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采耳”声音现场NO.1 记录

2016-06-16 MOCOM 沈丕基




时间

2016.6.5 晚上19:30-22:30

地点

深圳市世界之窗33空间

艺术家

沈丕基(深圳)、叶破(香港)、久原真人(日本)

专业采耳师 

2人

现场人数 

20人

芒种时节,仲夏之夜,深圳艺术家沈丕基,在正在进行的”沈丕基在哪里“的个展现场中,邀请了香港声音艺术家叶破、日本新媒体艺术家久原真人一起,特意邀请了两位采耳技师,为参与的观众采耳,20位观众一边轮流采耳一边听声音的实验性现场




此次的声音现场,主要是沈丕基采集了从梧桐山到世界之窗路段,以及深圳城市的一些现时的生活声音片段,现场混音,与观众互动,感受一种身体器官直接的声音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意在唤醒人们关注自己生活中的城市声音环境

当晚,沈丕基在现场开始把山里记录的鸟鸣、蛙声、蚕食声、雨声、现场泡茶的声音、接下来慢慢有把现实中与的士司机对话的录音,地铁里的播音员声音、市集里的叫卖声、城市里机器的噪音、最后是古琴即兴与两位两位艺术家的现场合作,时间接近两个小时的不同的声音效果,都通过音响设备发出


香港声音艺术家除了即兴配合以外,现场制作了一个多小时的作品,并最后亲自体验采耳与声音的实验。日本新媒体艺术家九原真人利用自己加了效果器的小号,一直在声音的进行中即兴


之后,沈丕基通过微信采访记录了部分现场观众,并得到了的回馈后整理成文字呈现出来,希望下一次有更新实验的可能性,并且会邀请更多的声音艺术家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


“采耳"现场部分观众回馈记录:


1、吴昊军:

 

摄子把声递入狭窄耳洞,撞击耳鼓,震荡耳膜,即身与离身间来回抽送,弄出肉体的快感来,爽[呲牙]

 

 

2、贾立巍:

 

因为对采耳声音实验有所预设,所以一开始会比较刻意的去寻找采耳过程在耳道中发出的声音和艺术家制造的现场声音的融合感,再加上本人对采耳本身的不太适应,显得比较紧张,但随着身体的逐渐放松,并且伴随那个时段古琴声音的比重比较大,产生了很舒适的感觉,甚至进入了半梦半醒的状态,直至被一声磬音引出……

 

 

3、毛志鹏:

 

其一

 

我也是一只蛙

在闭起眼睛的时刻

许多多面体朝我飞了过来

然后

飞到我的身后

 

其二

 

继而一段舒缓的音调

古典的或者抒情的

都无关紧要

它们令我感动的没有一丝

眼泪

 

其三

 

今夜

我注定短暂经历一个现场

一个实验

或者一个精心又无秩序的设计

如一截谐音为禁的琴

 

其四

 

……

 

4、田家大小姐:

 

刚开始对采耳比较紧张,当把注意力放在现场声音之后就开始放松了,采耳器具本身对耳膜造成的声音与现场声音对听觉来说是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时感觉很奇怪,即便采耳声就在耳朵里回转,听觉重点还是外界的声音,也许这是人对外界追随和依恋的本能?或者是安全感的原因,还是愿意听有距离的声音,即使是缺乏旋律的声音实验,在采耳声的对比下,也立刻凸显了情怀感和画面感。本人实验总结:人类是主观的、情感的[呲牙]

 

5、田家二小姐:

 

耳朵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雨声、风声、嘈杂的、温柔的、言不由衷的、似是而非的……那么到底这一天有没有一个声音会进入你的心里,沉淀下来…

 

6、金浩钒:

 

耳腔内棉花转动的声音跟音乐互动起来感觉很新鲜,不足的是感觉音乐的来源只有一边,音箱布置上可能要考虑下,让床两边都有声音出来。

 

7、禾尤山:

 

「厅局级的享受」「听觉带动其它感官」

 

8、叶破:

 

耳朵是敏感的,尤其内耳,酸软抓痒的感觉并连段续摩擦的声音,那是原始而最接近耳膜的声音,与外在的音乐相连,一远一近,引起不一样的立体听觉效果。

 

9、坤:

 

比较舒服,采耳的过程中有点疼感,采耳后两个耳朵感觉都畅通了。音乐的感觉比较吵,各种形式的音总体混搭,其中一段时间有祥和安静的感受。下次有机会还想再体验一下[微笑]

 

10、刘肖:

 

声音有很多种,自然声音与我们制造的声音。跟随沈丕基的脚步从梧桐到深圳的城市,感受声音的变化:自然的亲切怡人,内心宁静,城市的嘈杂烦乱,种种噪音令人心烦意乱。还有一种是音乐人创造的音乐,当室内的种种琴声(古琴,钢琴等)响起的时候,感觉依然是动人心扉,画面的感觉也不再是嘈杂,仿佛是遥远的电影场景。静由乐生,那晚,倾听音乐的变化,感受颇深。 ---非常独特的体验。



关于“采耳”

即为掏耳朵,古来有之!兴起于剃头匠,一度成为皇室宫廷的必备项目,由技术高超的掏耳朵师傅,常年服侍那些王公大臣,至此,掏耳朵成为人生的一大享受,他们发明了专业的掏耳朵工具,并且发明了专业的操作手法。采耳古代流行于上发达的地区, 越是有社会地位的群体, 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似乎越容易缺乏层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采耳无论在技术延深方面,还是在兴起领域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尤其是在明末清初时,采耳开始流入民间,并融入到了传统理发行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亦不被湮没,得到了保存与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