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股权投资市场的中国机会何在 新老机构如何构筑核心竞争力

2017-09-26 作者:连然 中华创投家同学会

2017年9月25-26日,由投中信息和投中资本主办、投中网协办的“第11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年会以“重塑世界格局的中国力量”为主题,通过两天两场峰会,深入探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意图与中国LP市场趋势与机会、中国VC/PE机构发展。来自知名投资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保险资金、财富管理机构等众多参与方,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梳理中国VC/PE投资市场现状、判断行业未来走势、探讨市场发展格局,为中国LP市场投资理念及策略调整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上午的圆桌论坛中,分享投资联合创始人崔欣欣、五岳投资董事长/创始合伙人符麟军、国中创投合伙人/董事总经理马若鹏、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步长资管总经理姒亭佑、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王能光、磐霖资本管理合伙人薛孟军就“股权投资市场的中国机会”进行了讨论,本次论坛由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主持。

以下为这场论坛的演讲实录,投中网编辑整理:

主持人:今天主办方给我四个命题,分别是关于老和新、中和外、新三板和中国并购市场的四个议题。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是老牌基金还是新的基金,我们投的是中国企业还是走向了海外,结合这一点,在场的各位做一个自我介绍。

崔欣欣:大家好,我是深圳分享投资的崔欣欣,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在犹豫,到底我们是老的还是新的,因为分享投资成立了10年,这10年过程中我们一边做一边学,我依然觉得我们自己是新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一个投资机构,我愿意用一种学习的心态看待创新的项目,这种心态是一个基金管理人能不能持续地在市场上取得好的业绩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的基金是人民币基金,主要投资的项目都是在中国境内的,只有极个别的在海外。

符麟军:大家好,我是深圳五岳投资的符麟军,我们是新瓶装老酒,机构是新的,但是人都是老人,我们是2011年成立的,到现在有6年时间了,管理的基金不到20亿人民币,我们主要是专注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项目,做成长期的中国制造的投资,这个制是智力和“智”和质量方面的“质”。

季薇:我是华映资本的季薇,华映从成立到现在也不算短,我们从2008年开始做美元基金,2010年开始做人民币基金,现在以人民币基金为主。我们的心态还是非常年轻的,我们从一开始就专注在新媒体、泛娱乐、TMT领域,特别关注年轻人在这个领域的引导作用,我们投资团队一半的人都是80后,70后和90后又各占一半,团队还比较年轻。另外我们投的项目也比较年轻,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85后、90后的创始人。从中国和海外来说,我们的美元基金投资过一些在海外的项目,另外我们有越来越多国内的项目出海,包括电商、娱乐、音乐、游戏,这方面的企业我们也在做相关的尝试,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马若鹏:大家好,我是国中创投的马若鹏,我们这个基金是为了顺应我们国家双创的要求,由国家财政部发起的一只600亿的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专业基金,国中创投从成立的年份来讲是一个新的管理公司,但是我们的团队全部来自深创投,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从中外来讲,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肩负国家支持双创的责任,所以我们投资的企业全部是国内的中小企业。

姒亭佑:大家好,我是姒亭佑,我们在国内外投了八九十个基金,直投的项目有200多个,我们专注在医疗健康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喜马拉雅是我们比较早投入的,包括滴滴我们是在3亿美元的时候投入的,现在它的估值是500亿美元。我们在国际上的布局也做了不少,目前我们正在做的几个案子是在海外的上市公司,正在把它私有化,然后把它搬到中国来。早期我们参与了非常多的国际的项目,包括做一些医疗器械方面的项目。

王能光:大家好,我是来自君联资本的王能光,君联资本是2001年成立,到现在是17年了,从时间上来说成立的还是比较长的,但是从老新来说,公司成立时间虽然十几年,但是公司团队的成员,在公司工作5年以下的大概占50%,所以是老人、新人相结合。在公司的投资策略方面,也是随着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地延展,最早我们是在大IT,TMT领域,后来加了制造、消费,现在还在医疗、文娱方面成立了专业的基金,现在主要是做综合基金、医疗健康基金和文体基金。

