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 浮萍篇

2016-04-03 中医锦囊

浮萍篇


观物取象话浮萍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

 

小指月刚背完《滕王阁序》,爷爷就在一边拿起药篓子,跟捞浮萍的工具,说,指月啊,背完《滕王阁序》没有,背完后我们捞浮萍去。

 

原来小指月每天都要背诵一篇古文观止,即使背完了,早上起来也要诵过一篇。

 

小指月说,爷爷,我都背会了,为什么我每天都要诵读呢?老爷爷说,刚开始你记诵靠的是急性,现在记熟了,再去吟诵,启发的是悟性,练的是功夫,功夫功夫,一日不练百日空。

 

所以小指月从小到大,就没停过吟诵诗词和文章,从小小的唐诗到中篇的宋词,再到恢弘大气的各类千古名篇,如《出师表》《滕王阁序》等。

 

小指月不解地问,为何我们学医都多背药性方歌,反而要背这么多文学篇章?老爷爷说,你纯粹地攻读医籍,可能掘出运河,而你把古文修养造诣搞上去,就有可能酿成江海。

 

爷孙俩个又背着药篓子到池塘去捞浮萍了。现在浮萍长得到处都是,各种河池沼泽都有大把。

 

小指月捞得很快活,这些一个一个的水上浮萍,就像一只只船一样,浮在水面,你把它按下水,它还是浮上来,太神奇了,大自然造化居然有这种东西。

 

一般的草木都要长在土地里,不能走来走去,一旦挪来挪去,就佷容易死去,所以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

 

小指月看着浮萍出神地说,爷爷,这浮萍怎么像长了脚一样,可以随着水到处漂游四处为家,而且在哪里他都长得好。

 

爷爷笑笑说,那你从浮萍这个随风漂游之象看到什么呢?爷爷总是善于从药物的生长习性跟特点来去启发小指月认识中药的悟性。

 

小指月早就把中医基础理论烂熟于胸,所以他轻松地答道,风者善行而数变,这浮萍既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它比藤类药更能走来走去,居无定所,就像风一样,没有固定的踪迹可寻。所以这浮萍第一大特点,应该是善于祛除肌表的风邪而治疗风湿痹症。

 

老爷爷听后赞许地点点头说,没错,《本草纲目》上说,浮萍主风湿麻痹,有诗赞曰:

 

天生灵草无根干,不在山间不在岸。

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

神仙一味去沉疴,采取须在七月半。

选其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

 

小指月听了爷爷朗朗上口的浮萍赞,他都马上记了下来。原来这浮萍,能够治疗风湿痹症,是因为它善于发汗解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上说,治疗风湿你如果不懂得发汗是不行的。但发汗得有个讲究,应该用微汗法,因为微汗就等于出邪气,而大汗便会耗元气。元气一耗,固表功能减退,风湿又会钻进身体里来,安家落户。所以用汗法时,不管治风湿还是伤寒感冒,张仲景都说,不可以让身体出汗,如水淋漓,这样病必不除。

 

有个渔夫经常以打渔养家糊口,但仍然半饥半寒,吃不饱穿不暖。这渔农经常清晨迎着雾露就入水捕鱼,搞得周身痹痛。这天他来到竹篱茅舍,说,大夫我这病不治就没法再养家糊口了,治又没有钱,这可咋办呢?

 

老先生笑笑说,这很简单,民间中医简验便廉,你想治好病,又不用花什么钱,一样可以。这渔农听后,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忙问道,如何能够治好病,又不需要花什么钱的?

 

老先生说,你经常打渔,在水面上看到有不少浮萍,你就捞些浮萍回来,记住要那种紫背的浮萍,效果最好。

 

小指月不解地问,为何要用紫背浮萍?老先生笑笑说,紫色善入血分,可以发血分的浮风湿浊。

 

这渔农又问,那我该如何用这浮萍呢?老先生笑笑说,很简单,一小半晒干打粉,用姜枣茶趁热送服,可以兑点小酒;另一半趁新鲜的浮萍,你用来熬水洗澡,那么你那身体窜来窜去的痹痛感就会减轻。

 

这渔农听后,就照办,四五天后,果然身体痹痛减轻,从头到脚都轻松更多了。就像给脏腑洗澡一样,非常舒适,又恢复了往日的龙精虎猛。

 

小指月既看到了浮萍祛风解表,发汗治风湿的效果,又看到了民间中医居然如此简验便廉,不费分钱,可以治好疾病。看来本草纲目上说,浮萍主风湿麻痹脚气,都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经验啊!

 

所以小指月就在笔记本中记道:

 

  • 《本草求真》曰:浮萍专入肝、脾。浮于水上,体轻气浮,辛寒。古人谓其发汗胜于麻黄,下水捷于通草,一语括尽浮萍治功。

  • 故凡风湿内淫,瘫痪不举,在外而见肌肤搔痒,一身暴热;在内而见水肿不消,小便不利。用此疏肌通窍,俾风从外散,湿从下行,而瘫与痪其悉除矣。

 

观物取象话浮萍二

 

老爷爷又说,指月啊,发汗解表可以治风湿或外感,还可以治什么呢?小指月说,治皮肤瘙痒。老爷爷说,为什么呢?小指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虽然风湿感冒跟瘙痒是不同的疾病,但如果同样是因为毛窍不开,汗出不畅,那就都可以用发汗之法来解除病苦。

 

老爷爷又说,指月啊,你看这浮萍为什么归肺肝膀胱经呢?指月看着水面的浮萍又出神了,甚至他抓了一把浮萍,把这浮萍按如水底,轻轻一放,这浮萍马上又浮出水面,真是浮而不沉,故有此名啊!

