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特辑 | 看十月革命,观中国变化!
十
月
革
命
刚刚过去的11月7日
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102年前的这一天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因其发生在俄历1917年10月25日
故称为“十月革命”
快来跟着计客君一起看看吧
事件背景
二月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驾在他们之上。由此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事件转折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
列宁
1917年7月,七月流血事件爆发,造成400余人死亡。七月流血事件是革命发展中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
革命成功
1917年11月6日,列宁领导武装起义。从1917年11月6日夜间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万起义军民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1917年11月8日凌晨,临时政府的成员全部被擒。
1917年11月7日下午 冬宫被包围
二·历史意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俄国十月革命对国际社会主义阵营产生巨大影响。
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毛泽东曾说:“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改变了近代以后的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我们知道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那么这场“十月风暴”之后
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十月革命后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一: 1919年五四运动
1919年由青年学生组织的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重大事件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会址
重大事件三:南昌起义与万里长征
南昌起义是1927年中共发动的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八一南昌起义
万里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万里长征
重大事件四: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正义战争,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 人们脸上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重大事件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修复后的开国大典高清彩色图
重大事件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1953年6月,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
1956年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重大事件七: 文化大革命
中共中央1966年5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以及对中央领导机构的改组,使得“左”的方针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重大事件八:改革开放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段歌词中说的是在深圳和珠海搞特区的试点。改革开放这一举措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特区的标语
重大事件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向社会主义过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进入新时代,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接下来随计客君一起就来看看我国这些年的转变吧!
十大成就:
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席位、载人航天、港澳回归、青藏铁路、加入世贸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产航空母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五大圆梦工程: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
新四大发明:
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网购
一百零二年披荆斩棘
七十年风雨兼程
四十年奋斗路途
......
铭记历史
是为了不忘初心
铭记历史
是为了实现梦想
铭记历史
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计客传媒
编审:毕达平 韩静 申小凤
责编:陈秀 何钰琳
主编:姜高雨馨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百度百科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