薛孟军:大家好,我是来自磐霖资本的薛孟军,我们基金是2010年成立的,到今年是第7个年头,刚才主持人问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算是老牌机构还是新人,我觉得做投资,尤其是股权投资,是一场马拉松,7年时间是一只基金大致运作的周期,我们磐霖资本也是刚刚经历一个完整的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更愿意把我们定义成这个市场上的一个新的基金。

我们现在总共管理的规模大概是有30亿,我们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在医疗健康、消费、环保这三个领域,基本上全部投资在中国国内,是一个人民币的基金。

老基金如何保持活力,新机构如何异军突起

主持人:谢谢各位,其实大家的回答都蛮辩证的,就是既新又老,2001年的基金都说自己是一个新基金。大家都是很资深的投资人,接下来我们开始讨论问题。

现在有1万多家私募股权机构注册在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资深投资人、老基金怎么样保持活力,新的机构又怎么样使自己有竞争力?你们看看自己是站在哪个角度来说。

崔欣欣:刚才讲到我们是一个新的机构,这个新一方面是从心态来讲,第二个是从我们自身过去的发展过程来看,其实我们在每一次发起一只新的基金的时候,都跟当初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一样,就是重新去把整个市场的环境梳理一遍,包括在同行里头的基金聚焦的方向,重新创新我们的基金产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的感受还是聚焦,因为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综合型的VC,到5年前开始打造一个专业的医疗健康基金,同时还有互联网创新基金,去年开始再进一步把互联网创新的基金聚焦到一个细分的市场,就是跟衣食住行当中的住相关的细分领域,这把一些不相关的领域排除在外,这样才能把团队的精力和资源聚焦在一个点上,通过这样不断地获得新生。

主持人:所以你的建议就是从分散到垂直。

崔欣欣:对。

符麟军:我们是一家新的机构,但是我们的人是老人,因为我们做投资都做了15年以上,对于新的机构,尤其像我们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机构,原来有比较好的投资业绩,然后出来做一家新的机构,怎么能做好呢?我觉得市场机会很多,尤其是我们关注成长期的中国制造这一块的产业,从数据上来看,上半年东莞市的GDP增长8%以上,工业用电和工业用水在全广东是第一的,可能很多人觉得制造业很难做,但其实已经有一些很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东莞有一个做动力电池的企业,因为有这个领军企业的存在,围绕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就有了非常多的隐形冠军,从材料到设备,形成一个产业链,这里面有很多企业值得挖掘和投资。再比如说“中国智造”方面,比如说人工智能方面,我们投了一家智能识别的企业,在所有产品出厂之前都要经过检验的,像阿迪、耐克的鞋子在出厂之前要经过检测,我们投的那个智能识别的企业,就可以通过图象智能识别,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检测。

主持人:所以你觉得保持竞争力的秘诀是什么?

符麟军:我觉得还是要投自己擅长的企业。

主持人:投自己最擅长的。季薇作为年轻貌美又智慧的一位女士,在行业已经深耕了很多年,尤其文创是每天都要创新的行业,如果是一个新的基金,他要怎么样异军突起?

季薇:其实做GP和创业没什么差别,你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做一些差异化的竞争,华映并不是一个特别老牌的机构,我们也是从原有机构里面出来的,我们在当时的那个状态下,也就是在2009、2010年的时候就对自己应该投什么产业,以及我们的能力、资源更适合看哪个领域,有去做一个匹配。我们当时非常看好在互联网这个信息通路非常健全的情况下,文化相关的,以及数字营销相关的领域是价值的洼地。甚至数字营销是常有常新,在不同领域变化的情况下它会有一些变化,企业始终会需要相关的服务。

