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Spotify 的联席总裁 Gustav Söderström 在《Big Technology》播客上聊了聊 AI 音乐创作的问题。要说最近最热的话题之一,AI生成音乐绝对名列前茅。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 AI 的崛起?是像某些人担心的那样,它会抢走创作者的饭碗,还是它仅仅是一种让创作变得更简单的工具?在这次对话中,Söderström 就表达了他对 AI 音乐的鲜明观点:AI 不是敌人,它是扩展创意的工具,但创作的核心仍然是人。
“AI 是放大创意的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Söderström 在节目里明确表示,AI 生成音乐是被 Spotify 欢迎的。“如果创作者使用这些技术并且取得成功,我们应该让人们去听这些作品。” 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表达了 Spotify 的一个基本立场:创作者才是核心,而 AI 则是工具。AI 的出现为更多人提供了创作的机会,你不再需要一流的演奏技巧或者复杂的 DAW 使用技能——AI 把这些门槛拉低了,让更多人能参与到音乐创作中。但是,有一点他特别强调:AI 生成音乐和完全依赖 AI 的音乐之间是有区别的。Söderström 认为,Spotify 就是创作者的工具,而如果创作者希望利用 AI 来提升他们的音乐,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那平台当然也愿意让这些音乐有机会被听到、被变现。Spotify 欢迎的是在法律框架下、用 AI 来辅助创作的作品,而不是纯粹为了制造内容的机械产出。
Spotify 不会自己生成 AI 音乐
在节目中,Söderström 也明确指出,Spotify 并不打算自己生成 AI 音乐然后发布,这样做虽然可以省下给创作者的版权费用,但显然违背了 Spotify 的定位。“我们的工作不是替代创作者生成音乐。” 他说得很直接:“我们决定要做什么样的平台,而我们的选择是为创作者提供空间。”对比一下其他平台,这种态度显得特别有意思。有些平台或许会选择自己生成 AI 音乐,因为成本低廉,可以很快铺开一堆‘内容’,但 Spotify 并不想这么干。它选择了支持创作者的路线,而不是抢他们的饭碗。这样看来,Spotify 还是保有一些浪漫主义精神的,起码它并没有直接将创作者当作商业上的“累赘”。
AI 音乐是福是祸?创作者该何去何从?
AI 生成音乐的崛起其实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创作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任何一个卧室音乐人都能用 AI 来搞出听起来像样的作品,这为音乐创作带来了空前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这种“容易”也意味着竞争的加剧,每一天都有无数的新作品涌现出来,如何从这片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成了更大的挑战。而且别忘了,AI 音乐也让版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谁拥有生成作品的著作权?创作者和算法开发者之间的边界该如何划定?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而对于那些依靠音乐为生的创作者来说,AI 的加入意味着内容的泛滥,听众的注意力被稀释,在流媒体平台上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写在最后
Spotify 对 AI 音乐的态度可以说是鲜明而务实的:AI 是工具,创作者才是核心。它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音乐创作中,但同时也坚守住了创作者的地位,不去抢占他们的角色。Söderström 的这番表态,多少也给那些担心被 AI 取代的音乐人吃了一颗定心丸。未来的音乐创作,或许会越来越依赖于技术,但核心的灵感、情感和表达,依然是人类创作者不可替代的部分。所以,与其排斥 AI,不如学会如何驾驭它,让它成为你创作路上的“外挂”。毕竟,最好的未来,应该是科技与人类创意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替代。120W的蓝牙小精灵Gibbon AIR 近场监听音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