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MG!组会?开它!

小冰 国科大吃喝玩乐学 2023-03-25


同学们有无“组会恐惧症”?


小冰有时候还是蛮害怕参加组会的,导师是一个学术大咖,而我的本科方向和导师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相差甚远

储备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读研期间可以说很多东西是从头学起,的确有很大压力,每次参加组会都感觉如履薄冰。

会总觉得讲的内容太少或者暂时没有突破老师会不满意,

一到开组会就要开始准备PPT,

没数据的时候就疯狂的想可以讲讲什么有趣的文献,

让老师忘掉我这周没有什么数据这一事实。

所以如果老师临时有事取消组会,emm 开心!

有了组会,就相当于这周无论如何都要有产出,

尽管没有产出,没有汇报,说下次一定的时候,

老板说OK的,没有问题,接着做吧。

但是不多不少也能从他失望的表情上看出来,我错了。有段时间,做梦时候想起来的全是老板的皱眉头,和他的叮嘱。


刚开始的时候感觉每周一次组会太频繁了,都快把身体掏空了,

而且不是每次都有东西说,不是每次都想说,有些idea,就是想周一说,憋到周六说就觉得没意思了。

而且很多时候正常的一个工作做下来调调参,修修bug,哦3天过去了。

众所周知,周三到了,周末就不远了,时间过得这么快,全是没有修完的bug...

其实组会最煎熬的不是你说,是你听别人说。

一开始看到师兄,师弟做的PPT,哦原来他们讲xxx的工作啊,可以,听听看。听着听着,就恍惚了,因为每个人的准备方向和工作进展都是不同的。

汇报过程中,老板提出的各种问题答不上来的沉默才是最能杀死人的。

然后老板下一句,小A(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小B的工作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我感觉他这个xxxnet可以帮到你现在的工作。

我:........


开完组会后be like:


但是,同样对组会又爱又恨,

但是对于刚入学的博士以及硕士的影响还是有的,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明显。

不开组会了,后面新入学的博士开始搞不清楚组内的状况,不太搞得清楚人际关系,对于组内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发展完全不清楚,随机抽盲盒小老板,抽到啥做啥了。另外就是对于实验室的制度,仪器使用规则完全搞不清楚,等等

有导师就说了,他们确实没那么多时间每天呆在实验室里解决所有人的问题,甚至微信有时候回复也没那么及时。

那么组会就成了每周能给学生最多反馈的时候了。

其实并不会介意学生数据的好坏,组会的目的只是帮助学生推进各自的课题以及及时提供帮助。


每周一次的组会上,我们这些学生,包括他课题组的工作人员,都要以PPT的形式汇报实验进展。当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导师会跟我们一起分析原因。遇到哪个同学进展缓慢的时候,导师会督促我们。

就这样,在导师的指导下,在他的学术思维引领下,在他每周一次的组会上带给我们的启发下,我这样的研究小白,也慢慢走上了平稳但又不断进步的科研之路。


有导师说,刚开始的两三年,并没有开组会的习惯,一般是与学生单线联系。

这样做的结果是,有时一旦忙起来,就忘记跟学生联系,碰到勤快的学生,他会主动联系我;碰到懒一点的学生,就完美错过联系了。

另外,单线联系学生的另一个弊端就是,重复解答一些共性问题,费时费力。


毕了业的师兄师姐告诉我,

等到了后面,慢慢的淡出实验室或是课题组一线,准备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又很怀念有老师可以再每周来问问你情况。能够关心你,能够及时的对你发出灵魂的拷问,

你觉得这个工作能解决问题了吗?

你认为这个工作的问题是啥?


有时候,仔细想想,会觉得有周会开还是蛮不错的,

如果没有这样的每周会议,自己会很容易迷失和偏离,

每周会议更多是帮助我们总结工作,而不是批斗,总结好才能够前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