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黎贡山】迷人的物种高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森林与人类杂志 Author 了解自然请关注

感谢《森林与人类》杂志对我们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在今年《森林与人类》杂志的第9期,我们与杂志社共同策划了一期 “高黎贡山 物种高地”为主题的特刊,讲述我们团队自2014起,与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分局在腾冲高黎贡山辖区内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考察的故事。


自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考察队伍共花了680个工作日进行野外考察,考察覆盖海拔从1100米的槟榔江到3780米的大脑子主峰,涵盖了森林、灌丛、河溪、湿地和农田在内的多种生境。在诸位考察人员的努力之下,本次考察至今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直接记录到46种兽类,当中包括中国新记录的红鬣羚和30余年后重现云南的云猫;记录鸟类400种,当中有116种为腾冲新记录;记录两栖爬行动物59种,当中有3种为科学新种;记录蝶类216种,当中有179种为腾冲新记录,包括3个中国和6个云南新记录种/亚种。


首先,让我们透过陈辈乐博士的讲述来了解一下高黎贡山是如何孕育出如此丰富多样的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

一座北接青藏高原

南延至中南半岛的巨大山脉

被认为是

“地球上热带地区以外

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块生物多样性宝地

一只雄性高黎贡长臂猿坐在黑老虎果树的藤蔓上取食充饥,嘴里叼着一颗鲜红的果实。摄影/毕争



高黎贡山:一个迷人的物种高地

撰文/陈辈乐


高黎贡山,一座什么样的山?

高黎贡山在横断山脉的西南部,呈南北走向,北接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至中南半岛,是一座低纬度、高海拔、窄长型的巨大山脉,为怒江和独龙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连绵的山体跨越5个纬度,绵延逾500公里,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公里。


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3块独立片区组成,分别为怒江州的贡山和福贡片区、泸水片区以及保山市的腾冲和隆阳片区,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高黎贡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孕育出丰富多样的植被与生境类型,为各种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从空中鸟瞰,高黎贡山是一座窄长型的巨大山脉,从北到南跨越5个纬度,绵延500多公里。摄影/ 杜小红

在高黎贡山,由山麓到山顶形成了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苔藓矮林、亚高山竹林草甸等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摄影/彭建生


物种南北过渡、东西交会的廊道

在高黎贡山,热带动植物沿着河谷往北扩散,温带高山物种随着高海拔山脊线向南迁移,形成“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会”的格局。


高黎贡山的最高峰是海拔5128米的嘎娃嘎普峰,最低点在盈江县的中缅界河交汇处,海拔仅210米,垂直落差巨大。同时,高黎贡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雨量充沛,气候多变,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高黎贡山蕴藏着丰富而独特的生物群落。它既是古北界、印马界两大世界生物地理区界的过渡带,也是中国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两大自然区的交会处。这道巨大的空中走廊,衔接着横断山脉-东喜马拉雅-印马生物地理区的生物群落,成为这一广阔区域的动物扩散迁徙通道


明星动物

高黎贡长臂猿  摄影/彭建生

又叫“ 天行长臂猿”,是高黎贡山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南段,种群数量少于43群,个体数量不足200只。

小熊猫  摄影/李飞

断山- 东喜马拉雅地区的代表性物种之一,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3500米之间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以及箭竹林中。

巨松鼠  摄影/杨剑焕

树栖类松鼠中体型较大的一员,高黎贡山的低海拔区域是其理想的家园。这里森林中的湿气使得树木终年都能结出丰盛的果实,为巨松鼠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白尾梢虹雉  摄影/王斌

高黎贡山生存海拔最高、羽色最艳丽的大型雉类,种群数量稀少,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黑颈长尾雉  摄影/赵建龙(鸟网·野山)

高黎贡山针阔混交林中栖息的典型雉类,也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不断发现的动植物新种和新记录

虽然科学家在高黎贡山开展研究已超过一个世纪,但随着近年深入而系统的调查,科研人员在保护区内仍不断发现动植物新种、新记录,如世界新种高黎贡长臂猿和腾冲拟髭蟾,中国新记录怒江金丝猴和红鬣羚, 在云南消失了30多年的云猫等。


目前,单在高黎贡山保护区保山片区内记载的高等植物已经达到5726种、兽类154种、鸟类525种、爬行类56种、两栖类21种、鱼类49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成为中外赏花和观鸟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生态旅游胜地。高黎贡山还是中国特有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仅种子植物中就有382个高黎贡山特有种。


新记录种

红鬣羚

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及印度东北部,中国境内过去对该种无确切的记录。这张红鬣羚图片拍摄于腾冲北部,属于中国新记录兽类。

云猫

时隔30多年,云猫再现云南高黎贡山保护区。它们生性机警,树栖性强,但也下地活动。在近5年的监测中,高黎贡山保护区多个地方都记录到云猫活动的身影,并且发现云猫可以与分布更为广泛的豹猫生活在同一片山林之中。

