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开展!国宝“顶流”三星堆来东莞了!

东莞发布 2024-05-06


三星堆的神秘

为什么让人痴迷?

三星堆考古发现带给人惊世快意的同时

也让许多人陷入迷思:


形状各异的三星堆文物

究竟要表达什么?

是神巫所造吗?

是域外传入吗?






   沉睡三千年

        一醒惊天下



 “一眼” 穿越三千年 

考古界顶流“三星堆”来东莞了!


/ /

14件珍贵文物

述说青铜盛世



灿烂的古蜀文明

奇绝的文物精华

神秘的青铜王国……


只要见过那双“目光如炬”的眼,那副至今仍未褪色的金面具,你必定会对这段历史所闪耀的光芒难以忘怀。


“自1929年在村民燕道诚家院子里出土玉器以来,三星堆考古经历到第92个年头,其间虽有中断与坎坷,但始终有新的发现。与大多数考古不同,从出土大量青铜面具和奇异雕像的那一刻起,三星堆就以神秘的姿态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没人见过这些东西,也没人解释得清,人们无法说服自己,这些东西不是天外来物。

——2020年39期《三联生活周刊》


这些文物背后,并不是“外星人”,而是在密林深谷与云雾弥漫中生活的古蜀国先民。他们以精湛的工艺水平、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图腾崇拜,留下了瑰丽的文明图景。





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辰,也是20世纪人类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


古蜀国是长期雄踞西南的泱泱大国,存在年代相当于中原夏、商、周时期。古蜀国建于何时,已无可考。《华阳国志》等文献记载,昔有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氏在蜀地先后称王。


三星堆古城,面积达3.6平方千米,是古蜀国盛期的都城。位于古城中轴线南部的8个祭祀坑,正是古蜀国留下的祭祀遗存。金沙遗址是三星堆古城同一脉文化的延续。


“三星堆”这个名字,最早的出处已无从考证。清嘉庆年间的《汉州志·山川志》里说:“三星伴月堆,至西十五里。”当地人给遗址的三个土堆和形似弯月的土城墙起了个雅称——“三星伴月”。



青铜尊

距今3200—3000年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高45厘米,口径42.8厘米

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尊在古代可以用来装美酒祭祀。这件青铜尊是一件祭器,其铸造工艺十分精湛在当时来说是很珍贵的器物。


青铜跪姿人像

距今3200—3000年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高12.4厘米

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青铜人像头戴冠,双膝下跪,双手撑腰,表情肃穆,解读为施祭者中的从祭人。


2022年3月31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度)揭晓,三星堆遗址赫然在列。


作为我国西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它的入选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


今三千多年,三星堆与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共同串起了神奇的北纬30度。


象牙

距今3200—3000年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长179厘米

现藏金沙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祭祀遗存中大量出土象牙,其中三星堆祭祀坑发现的象牙伴有明显烧燎痕迹。解读为祭祀场景中的祭品。


玉璋

距今3200—2800年


玉璋(上),距今3200—3000年,此玉璋的祭祀用途主要用于祭山。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三星堆博物馆,长34.1厘米,宽9.2厘米。

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下左),距今3100—2800年,玉璋是天子巡狩的时候祭祀山川的器物。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现藏金沙遗址博物馆,长24.5厘米,宽6厘米。

玉璋(下右),距今3200—3000年,二号祭祀坑出土的这件玉边璋是三星堆玉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极品文物。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三星堆博物馆,长50.5厘米。


青铜人头像、青铜鼓目面具、象牙、玉璋、石虎……


展览第一部分“古蜀国”,将古蜀国的历史背景娓娓道来,展开古蜀国的历史长卷,展示三星堆和金沙考古遗址中的出土文物。



青铜人头像

距今3200—3000年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高43厘米,宽17.8厘米

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人像头戴冠,神情凝重,不表现任何动作。颈部以下铸成空腔,可通过插入推高,应解读为受祭者。


青铜鼓目面具

  距今3200—3000年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高25.5厘米,宽37.8厘米(上),

高18.5厘米,宽16厘米(下)

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此种面具称 “鼓目面具”,器形与纵目面具相似,背面合围呈“瓦形”,额头与下颌两侧开孔,使用时必悬挂高处,面部表情轻松,不表现任何动作,应解读为受祭者。


此次,东莞市博物馆《神秘古蜀国 理解三星堆》展出的的14件珍贵文物(含13件一级文物),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蕴藏其中的,不仅是一个耀眼的青铜时代,还是一个个神秘莫测的谜团。



石磬(左),距今3100-2800年,祭祀时使用的打击乐器。2006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长76厘米,宽36.5厘米。

跪姿石人像(右),距今3100—2800年,解读为祭祀场景中的“牺牲”。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现藏金沙遗址博物馆,高17.5厘米。

石虎(下),距今3100—2800年,祭器。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现藏金沙遗址博物馆,长28.5厘米。



 跨越时间的对视 

沉浸式模拟重现蜀祭场景


/ /

神髓古韵

满天星斗



人类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仰望星空?


