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2)–巴豆
编者按
巴豆是人们熟知的泻下药,那么中医是如何认识巴豆的呢?
在泻下药中,巴豆的毒性最大,泻下作用最峻孟。因此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把它作为泻水逐饮或者逐水退肿药。
巴豆是泻下药中唯一热下的药物,能治疗冷积。便秘有寒者,用少量巴豆做一般的泻下药,能起到通便的作用,即“峻药轻用”。巴豆有祛痰利咽的功能,是古人作为急救的一种手段,今天已被吸痰器取代。
为了降低毒性,巴豆一般被制成巴豆霜,通过吸掉巴豆的脂肪油从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
巴豆的刺激性很强,加工时要避免过多直接与皮肤接触和吸入蒸气,不然容易引起皮肤、黏膜充血水肿,严重的还会出现淋证样的症状。 |
巴豆
福兮祸所伏之祝寿
《伤寒论》曰,三物白散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
****
有个老人七十多岁,平时就喜欢喝酒,比较多痰。这次正逢他过生日,家里人都很高兴,准备大摆宴席,为老爷子祝寿。这样热热闹闹,张灯结彩,老人家也喜笑满面,大家都放开肚皮喝酒吃肉,一直搞到晚上十点多才吃完。
老人家从来没有吃这么饱过,然后就有点困倦,便上床睡觉。
第二天大家发现怎么老爷子还没有起来,以前老爷子每天都是天还没亮,他先醒过来,今天见不到老爷子便赶紧破门而入。
原来老人家还在深睡之中,大家开始叫,老人家却迷迷糊糊,不知如何作答,好像痴呆了一样。家里人第一个想到会不会中风了呢?但口眼也没有歪斜,身体也没有偏瘫,就是神识迷糊,昏不知人,于是不得不请爷孙俩前来。
小指月摸完脉后说,爷爷,双手脉都实大有力还带滑。然后又看到老爷子满嘴都控制不住流出大量胶痰,非常粘稠,撬开口腔一看,舌苔厚腻垢浊。老爷爷说,整个痰实壅堵在胸肺,所以神不住主舍。
家里人说,该怎么办呢?老先生说,这几天大便怎么样?家里人说,这三天老爷子都没有大便过。小指月说,小大不利当治其标,是不是该先通通肠?老先生说,不单是要通肠,还要把胸膈中的胶痰导泻下来。
小指月说,爷爷,那是不是要用凉膈散呢?老先生说,你看他舌苔如何?小指月说,白腻垢浊。
老先生说,凉膈散是治热证的,用硝黄。这个应该按照寒实结胸来论治,选用《伤寒论》的三物白散。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这脉象那么有力,不用硝黄去泻吗?老先生说,有力非为热实跟寒实,如果热实就用硝黄,如果寒实就用巴豆,这里头如果弄反了,祸不旋踵啊!
《本草通玄》曰,巴豆,禀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世俗未明此义,往往以大黄为王道之药,以巴豆为劫霸之剂,不亦谬乎?
小指月才明白,说,这巴豆不是有毒吗?老爷爷说,覆舟之水亦可载舟,伤人之药亦可救人。
然后给这老人家用上三物白散,连灌了两次药,并不断呕吐出更多的粘痰来。第三次再灌药进去,腹中转气鸣响泻下,连续泻下三次,搞得满床都是稀屎。这时老爷子便说,我好口渴啊,想喝水。
老先生说,先给他一碗冷粥,不要泻得太厉害。小指月说,为什么用冷粥呢?老先生说,巴豆乃大热之品,攻下峻利,斩除寒积,势如破竹,唯有用冷粥可以缓其峻利。小指月点点头。
老先生又说,用这三物白散治病,通泄胸腹痰水,就像倾盆大雨,一泻过后,万物焕然一新,如果没有辨明寒积,或泻下过度,就像暴雨如注,泛滥成灾,反而不可收拾。所以用巴豆必须随时准备冷粥,以缓其暴利,冷粥就是巴豆的刹车板。
这老爷子慢慢就能讲话,神志也恢复正常了。老先生说,老年人本来脏腑元气虚,就应该少激动,七分饱。你这又是祝寿,又是庆贺,又是满桌酒肉,这不是孝敬老人,而是完全没有半点健康常识。
无知的爱等于伤害,无知的孝反而带来灾病。痰生百病食生灾。
这家里人听后羞愧难当,还好及时把老爷子救过来了。难怪农村里面流传这样的俗话说,老年人千万别祝寿,一祝寿就会缩短寿命。这种看似有些武断的结论,很多人其实是不懂得此中的道理。
老年人是过得平平常常最好,心情激动难安,餐桌上又暴饮暴食,这就是为何逢年过节,老年人更多住进医院的道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叶橘泉经验
仲景《伤寒论》有桔梗白散,是典型的巴豆剂(巴豆霜1分,桔梗、贝母各3分)。原方主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
我曾用于痰食胶结昏迷不语之老人,获得意外之疗效。如郑姓老人年70余,素嗜酒,并有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其人痰湿恒盛。时在初春,其家有喜庆事,此老人嚼酒肉饭食后,即入床睡眠,翌日不起,家人在忙碌中初当不知,至晚始发觉患者迷糊,询之瞠目不知答,木然如痴呆。
因其不气急,不发热,第三天始邀余诊,两手脉象滑大有力,检视口腔,满口痰涎粘连,舌苔则厚腻垢浊,呼之不应,问之不答,两目呆瞪直视,瞳孔反应正常,按压其胸腹部,患者蹙眉似有痛闷感拒按状,余揭被时发觉有尿臭,始知其遗尿在床,然大便不行。
当考虑其脉象舌苔是实证,不发热,不咳嗽,不气急,病不在脑而在胃,因作寒实结胸论治,用桔梗白散五分,嘱分3次以温开水调和缓缓灌服。2次灌药后,呕出黏腻胶痰样吐物甚多,旋即发出长叹太息呻吟声,3次药后,腹中鸣响,得泻下2次,患者始觉胸痛、发热、口渴,欲索饮,继以小陷胸汤2剂而愈。 |
巴豆治冷积寒泻
远方有个医门国手刘老,八十高龄,却得了泄泻病。不管是健脾除湿,还是补火助阳,或清热解毒,屡治不效。
周围的名医也纷纷出主意,如此迁延数月,病情日重,于是写了一封信过来,请爷孙俩出诊,前去看一看。
老先生收拾好行囊,小指月也背了个小包裹,便日夜兼程,徒步而行。
小指月在途中走得腿都提不动了,这长途跋涉,不单需要耐力,更需要精神。他看爷爷怎么走得脸不红,气不喘,好像前面走那么久等于没走过一样。便不解地问,我都快累趴下了,你怎么还闲庭信步的呢?你是怎么走下去的?
