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锫以合院和石砌筑为设计灵感,完成了以起伏屋顶为特色的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

Dezeen Dezeen
2024-09-07

朱锫以合院和石砌筑为设计灵感,完成了以起伏屋顶为特色的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


华侨城艺术中心是由4个相对单独的空间,借助起伏剧烈的混凝土双曲面张拉屋顶的拉拽,围合、撞击而成“类合院”建筑。

朱锫建筑设计借鉴当地合院、石砌筑的建筑类型,以混凝土、砖石作为主要材料,设计完成了带有起伏屋顶的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淄博华侨城艺术中心位于山东淄博城区东侧,曾经是一片郊野荒地,紧邻一处名为凤凰南的商周时期遗址。



当地传统民居大多以粗石砌筑作为围护结构,包裹木构架结构,以抵御寒冷的北风;也有以粗石砌筑厚厚的墙体作为支撑结构,承载木构架屋顶。与北方其他地域的传统民居近似,三间一房、三或四房合院,每一房均以三面实墙,一面开放,形成内向的居住类型。华侨城艺术中心正是以当地合院、石砌筑的建筑类型为原型发展而来。



华侨城艺术中心是由4个相对单独的空间,借助起伏剧烈的混凝土双曲面张拉屋顶的拉拽,围合、撞击而成“类合院”建筑。一方面,从平面上看,屋顶的几何边界清晰地界定了建筑外轮廓和中心内院的简单矩形边界;另一方面,起伏双曲面屋顶下墙体的折转走向,塑造了檐下不同进深的灰空间,模糊了建筑与中心内院的边界,打破了传统合院建筑对称、均质、秩序的属性, 把合院——这一古老书院的原型重新阐释为具有神圣感的当代公共空间。




这组建筑的结构体系也缘于当地传统住宅的当代转译,即用钢筋混凝土柱拉扯下垂的混凝土双曲面屋顶的张拉结构和石砌筑墙体的结合,映射粗石砌筑与木构架结合的结构体系。屋顶的形式,不仅唤起人们对当地建造方式的记忆,更让人联想起类似4根柱子拉扯出的帐篷的原型。巨大的混凝土双曲面屋顶,因为重力而塑造出的自然下垂曲面,在屋顶和地面之间产生了诗意的张力。



在西方传统的砌筑建造体系中,借助混凝土、砖石材料塑造出的拱券、穹顶结构体系,都是以结构、材料受压的传力方式抵抗重力。在中国传统的木构建造体系中,借助木构件搭接方式塑造出的木结构体系,结构、材料不仅受压,也受拉,所以才成就了中国木构建筑的屋顶下垂双曲面。华侨城艺术中心以屋顶受拉的下垂帐篷结构体系为原型,薄薄的钢筋混凝土下垂双曲面屋顶被高度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柱和墙体所拉扯,一方面,双曲面的屋顶在重力的作用下扑向室内空间的地面,当人在内部空间行走时,身体会强烈地感受到下垂屋顶和地面间所产生的张力,以及在柱和墙体对下垂屋顶抻拉的临界点所塑造的某种紧张感。另一方面,钢筋混凝土张拉结构体系受力特性及材料特性都被推至极致,这种结构形式和材料的诗意化、艺术化,塑造了华侨城艺术中心在从工程建造到建造诗学转译方面的实验探索。




与此同时,朱锫建筑设计还试图让建筑与周边环境构成一种模糊的、不明确的关系。合院原型赋予了这组建筑在空间上的流动性:在水平维度上,波浪起伏屋顶之间的碰撞粘连,模糊了传统合院房与房之间的边界;在垂直维度上,檐下粗燥的砌筑墙体和屋檐互成角度的后退,凸显了混凝土双曲面屋顶与墙体之间的剥离,塑造了多种尺度的檐下空间,模糊了建筑和中心院落,以及周边空间环境的边界。水池和竹林不仅延展了建筑自身的边界,也减弱了它和自然之间的对立关系。穿越无形的竹林,可以看到沿视平线延展的水面环绕着建筑,水平延展的水面与建筑垂直正交,凸显了建筑简洁的几何体量在复杂、荒芜的地形中所表达出的定力。项目信息:


基地面积:27792平方米

建筑面积:2471平方米

建筑、室内、景观设计: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朱锫

设计团队:Wilson Nugroho Markhono,Yina Luo Moore,由昌臣,张顺,刘亦安,纪明,陈艳红,刘伶

景观深化设计:深圳奥雅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结构、机电顾问:淄博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幕墙顾问:晶艺玻璃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顾问: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业主:淄博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金伟琦,夏至

推荐阅读

朱锫将北京798艺术区内的一间老厂房改造成CUBE美术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Dezee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