讲课。但他没有灰心,反而更激发起要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一定要超过那些自视高人一等的洋人。
上课听不清,他就在课后到图书馆自学,把老师在黑板上点到的习题一个一个做完。他读书量之大、范围之广是远远超出老师要求的。除老师指定的教材、参考书外,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成了他课余时间的主要去处。三年的苦读,为他的电机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32年秋,章名涛应当时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顾毓琇教授的邀请,到清华大学筹建电机系,并被校方聘为教授。自此,他找到了用武之地,埋头教学,潜心作学问,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到了教育事业上。
为人清正
1940年7月,章名涛借休假之机,化妆成商人回北平探望老母并结婚。到北平后,被日本人得知其真实身份,请他到敌伪统治下的北大教书。他坚决予以回绝。
他主张学校的教学应该联系生产实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理论知识提高以后,拿到工厂里去,让工程师提意见,拿回来再研究”,他认为“这样才能有新的创造,才能建立起学校与工厂的正确关系”。针对当时一些青年教师认为多听课就能提高水平的情况,他说:“这是吞知识,而不是钻研学问”,只听课“不能培养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他主张,教师首先要把教材中自己还没有把握的部分,充分利用图书馆,大量翻阅参考书和杂志,然后再到实验室去进行实验,以培养“独立进行研究和学习的能力”。从小喜欢读书的章名涛虽然理想远大,但理想毕竟是想象的东西。真正成为清华大学的教授之后,他读书的目的才变得更加明确———切为了发展我国的电机事业。在西南联大时期何其清苦,但他总能省下很有限的生活费购买大量书籍,订阅大量杂志,其中包括美国出版的当时世界电机界的权威杂志“AIEE”,每期每篇文章几乎必读。他每天的生活不是教书就是读书,节假日、星期天也不例外,每晚读书到深夜,西南联大的图书馆几至成了他的“书房”。
读一辈子书,教一辈子书,这是章名涛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在一次学校大会上,他曾对师生们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章名涛一直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以此作为广大后人的榜样。朱镕基在赠言中进一步将其诠释为:“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这些言语更加体现了他的优秀品质。
郑菲、章思思整理
文字统筹:彭素虹 插图:刘贵生
下期人物
邵逸夫:爱乡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