虽然当时是一个全民PE的时代,很多基金都是追求一些交易型的机会,但是我们设立的时候,还是想专注的做好一只专业型的基金,所以从我们的策略、方向,以及团队对细分领域的研究,包括后续的策略来看,我们华映现在不单是做文化新媒体领域的一些早期投资,同时我们上游也会有天使投资,甚至孵化一些我们体系内的公司,到我们的下游甚至会并购、控股一些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核心的平台型企业,在这个策略下面,我们更注重布局。当然布局不是终点,布局的目的一定是有效的整合和最后的退出,整合和退出的前提也是你之前进行了布局,而不是一个新设立的布局,你上来的策略就是整合和退出,那样即便是资金非常丰裕,你的人才、生态、跟你合作的机构、你的整个系统是不是支持这样的整合并购,都会有很大的问题。

我们的策略,沿着这个产业进化到现在这样一个全产业链的布局和整合,这是一个与时俱进,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策略,只要我们继续看好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确实现在也是这样的,中国整个付费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对内容创业和消费升级方面我们还是非常看好的,只要我们看好这个行业,并且为此做着投资整合、投后管理以及相关精细化的管理,我们觉得这方面的能力还是可以跟这个行业相匹配。

主持人:所以季薇的关键词是布局和整合。请马总谈谈。

马若鹏:谈到新基金和老基金的运作模式,不得不从我们国家的股权市场发展规律来探讨。我1999年开始涉足股权投资,从十几年的投资经历来看,经历了咱们国家股权投资几次潮起潮落的轮回。从我们国家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有两个规律,一个是早期我们国家的股权投资,它的特点是快速投资+市场套利。早期的股权投资是低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大家只要快速投资就有钱赚。第二是发展到后期,竞争相对激烈之后就是价值挖掘+增值退出的规律。

从几个发展的波段来看,我们国家的股权投资应该是已经潮起潮落了四次,我记得最早的时候是2000年,当时说创业板即将推出,掀起了一股创业投资热,在当时的西北重镇西安,2000年的投资机构有108家。但是创业板的推出破灭以后,短短的两三年,很多的投资机构都消失了。

第二波是2003—2006年股权分置阶段,这个阶段外资赚了大头,我们国家的法人股流通之后,很多先知先觉的外国投资机构布局了很多的法人股,在这次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取了丰厚的收益。

第三波是2009年的创业板推出,这引起一股全民PE的热潮。但是2013年股灾之后,IPO暂缓,很多的PE机构又消失了。

这几波带来的对股权投资最大的损害就是伤害了很多投资人的热情。

我认为第四波来了是在2015年双创以后,以国家、银行、保险机构为代表的另一轮投资热情。根据统计,现在有1万多家投资机构,这一股全社会PE如果泡沫破灭的话,可能对投资人,甚至对GP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

主持人:所以你们作为从深创投脱胎出来做了国中创投这样一个团队,你觉得自己是需要保持竞争力的那一类,还是需要异军突起的那一类?

马若鹏:无论是老的投资机构还是新的机构,价值投资是第一手的。但是作为老的投资机构来讲,我们应该转向产业投资人的角度,比如说姒总,步长集团下面的投资机构,他是通过自己的资源整合嫁接他的投资项目和退出项目。我们老的机构由于有常年的产业储备、生态布局,加上我们长期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完全可以从产业链的角度进行深度的投资。而对于我们新的投资机构来讲,因为我们没有很深的积淀,这就需要我们精准投资,我们不能急躁,不能追风口,不能抢项目,我们现在自己的投资理念,是按照专业化的布局,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完善我们的投资,逐步向老牌投资机构演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新兴的投资机构稳扎稳打地在各种浪潮中处于不败。

主持人:精准投资,在细分领域稳扎稳打。

姒亭佑:我的看法是这样的,现在产业在变,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的投资案例或者是交易的方式在未来不太可能重复,之前做存量投资,在未来需要做增量。前天我跟熊晓鸽就在一个会上讨论一件事,IDG目前已经在利用它原来这20几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做产业链的整合,它有VC的部分,但是它在后面的产业整合方面这个大的方向是有优势的。

