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读书日 | 以书为伴,不负韶华





《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由西班牙转交方案给了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由来

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


设立世界读书日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节日期间会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巧合的是,1616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和秘鲁作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的辞世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这个日期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如今每到这一天,书籍减价10%,玫瑰花的价格则陡然上涨。世界读书日就来源于此。



如何有效阅读呢?



#1

“切莫贪心,由深入浅”

刚开始读书,人们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总想一上来就读名著,读经典。诚然,读经典本没有错,错就错在你太心急了。这些书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读的懂,对于一个刚刚开始读书的小白来说太难了。就像把一个学游泳的人直接丢进了大海,十有八九是要淹死的。


BOOK


"将输入变成输出"

当你读完一本书时,要记得分享出去,无论是口头转述,还是笔下记录,一定要找个人分享,可以给亲人讲,给朋友讲,或者写在微博、微信等等,总之要与人分享,这样给自己定下任务,可以从宏观把握全书,总结措辞,加深印象。


#2


BOOK



#3

“换被动为主动”

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好,但在实际读书学习的时候,很多人做的却还是被动学习的事情,也就是跟着文字、跟着作者的思路,看一遍书籍、走一遍过程。这种简单粗糙的阅读,大脑只是在被动的接受信息,读完之后自然是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的,更谈不上运用知识了。要想读有所得,我们需要让大脑保持在一种主动汲取信息的状态。也就是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以及读书之后,主动的去引导自己思考。


书籍分享





《活着》

作者:余华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

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

何事务所活着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锁链能锁住门窗

能锁住手脚

但是不能锁住人心




《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

不管那意味着什么

让我们勇敢地去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BOOK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


01

读书播种智慧,阅读传承文明阅读体现了一个社会和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下,阅读的根扎得有多深,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境界提升就有多大的潜力。书卷气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智慧源泉,它不仅能丈量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也昭示着全体人民的精神厚度。希望读书声声推开大众每一扇窗,让阅读之光点亮万家灯火,待到书香社会建成时,文化强国便指日可待。


02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所以,去阅读,让精神突破现实和身体的桎梏,来一场灵魂长足的旅行。


03

读书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修身养性,才能让自己不再困在情绪里。





世界读书日以一种节日的仪式感提醒世人:无论什么年代,无论什么家境,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愿读书,你便可以从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富足的养分。一如世界读书日主旨宣言所说:“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往期回顾

谷雨 | 雨后万物生长,山海春色安

性别对立?别被网络偏激言论带偏

国家安全教育日 | 国家之安,人民至上

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防艾”宣传活动


计客传媒

编审   李   欣    池炳良   朱忆红

责编   向富贵    李   玲   王梁蔚

主编   付晓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