 

小指月说,这浮萍浮而不沉,在水面上,水面就相当于水的皮肤水的表,所以浮萍就善于走表,肺主皮毛,足太阳膀胱经主表,这皮毛肌表都是身体卫外的藩篱,所以这浮萍善于入肺膀胱经,以其气轻又善于浮散出上焦,符合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

 

老爷爷又说,指月,你从这浮萍按下水,手一放,立马浮出水面看到什么呢?小指月说,我看到这浮萍,一服用到胃肠里头按下去,它的那股轻浮之气,立马浮出肌表,到处找毛窍汗孔透发出去,所以肌表为风热闭阻出现瘙痒,用它效果好。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没错,爷爷给你讲个故事吧!

 

这楚霸王跟汉刘邦相争时,霸王在兵败后,抵达乌江,一路受江面风邪侵袭,八百轻骑大部分身上居然起了瘙痒难耐的风疙瘩,烦躁难忍,困于江边。

 

霸王非常焦急,沿江徘徊,忽见江边一片水面有浮萍荡漾,心中一喜,忙叫兵士们去把浮萍捞回来,然后煎煮,大家服用。吃完后,大家都不同程度出了点小汗,瘙痒难耐之感就消失了。

 

小指月听后笑笑说,真是行军打仗,不懂点医理不行啊,这兵士一旦生起病来,战斗力就大减。老爷爷笑笑说,是啊,古代的宰相跟将军没有不通点医道的。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行军打仗总是所向披靡吗?小指月听后说,诸葛亮最善于谋略,能未卜先知,所以战无不胜。

老爷爷说,这只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懂点天文地理,你谈何未卜先知,你如果不懂点人事医道,你的士兵里头出现了霍乱或瘟疫或流感,这样士兵们根本就没法作战,不攻自破。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老爷爷又说,所以诸葛亮创有诸葛行军散,是治疗行军打仗过程中霍乱吐泻急性消化道疾患的特效方。你想想在军队里头,大家一腹泻拉肚子,别说打仗,就是路也走不动了,这好汉也敌不过三泡屎啊!

 

小指月点点头说,原来如此,我以前听爷爷说,很多伤科的简验法子,都是从军队里头流传出来的,比如用通便治跌仆伤,用葱来治创伤出血,以及各类最简便的接骨之法。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 《养生必用方》曰,治皮肤风热,遍身生瘾疹,浮萍、牛蒡子各等分,用薄荷汤送下两钱,每日两次。

  • 朱丹溪曰,治身上虚痒,用浮萍、黄芩打粉,各一钱,以四物汤煎汤送服。

  • 《神农本草经》曰,浮萍主暴热身痒,下水气。

 

观物取象话浮萍三

 

有个脚肿的病人,小便不通,整个人都很难受,这脚上用手按下去就一个坑。小指月说,奇怪爷爷,这下肢肿,脉怎么是浮的呢,按道理应该是下沉的才对。老爷爷说,上窍不开,下水不利,譬如滴水之器,上窍启下水自利。

 

原来这病人是很少出汗,连运动都不容易出汗,却经常呆在空调房里,毛孔一闭塞,就像按着壶盖,壶里虽然有水,却倒不出来,唯有提壶揭盖,导水下行。所以要选一味药,既可以发汗解表,又可以利尿消肿的。

 

小指月说,麻黄跟浮萍都可以啊?老先生笑笑说,风寒闭表用麻黄,风热外束用浮萍。

 

浮萍你看生长在哪里?小指月说,生长在水里。老先生又说,长期生长在水湿之地,又不为水湿所腐朽,那这种草药应该具备哪种本事?小指月说,凉利之药生湿地,破积之药产高峰。

 

这生长于水边之品,大都偏于凉利,尤善于通利水道,所以我们采的很多近水药草,如火炭母、水灯草、溪黄草,大都可以清利湿热,导水下行。但同时又具备有发汗解表的这种药就比较少,浮萍算是其一。

 

随后老先生叫病人回去用晒干的浮萍打粉服用,几天后就汗出小便通,水肿去,脚清利。

 

小指月便说,看来不是所有水肿都一定要健脾啊!如果表气被束,水湿不降,一把肺盖打开来,水湿就会下走。而浮萍这味药既能开肺盖发汗解表,也能引水湿下走,利尿消肿,所以它是治疗表闭小便不通水肿的一味良药。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 《千金方》曰,治小便不通,理膀胱胀,水气流肿,用浮萍晒干打粉,服方寸匕,日三次。

  • 《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曰,治急性肾炎,浮萍二两,黑豆一两,水煎服。

  • 《张锡纯》曰,浮萍轻浮最盛,故上宣肺气,外达皮毛,发汗泄热,下通水道。

 

浮萍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经。

【功效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待续)

》》更多爷孙俩的故事,请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 麻黄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 桂枝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 紫苏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 - 生姜篇(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 生姜篇(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 香薷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 荆芥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 防风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 羌活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 白芷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 细辛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2)– 藁本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 苍耳子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 辛夷花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 葱白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 鹅不食草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胡荽(香菜)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 薄荷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 牛蒡子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 蝉蜕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1)– 桑叶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 - 菊花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 蔓荆子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 柴胡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 升麻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 葛根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 淡豆豉篇


来源:中医学贴吧,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一天一篇,分享养心、养身、养神的秘笈。

中医锦囊,必有一“笈”适合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