还有一些有十几年投资经验团队创立的一些新的机构,我认为现在也需要转型升级。以前大多是在做交易,存量投资的时候,你找那些专家看一看觉得这个不错,然后能够上市,你就上了。在交易阶段,专业占比是比较低的,大概不到20%,需要财务、法律等等方面的东西不多,而恰恰在产业里面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不熟悉。现在在产业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了,如果你是行业内整合资源进来的,对他们的成功几率会更大。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老牌的机构,不仅仅是请专家过来看一看项目,而是有更深度的绑定,这是一个。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目前回报比较好的大部分都是从行业出来的,因为他从行业出来可以带很多的资源给这些新创的公司,所以他们的成功率很高。所以在互联网领域,我们看到最近五六年出来的这些机构都是比较新兴的机构。

假如是新成立的GP,我认为就是两个字,洞见,也就是说你必须对未来整个产业和行业要有足够深度的了解,找到什么是蓝海,什么是红海,所有的风口都太晚,所有的风口都是前人创造出来的东西,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洞见,我们看到很多的融资材料就是以前做了哪些案例,你讲这个案例,到底你是拎包的还是真正做主投的,LP打几个电话问一下就知道了。另外你的团队是什么样的,你的项目储备是什么样的,他都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如果现在做投资仅仅只有这样,没有未来的洞见,这种GP越来越难融到资,因为现在的LP越来越专业,而且在这么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大家都是同质化,当他投到了足够大的量的时候,你会发现A、B、C轮都是他投的基金在投资的时候,这样投资就没意义了。所以你在整个市场的定位是什么样的,这也非常重要。

结论就是,新的基金一定要有产业的洞见,要掌握对未来的打法,还要有深刻的资源嫁接进去。

主持人:要有提前驾驭和预知未来的能力,这样才能抢先一步。说到洞见,联想当年就是很有洞见地投资了科大讯飞,刘庆峰不止一次给我讲起这个故事,投完之后他们回去就哭了,说他们还不赚钱,熊晓鸽也说,他们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就不赚钱。但是现在还是赚了很多钱。君联的王总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能光:我认为投资就是两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投早期和成长期,必须要把握发展趋势。这里面一个是技术的趋势,一个是商业模式的趋势,科大讯飞把握的就是技术的趋势,在2005年语音还是一个起步阶段,但是他们把握了这个技术趋势。我们知道投很多商业模式的,包括现在的共享单车等等,它是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改善、需求的变化,它有了一个商业模式的趋势。我们要把握这个趋势,这个趋势就包括技术趋势和模式趋势。

第二件事情是提高效率。偏后期的规模的投资,比如说并购投资等等,核心点就是要提高、改善效率。你通过投资,通过后期的管理增加,使它的效率有所提高。

还有一段就是要看准人,帮助他们。你看准这个趋势了,这个团队不一定能坚持下去,比如科大讯飞,刘庆峰非常不容易的,在那时候靠系统集成挣钱,然后不断地研发投入才能走到今天。所以要找对团队,同时还要帮助团队,现在的创业跟以前的创业相比看上去空间更多,实际上难度更大。因为创业的人很多,短期内出现很多同类型企业,投资人如果帮助他在商业模式、技术走向上进行梳理,从事业上来帮助他,使比较优秀的还继续保持优秀,如果不是排名最前的,但是能持续地经营下去,可能他会取得领先。比如说我们投的一个在CRO领域坚持10年的企业,它现在在药物研发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要找对团队、帮助团队。用君联的话来讲就是“事为先、人为重”。

关于新基金还是老基金,我个人认为投同一类型的,三个基金前面的都叫新基金。你成为第一个基金的时候,可能是你的投资人认可你,但是你新组建的团队怎么样他不知道。第二个基金通常是两年左右,你在前面投的项目还有点像模像样,但是没有现金流,还说不太清的,可能有A轮,还没有C轮,有的可能有C轮。第三个基金大概时间有五六年了,这时候开始较劲了,第一个基金的现金回流多少,第一个基金实际的IRR可能是什么样,所以我认为三个基金以前的都是年轻的基金。如果你投的行业发生很大的变化,三个基金以后的还是新基金。比如说我们君联投TMT、消费制造,我们在某些领域投了很多了,但是在医疗方面还是比较新的,所以我们还是算一个新的基金。

主持人:作为创业者我就牢牢记住了您说的投后管理在您看来是加持竞争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薛总,你们基金也有7年了,现在有没有七年之痒?