腾冲掌突蟾  摄影/杨剑焕

考察团队2015年5月收获的第一个新种。体型很小,平时藏得隐秘,身体颜色花纹和周围环境融合得很好,叫声极像蟋蟀,即便听到叫声也并不容易被发现。

腾冲拟髭蟾  摄影/杨剑焕

最大的特点是其眼睛虹膜颜色为上下两色:上半部是浅蓝色,下半部是黑色,就像镶嵌的蓝宝石。

腾冲齿突蟾  摄影/杨剑焕

生活在腾冲高黎贡山主山脊,喜欢躲在石头底下或者溪流边的泥土里,很难被发现。考察队只能根据雄蟾细小而且很低沉的叫声,去翻一块块石头并用手仔细摸,才有可能找到它。


腾冲,一个物种荟萃的区域

腾冲位于高黎贡山南段西坡,属多山地区,地貌特征为一个开口朝南的马蹄状山地。腾冲气候宜人,海拔1650米的县城年平均温度15.4°C,年降雨量约1500毫米,年平均湿度77%。由于山高林密,山顶经常云雾缭绕,溪流水量充沛,常年川流不息。


鱼类学家对腾冲的河流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调查,至今记录约30种鱼类。随着研究的深入,腾冲近年还陆续发现鱼类新种,如2012年发表了采集于界头-曲石段龙川江的白吻南鳅,2013年又发表了白体裂腹鱼和奇异裂腹鱼。得益于西南季风湿润的气候,腾冲的植物多样性极高,记录有4000多种高等植物。

位于腾冲县城北面的北海湿地,是一个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湖面漂浮由大片厚厚湿地植物形成的浮岛,已建立湿地保护区,是越冬水鸟的乐土。摄影/毕争


特殊的地理位置,巨大的海拔落差,温和湿润的气候,多样的植被类型,加上保留了大面积天然林地,滋养了腾冲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早在1868年,英国动物学家安德森(John Anderson)率领探险队,首次向世人揭示了高黎贡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随后各地的动植物学家先后到高黎贡山考察和采集标本。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福瑞斯特(George Forrest)在1904年-1932年间先后组织了7次大规模考察,最有名的是1919年在腾冲大塘发现闻名于世的大树杜鹃,为植物学界做出重要的贡献。


自20世纪30年代起,中国的专家学者也从未停止过对高黎贡山的研究,对高黎贡山进行了多次动植物考察和标本采集,发表了大量新种与相关文献,出版了不同专业书籍,为高黎贡山的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


明星植物

大树杜鹃  摄影/艾怀森

高黎贡山的大树杜鹃是世界植物界极为珍稀的特有树种,是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分布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海拔2100-27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是杜鹃花属中最高大的乔木树

大理铠兰  摄影/毕争

2018年7月首次在高黎贡山腾冲段被监测到的一个新物种,花型小、颜值高,花冠仅半个指甲大小,主要分布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大塘辖区,种群数量不多,生境极其脆弱。


680天野外考察的新发现

2014年,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与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开展长期合作,对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脊椎动物类群及蝴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调查。


调查在同年4月启动,在完成护林队伍培训后,联合考察队在不同季节,反复考察了腾冲境内不同生境及海拔带,覆盖海拔从1100米的槟榔江到3780米的大脑子主峰,不同类型生境包括森林、灌丛、河溪、湿地和农田等。至2018年5月,考察队共花了680个工作日进行野外考察。

涉水考察   摄影/陈辈乐

夜间考察   摄影/陈辈乐


虽然前辈们已经多次考察腾冲高黎贡山,但这次深入而持续的调查还是获得了比较可喜的成果。


兽类记录

46种

包括红鬣羚、云猫、贡山麂、在内的9个腾冲新记录

鸟类记录

约400种

其中116种为腾冲鸟类名录新记录种

两爬记录

59种

包括3个已正式发表的两栖类新种。其中有17种两栖爬行动物为腾冲新记录种

蝶类记录

216种

有179种为腾冲新记录,包括3个中国和6个云南省新记录种/亚种


高黎贡山还珍藏着多少秘密?

这次联合考察的新发现在科研界和保育界引起了轰动,提振了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与信心,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欣赏到腾冲高黎贡山的生物多样性,也引起人们对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兽类和鸟类对人为干扰很敏感,这两个类群在腾冲仍保存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确属难能可贵。腾冲分局和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自2016年起合作开展长臂猿长期监测,期望能更深入了解腾冲境内猿群的生存需求及致危因素。如何营造更合适的条件,让长臂猿、羚牛、水鹿等极小种群重新壮大扩散,充分利用保护区内广阔的潜在生境,这些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问题。

 供图/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管护分局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摄影/毕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另外,更高效地让当地老百姓和外地游客认识到高黎贡山举世闻名的生物多样性和保护价值,更广泛地把自然教育融入各旅游点和各项旅游体验中,这些也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由于山高路远及时间所限,过去5年联合考察范围侧重于海拔2000-2600米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对低海拔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亚高山生境调查力度不足。限于时间和条件,联合考察也并未涵盖植物和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类群。从脊椎动物不断有新发现来推测,开展针对不同类群的更深入的考察,必定会为腾冲、为科学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摄影/毕争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将来,我们会继续拓展考察覆盖范围,更完整地了解并分析腾冲全区的动物分布规律及现状,编制一幅可靠的腾冲生物多样性地图,为更科学合理地规划重点保护对象和区域提供可靠的本底材料。

安装调试红外相机   摄影/陈辈乐

野外培训   摄影/杨剑焕


在更完整了解腾冲生物多样性现状后,我们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创造适合的生存条件,尝试重新引入一些已灭绝物种。虎、豹在腾冲已经绝迹逾30年,甚至豺、云豹、金猫等中型食肉兽也多年未见踪影。随着腾冲生物多样性保护渐见成效,有蹄类动物数量逐渐恢复,腾冲是否具备再引入的条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节选自《森林与人类》2019年第9期

红外图片来源: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腾冲分局 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

本期编辑:杨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杂志微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