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珍稀树种的保护和森林恢复

张金龙 嘉道理中国保育
2024-09-09


香港,原本只是珠江口东侧的一片荒僻之地,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这个平凡的原广州府新安县小渔港,在100多年间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许多全球性濒危、国家重点保护或香港地区特有的野生动植物都以此为家,可以说是十分耀眼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人口拥挤的弹丸之地能达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平衡?


在《森林与人类》2021年第7期杂志,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与杂志社共同策划了一期 “香港──大都市的大自然”为主题的特刊。

其中一篇文章探討了“香港”地名的由来,香港天然森林受到的威胁,以及特区政府与民间机构正积极采取的森林修复措施。


“香”从何来?


 “香港”,最早见于明朝万历年间(1595年)刊行的《粤大记》一书。当时,“香港”对应的是今天香港岛西南的鸭脷洲。后来跟黄竹坑、石排湾形成了一座名为“香港”的小村,是一种著名香料——沉香的集散地。不同地方的沉香汇集到此,再通过海运到达江南及京师等地,于是香港也就越来越出名。传说英国人登陆香港岛时询问一位村民该地是何处,村民答“香港”,因此英国人就将整个岛称为香港。几十年后,香港的范围才扩大至九龙和新界地区。


沉香来自一种名叫土沉香的树,原产广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在珠三角地区栽培广泛,在香港常见于低海拔的密林中。有人认为,香港的土沉香是人为引入栽培的,香港并非它的原产地。它在香港究竟是原生还是引入,已经很难去考证。


这是土沉香的果实和由细丝悬挂的种子。种子的附属物对胡蜂有很强吸引力。


天然沉香,大多是因为树木受到自然损伤后被真菌侵染,树木为自保而分泌的一种树脂。可是土沉香为保护自己而分泌树脂,却因其独特香气成为人们破坏和砍伐的目标。野生的沉香树大多也难逃厄运,目前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近年来,香港发生多次盗砍土沉香的事件,公众及环保团体为此大声疾呼,警方努力追查,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还专门讨论过土沉香保护。


茶山开发阻碍天然林恢复


香港大部分的平地早在明、清时就已开辟为农田,而山地多开垦为茶山。清代《广东新语》记载,“新安杯渡山绝壁,有类蒙山茶者,烹之作幽兰茉莉气”,杯渡山即今香港屯门青山。此外,《新安县志》记载,境内大帽山及凤凰山所产的茶颇受欢迎。


现在,大部分农田早已荒废或开发为住宅地,茶叶生产也早已在清末式微,山上更是连茶树都不见踪影。20世纪80年代,历史学家夏思义(P.H. Hase)等人曾在新界探访传统制茶工艺,当时只有茂草岩等极少几个村有人懂得采茶和制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茶叶种植早已是悠远的过去。


原生植被遭破坏以后,地表裸露,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要在山上恢复天然森林就十分困难了。从此,山坡就变成了荒草地。香港岛、大帽山、八仙岭、大屿山等不少地方至今还能见到这样的草地。


现在香港各郊野公园中不少林地其实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种植的,主要由台湾相思、桉树、红胶木、白千层 等组成。还有一些地段是在近几十年内天然恢复的,往往从山顶附近的溪流开始,沿着石涧,逐渐向外扩展。


腺叶桂樱是华南地区常见的一种小乔木,常见于阴暗的山谷或风水林中,多生于沟谷林地。有腺叶桂樱出现的地方,往往植物多样性也较高。


珍稀濒危植物新发现


虽然历经各种各样的干扰,低海拔的风水林以及一些天然林斑块或多或少还保存了植物多样性的风貌,植物新发现也往往在这些地方。


早在18世纪,西方人就在这一区域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1861年,英国植物学家边沁(George Bentham,1800-1884) 编写了《香港岛植物志》, 这是中国地区的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志;1878年, 植物学家查理斯·福特(Charles Ford,1844-1927)建立了香港植物标本室(代码HK),这是中国最早的植物标本馆。


二战后到21世纪初,植物学家胡秀英、白理桃(Gloria Barretto)、张宏达、邢福武等均在香港调查和采集标本。香港回归后,渔农自然护理署与华南植物园陆续合作编写了《香港植物名录》《香港植物志》等。最新一版的《香港植物名录》出版于2012年,共记载野生植物2175种(变种)。


香港虽是弹丸之地,却有大量植物学家和爱好者长期搜集植物,随着调查的深入,近年来仍然有一些新发现,如在大帽山发现的孔药楠(Sinopora hongkongensis ),在香港岛和马鞍山发现的香港鹅耳枥(Carpinus insularis )等。近几年,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以下简称嘉道理)的植物学家也在调查中发现了几十个新分布记录, 比如在大屿山发现的硬叶冬青(Ilex ficifolia )以及毛果青冈(Quercus pachyloma );在大帽山发现的倒心叶珊瑚(Aucuba obcordata )、粉绿柯(Lithocarpus glaucus );在马鞍山发现的龙眼柯(L. longanoides )等。这些植物往往所处位置偏远,种群规模小,发现时大多已是珍稀濒危植物。


近几年,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也在调查中发现了几十个新分布记录。这些植物往往所处位置偏远,种群规模小,发现时大多已是珍稀濒危植物。


人工恢复森林,吸引野生动物回归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植物,香港特区政府和民间机构做过不少工作。比如,郊野公园里的植物全部受到保护,任何人没有许可证不能随便采集。珍稀濒危的种类还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如香港法例第96章《林务规例》就规定,山茶属(Camellia spp.)、木兰科植物、吊钟花(Enkianthus quinqueflorus)、八角属(Illicium spp.)等受到特殊保护。


香港大沙叶全株可入药,过去被大量采集,现在已被香港列为保护植物。


另一方面,为了培育本土树种的幼苗,嘉道理在1997年成立了本土树木苗圃。经渔农自然护理署许可,嘉道理的职员在香港各地采收本土树种的种子,带回苗圃后清理、播种、分盆。每年,苗圃可为多个森林恢复项目提供2万到3万株树苗。嘉道理更开展了一系列森林恢复实验。研究发现,树苗除了要面对烈日、干旱、暴雨、强风以外,还要面对贫瘠的土壤以及动物的取食、杂草的竞争等。因此嘉道理从那以后为种下的树苗都加上保护罩、遮阴网等,促使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嘉道理农场在大帽山北坡的森林恢复样地。


如今, 嘉道理的森林恢复样地已经种植300余种常见及稀有本土树种,蔚然成林。在这片人工恢复的森林中,野生动物,如赤麂、豪猪、野猪等越来越常见,一些少见的鸟类和昆虫也偶有出现,比如以华南青冈为食、罕见于香港的缅甸娆灰蝶(Arhopala birmana)。


森林恢复不仅需要很大投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什么植物最终能够在这里生长?森林能否靠人工完全恢复?这些问题,大自然最终会给出答案。


最新文章


【文章快讯】尘封百年的鼯鼠新属


【活动快讯】海南坡鹿科普展进驻广州动物园


【嘉道理 ‧ 保育讲堂】水獭与岛屿


【嘉道理·保育讲堂】5·22 生物多样性日特别篇(上篇)


【嘉道理·保育讲堂】5·22生物多样性日特别篇(下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嘉道理中国保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