薛孟军:7年做下来感受还是很多的,我们做股权投资,我自己看我们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我们就是一个做资产管理的。我们做这个事业的核心商业使命就是帮助LP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大家都知道做股权投资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而且我们投的资产的流动性相对是比较差的,所以我们这7年做下来,如果要做好这件事情,我觉得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自己总结就是八个字:如履薄冰、胆大心细。只有以这样的心态才能抵住很多的诱惑,比如说风口,比如说看项目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去。

回到刚才主持人提的问题,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我们怎么样保持活力,怎么样把股权投资这个事业能够做得更好,我觉得在这里面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当前的股权投资市场参与的人非常多,而且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专长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具体的实践当中,从过往7年的经验来看,我们磐霖还是做精品投资的理念,在这里面我们非常注重投资节奏的把握,我们在投项目的时候很注重投资的成功率,包括项目投资的回报率。在具体的做法上,我们也是聚焦在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优势团队,我们比较注重投后管理,提供更多的投后管理服务。

从我们投资的实际效果来看,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包括我们过往项目的成功率、项目退出的水平,还是给LP带来了非常高的回报,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另外还有一点,对投资机构来讲,你的投资能力的打造肯定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说我一上来就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得怎么样,在这个投资能力增长的过程中,你的管理规模和你的投资能力必须要匹配,你不能说你的投资能力就是管理10个亿的规模,你非要做一个50亿的基金,我觉得这样会出问题,这个后果有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因为做股权投资到了最后,大家是要回报的,LP是要拿到钱的,所以我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海外投资的资金选择及对新三板改革建议

主持人:必须做和自己能力匹配的事情,然后做差异化。谢谢各位的观点,我觉得这些思考都特别有借鉴意义,就是现在我们要如何保持投资机构的活力。

接下来这几个议题都特别好,但是时间有限,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你们每个人选一个回答。

一个问题是关于海内海外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走出去找好的标的,但是因为国家的监管问题,当我们在外面选好的标的投资的时候,我们是倾向于用外资还是倾向于用国内的资本?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新三板的,我记得去年也是在深圳,有一位嘉宾说到新三板挂牌了。现在新三板的流动性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我们怎么在新三板挑选好的企业投资?同时新三板需要什么样的改革能让它更有活力?

请几位嘉宾挑选其中一个议题回答一下。

季薇:我们现在还主要以人民币投资为主,所以标的还是以国内为主。当然中国在产品出海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很好的尝试,因为现在很多的产品都是跨国界的,比如说有一些游戏分发类的公司,比如在香港上市的IGG等等,游戏CP或者是游戏分发公司在海外做得比较好的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并不一定是要投资国内的公司或者是海外的公司。还有现在在跨境电商方面的一些机会。以往中国投资往往是看美国有什么好的模式,在中国看看有什么创业或者好的投资的方向,基于中国现在互联网发展的情况,特别我要着重讲的是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处于全球领先的状态,我现在出去一个月只需要带着手机就可以了,但是在美国还是要带着信用卡出去。基于移动支付普及带来的所有投资机会,我们中国已经领先,甚至已经扩展到海外,包括我们看到滴滴、摩拜、ofo的扩张,这就是我们基于商业模式的领先带来的投资机会,当然当地也有一些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的方面。文娱领域也有很多,比如说我们最近比较关注的网红电商,这个起源于美国,他们的一些意见领袖通过在网络平台推广,可以实现品牌的扩张。但是在中国又有另外的创新,因为有淘宝以及其它的垂直电商的存在,它通过孵化红人,通过做优质的PGC和UGC的内容,通过用户的转发,最终他们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实现交易和变现,这是他们的模式到中国之后焕发出新机,甚至中国未来这类的公司可以比美国对标的其它类别的公司有更多的机会。

