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年今日』24年一天的全球发歌量超过1989年全年发歌量,歌越多歌越少?

Gary符号君 键盘世界 2024年11月27日 12:06
各位小伙伴,今天咱们来聊点看似悖论但又相当现实的事情——2024年一天全球发歌量已经超过了1989年全年。是的,你没看错,歌曲的产量像坐上了火箭,似乎音乐行业在蓬勃发展,但又看见很多同名歌曲在后缀上加一个【正式版】【抖音热搜版】【翻唱正式版】又给混着发,似乎各位制作人又在追热度,而我们普通人的耳朵和时间却依旧有限,这就像是一个奇妙的“歌越多,歌越少”的怪诞相对论。到底怎么回事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一天的发歌量怎么就超过1989年全年了?

根据音乐经济学家、Spotify前首席经济学家Will Page的研究,如今每天发出来的音乐量,比整个1989年全年发布的还要多!这不是错觉,也不是夸张。放眼现在,音乐已经被彻底“平民化”了,录音、制作、发布都能在卧室里搞定,甚至不需要唱片公司的支持。技术的进步让高质量音乐的制作门槛低到令人惊讶,这也直接导致了市场上作品泛滥。

根据MiDiA的《音乐创作者经济状态》报告,2023年全球音乐创作者的数量达到了7590万,比2022年增长了12%。而这个数字还在增长,预计到2030年会达到1.98亿。这么一看,音乐创作者就像是“消费创作者”的下一个浪潮,就像Instagram改变了摄影,TikTok改变了视频一样,音乐也正在进入一个由大众创造主导的时代

歌多了,但能被听到的机会更少了

对于我们这些创作者来说,音乐的“民主化”似乎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音乐越多,我们被听到的机会反而越少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音乐出现在流媒体平台上,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尤其是在Spotify这种平台上,独立音乐人要脱颖而出真的难如登天。虽然听众可以花最少的钱在流媒体上选择无数歌曲,但对于创作者来说,靠这些微薄的流媒体分成来维持生计几乎是不可能的。

订阅模式也在不断推高音乐制作的成本,各种软件、插件和工具逐渐转向订阅制,这让音乐创作从“买断一次,长期使用”变成了“年年缴费”的负担。根据MiDiA的数据,2022年软件、音源和服务的收入中,有四分之一来自订阅会员模式,预计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提升到三分之一。这就像Pyramind学院的Steve Heithecker说的:“软件公司学会了华尔街的套路,每个人都想分一杯‘循环收入’的羹。而很多人根本忘了自己开了啥会员,自动续费的时候,简直就是给公司送钱。”

(不查不知道,我的支付宝和微信一个月能自动缴费6~7个会员,涵盖视频、音乐、生产力工具平台,一年要扣上千块。。。

音乐创作的“内卷”时代:歌越多歌越少?

你可能会想,既然发布音乐变得如此容易,那么大家都来发歌岂不是很好?可事实恰恰相反,歌越多,反而越难被注意到。这就像是一个音乐界的“相对论”——音乐作品越多,观众的注意力越被稀释,而每个创作者能够分到的注意力和资源就越少。最终,许多音乐人可能会发现,虽然歌曲越来越多,但自己的音乐反而像石沉大海,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这也带来了另一种心理负担:疲劳和挫败感。Page的报告中提到,“疲劳和怨气正在上升”,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且难以脱颖而出的环境中,许多音乐人感受到的是持续的压力。创作不再是单纯的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内卷化的“任务”。

我们该如何在喧嚣中找到自己的声音?

虽然现状看起来有些严峻,但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出路。或许,答案并不在于追求更多的产出,而是在于创作更独特、更具个人色彩的作品。毕竟,音乐的本质是情感和表达,而不是单纯的数量游戏。我们可以尝试摆脱对流媒体算法的依赖,更多地依靠真实的社群、线下活动和直接互动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听众。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质量永远比数量更重要——在如今每天有成千上万首歌曲被发布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声音,并把它做到极致,或许才是打破这个“歌越多,歌越少”悖论的唯一途径。希望我们都能在这片看似无边无际的音乐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航线。
报告页面:
https://www.midiaresearch.com/reports/state-of-the-music-creator-economy-the-consumer-era
120W的蓝牙小精灵Gibbon AIR 近场监听音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键盘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