老爷爷笑笑说,再远的路,你只要走好当下的一步就行了,我所要做的就是专注当下,只要把脚迈开一步就行,这里头不需要太多的耐力,也不需要太大的精神。
小指月恍然大悟,原来这一路长途跋涉,小指月不是累在双腿上,而是累在心念上。他一直在观赏风景,在思考问题,又在猜想这最难治的泄泻病会难道什么程度呢?
这样在念头上消耗的能量气血,都比双脚走路消耗得还要多,所以小指月年少看起来体力居然跟不上爷爷这老头子。
这时指月稍微调整一下心态,就不是落在爷爷后面了,而是赶在爷爷的前面。这样终于走到医门国手刘老的家了。
老先生先凭脉望色,然后再看以前医生开的处方,原来前面医生都说,年老体衰,中气不足,才导致泻痢下注,所以必须用补。
可越补阻滞就越厉害,泻痢就越排不干净。小指月说,爷爷,这关尺部脉象都带些滑数。老先生说,看来还是要通因通用。
这医门国手刘老说,我以前也想过通因通用,所以用芍药汤、香连丸,服用后也没有效果。
老先生说,你这身体确实不太好治。医门国手刘老说,先生但说无妨。老先生说,通因通用,有小通跟大通之分,你素来身体多痰湿,肥胖,积滞在大腹,不是一般小通能通得开,必须要雷霆手段。就像盘根错节,非斧斤不能斩除,如果我用迅猛涤荡之剂,你敢服吗,你会怀疑吗?
这医门国手刘老说,当世之医,唯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之有呢?于是俩人相互信任,老先生便再无顾虑,遂用巴豆霜一味,峻下痰水,泻痢遂愈。
小指月说,为何要选用巴豆呢?老先生说,巴豆乃治泻痢良药,李时珍称巴豆治泻痢乃千古不传之秘,特别是年老体衰,本身阳气不足,病人又喜欢吃生冷海鲜鱼肉,这些黏滑冷积,滞塞在肠壁,便导致泻痢反复难愈。你若用寒下之硝黄,这些寒痰留饮更下不了,如雪上加霜。这时你用温下之巴豆,方能如春阳融雪,肠通腑畅,寒去痢止。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墨余录》中记载,明代著名医家王肯堂,八十高龄患泄泻病,自治不愈,邑中诸医也遍治无效,迁延数月,病情日重,于是写信请李中梓为其诊治。
李中梓日夜兼程,来至肯堂病榻前。经过凭脉审证,仔细诊视,终于弄清病变的症结在于前面诸医咸云病缘于年高体衰,故屡用补剂,愈补则愈滞,治疗惟有采取“通因通用”之法。
由于王比李年长,名气也高,李颇有为难之处。于是便对王肯堂说:“公体肥多痰,当有迅利荡涤,能勿疑乎?”
王曰:“当世之医,推君与我,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也。”
李中梓便一反他医治法,遂用“巴豆霜一味,下痰涎数升,其疾顿愈”。
两位名医彼此相互敬重相互信任,一时被传为医林佳话。 |
巴豆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根及叶亦供药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根、叶全年可采,根切片,叶晒干备用。 【炮制】生巴豆:去皮取净仁。 【性味】种子:辛,热;有大毒。根、叶:辛、温。有毒。 【归经】种子: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种子:泻下祛积,逐水消肿。用于寒积停滞,胸腹胀满;外用蚀疱。用于恶疮疥癣,疣痣,白喉,疟疾,肠梗阻。 根:温中散寒,祛风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毒蛇咬伤。 叶:外用治冻疮,并可杀孑孓、蝇蛆。 【用法用量】 种子:0.5~1分,内服去种皮榨去油,配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根:1~3钱。 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请支持、购买正版图书。
》》更多中药故事,请阅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来源:中医学贴吧,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一天一篇,分享养心、养身、养神的秘笈。 中医锦囊,必有一“笈”适合您! |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