不管是投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多是商业模式上的思考,以及国情上面和整个环境上面的思考,不管是投国内还是国外,都会有很多的机会。

主持人:主办方这个问题的用意我想是这样的,因为现场有很多的LP,主办方想说的是,当我们出去的时候,我们要直接用国外的钱还是考虑用国内的钱。

姒亭佑:我们做的比较多,在海外投资如果要把国内的钱弄出去确实比较困难,尤其国家的政策现在在收缩,包含以前从深圳过关,你要换个人民币,基本上直接换了就可以拿上港币走了,现在是你换一块钱都要登记,所以现在资本管制在加强,如果在国外收购的话,你一定要做一个结构化的处理,国内有一些大的资产公司可以有一些钱可以合作,国外有一些银行也有这样的安排,当然你自己要有美金。

另外一点,如果在海外投资,从医疗层面来讲,它的动力非常大。但是在很多的领域,国家的政策完全改变,和国际接轨,包括ICH的进入,包括从国外引进来,会耽误很长的时间,你引入进来还要做完全的创新,你既然要做完全的创新,就可以做全球的创新,现在在医疗产业有一批投资机构到了海外,在海外他们有的是自己设立自己的办公室,有的是跟顶级的投资机构合作,因为投资一定需要本土化的,你在当地没有人,你跑过去说找到了一个项目很不错,当地的机构不投,当地的风险投资也不投,当地的个人也不投,然后你说找到了一个机会检漏,我觉得你踩到坑的机会更大,所以在当地一定要有合作伙伴。

从医疗产业,现在有动力要把国外的技术带回来,因为原创的部分国内还不够厚,但是在开发的部分,中国是很足够的,目前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模式是研究在海外,但是开发的部分放到中国,还有全球的大的机构互相的交叉,这种创新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关于新三板我也简单讲一句话,新三板有很多的企业在销售,目前可以出现一种整合的机会,如果有销售的公司,可以跟他们合作,或者把它收了,或者帮它卖好,这方面多重整合并购机会还是很多的。

崔欣欣:刚才我也提到在海外的项目,我们投过一些,但是数量比较少,这里面绝大部分就是像姒总提到的医疗基金方面收购的一些原创的项目,主要是生物制药、生物医疗的项目,这些团队在境外研究的环境,让他能够把这个事情做成,回到国内就不可以,所以这种项目我们就直接投海外。如果是大居住基金,我们投的项目,它的市场大部分都在国内,比如说装修这件事情,全国一年的市场份额是几十万亿的项目,你为什么要到海外呢?还有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最近投的智能电动床的项目,虽然这个公司就是在国内的,但是它一年50万张电动床的出货量,可能45万张都在海外,你投国内的这个项目,它同样也能够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去,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关键不在于我们是用人民币还是用境外的美元投项目,关键是我们要投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性质最终决定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投。

王能光:我们用人民币投境外主体的项目在前几年做了一两单,后来外汇管制加强之后,再投外面的项目就是直接用境外的钱。我们投境外的项目,主体在境外的,它更希望市场跟国内联动,我们希望我们做的事情和我们的被投企业联动,这里面还有管理的问题,我们在法律、合规方面可以帮助他们。投境外的业务,他们的业务要和中国市场联动,我们是这样的方式。另外一种投资可能是人民币,也可能是外币的,是这个企业走出去的项目,比如说我们投印度类似中国的头条的企业,或者是沙特的网购的项目。

薛孟军:我回答一下关于新三板的问题,新三板从推出到目前,整个市场有过一个非常热的状态,到目前整体冷下来,我自己感觉新三板如果从改革的角度来讲,目前最迫切或者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新三板的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的问题。如果和主板市场相比,新三板公司,不管是它的治理结构还是它的信息披露的数量、质量,我觉得是有比较大的差异。因为新三板不管怎么样讲,它也是一个公开的市场,作为一个公开的市场,我觉得整个市场的基石就是信息披露和公司的治理结构。我感觉如果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达到主板的标准,新三板始终就会在一个根本的问题上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主持人:有什么建议?

薛孟军:最简单的建议就是应该向主板公司看齐,比如信息披露方面最重要的财务信息的披露,它的审计报告,所有财务信息审计的标准,都应该向主板公司看齐。现在大家可以经常看到很多的分析报告讲新三板公司和主板公司的对比情况,但是你建立的标准就是两个差异比较大的标准,这样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异,如果市场不能在这方面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这是很根本性的问题。而且这一点只要你愿意,其实一定可以做得到。

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下一步比较关键的还是新三板的投资者的门槛,如果在规范性和信息披露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逐渐降低投资者进入的门槛,这样市场才有重新活跃的可能。

符麟军:对新三板我有两点建议,第一,不应该出台任何措施刺激它的交易,第二,应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让新三板成为最大的融资的平台。

主持人:不能再刺激交易是什么考虑?

符麟军:我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有A股这么大的市场就够了。

主持人:新三板的公司怎么办呢?

符麟军:往主板去奔。

马若鹏:对新三板的话题,前期讨论的比较热烈,我简单地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新三板企业投资不畅的原因就是交投不活跃,交投不活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良莠不齐,好的公司不多。第二是好公司估值太高,所以导致交投不活跃。

新三板对我们投资人来讲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投资功能,一个是退出功能。目前新三板对我们来讲发挥的最大的功能就是投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平台,投资机构可以从这个信息平台里面挖掘一些没有被价值充分挖掘或者体现的项目,通过我们投资人自己的尽调对项目进行评判。在退出方面,因为交投不活跃,就谈不上推出了。

其实我们国家的新三板是完全学习美国的纳斯达克的,美国的纳斯达克也存在这两个问题,它从两个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国家也在尝试。第一分层制度,纳斯达克有全球精选、全球市场和资本市场,我们国家也在推,现在有一个创新层,可能以后还会有一个精选层,有了分层的制度,就解决了薛总说的信息披露的问题,因为现在1万家完全监管信息披露不现实,有了分层才有了很好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第二是改变做市商的制度,纳斯达克现在采取的措施是竞价机制加上竞争性做市商,我们现在是竞争性做市商,但是没有充分的价值挖掘或者体现的过程,交投也一定不会活跃。如果我们以后增加竞价交易,可能会增加活跃度。第三,任何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主要的原因就是适度投机,如果没有投机人,这个交投是不会活跃的,所以我们应该适当地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降低投资人的门槛,增加我们的投机度来活跃我们的投资。

主持人:王总,您作为投资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王能光:新三板的设立从宏观上讲叫多层次资本市场,今年主板IPO的企业比较多,但是一年也只能上400来家,现在主板排队的企业非常多,要想让新三板的企业转到主板也不太现实,所以希望新三板更加活跃,给我们一些退出的渠道,这是我的一个愿望,但是作为投资人观察,我觉得这个愿望有点早,现实的情况是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前提下,更多的是价值发现、规范的过程,你要去新三板,原来可能是一个不知名的细分领域的企业,大家能够发现你。同时,上新三板要进行规范,我觉得这是一个规范和发现的过程。站在新三板的角度肯定是不愿意出现限制的情况,但是作为优秀的新三板的企业,有一定体量的企业去转板的时候,是不是有一个单独排队的机制,要求的标准是一样的,但是排队不是大排队,可能对新三板也是一个大的鼓励,我觉得未来几年这样会更现实一点。

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今天我们各位资深的投资人在这里讨论了老和新、中和外,还有新三板的观点,都是真知灼见,也都具有标签性,再次谢谢各位的经验和建议。下午还会有三个分会场进行,我们下午不见不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