天幕上,“三星堆之眼”,神威赫赫。

祭坛中,蜀祭之盛,犹在眼前。


青铜立人衣冠华丽、神情肃穆,双手所执,正是祭品;接受祭品的纵目面具双瞳远眺、巨耳迎风、唇边露出受祭时刻的满意微笑;神树之巨,十倍于山,神鸟飞翔,人神共济



古蜀先民用目光丈量天地,用青铜描摹神祇


与同期北方地区用于耳环、腰带、臂钏等日常服饰不同,处于西南地区的古蜀金器被广泛用于祭祀活动。其不仅被视作通神的法器,可能还是王权、神权的象征。


青铜扭头跪姿人像

距今3200—3000年

2020年三星堆四号祭祀坑出土

文物高29.9厘米(展品系放大打印复制)

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人像双膝下跪,表情肃穆,双手合什持物,摇头甩发,解读为施祭者。


青铜持璋人像

距今3200—3000年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文物高4.7厘米(展品系放大打印复制)

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人像头部残失,衣着整齐,双膝下跪,双手持璋,解读为施祭者中的从祭人。


高大精巧的青铜神树、神秘奇特的青铜纵目面具、威严雄武的大立人像、造型奇诡的祭台……让人叹为观止。


文献记载,古时曾有通天之木,称为“建木”。三星堆祭祀遗存坑中屡屡出土的青铜树,应是古蜀国人将心之所念上达天听。


青铜神树(建木)

距今3200—3000年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文物高396厘米(展品系原大打印复制)

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器物分为底座与树身两部分:底座侧视呈“山”形,高37厘米;树高359厘米;设计理念清晰:树生山巅,高出大山近10倍,刻意表现出通天之意。


乌木

“建木通天”的概念源于参天之树直达上天的遐想,可以用于“受祭者”各种面具的支撑木料。

大型木材是古蜀国祭祀场景中的必备之物。2001年,金沙遗址祭祀坑曾发现多方巨型乌木,此可作参考。


本次展览突出“少而精”,依照对文物的理解(受祭者、祭祀者、祭器、祭法),模拟重现祭祀场景,让观众从观摩与体验中理解古蜀文明。


第二部分“蜀祭”则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以模拟重现三星堆祭祀场景为核心,展现施祭者、建木通天、受祭者的仪式场面,完整展现三千年前的“蜀祭”现场。


青铜大立人

距今3300—3000年

文物高26厘米(原大复制打印)

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人像体形高大,穿戴整齐,神情肃穆,双手持物,立于高台。解读为施祭者中的主祭人。


受祭者

距今3200—3000年

青铜纵目面具(复制品)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高66厘米,宽138厘米,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纵目面具的特征与文献记载契合,疑其表现的正是古蜀国开国之君蚕丛。 

青铜鼓目面具(复制品)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高26厘米,宽40.8厘米,现藏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与古蜀国同时期的商王朝,除祭祀始祖之外,也常祭列祖,谓之“合祭”。甲骨文中的“十示”、“廿十”即受祭的“十位先祖”或“二十位先祖”。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鼓目面具正好二十件,或可解读为受祭的蜀王列祖形象。 



 每个人眼里都有一个三星堆 

互动体验“考古大发现”


/ /

未来在历史之中

历史向未来永生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走向何方?


三星堆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没有人敢说自己真正了解三星堆。


追溯智慧与神迹

或许,古蜀先民的宇宙观文明观

能给我们带来答案。



展览第三部分,从三星堆到金沙,展现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考古场景,展现古蜀文明的延续性。

 

随着这场探秘之旅,我们会离遥远的祖先近一点,更近一点。



在主展厅之外,古蜀的故事仍在继续。


展览期间,大家除了穿越历史尘烟,近距离体验三千年前的蜀祭场景,还可以参与莞博学堂的“考古大发现”——三星堆祭祀坑考古科普体验,在教育人员的带领下,学习考古基础知识,走近“祭祀坑”考古现场,完成一次有趣的模拟考古体验。



此外,还有“泥趣三星堆”——青铜器皿创作、“别开‘星’面”——三星堆面具制作等体验活动,也可以通过集章,探访文物的“前生”“今生”。


集章手册内页


在普通人眼里,三星堆是独特的、神秘的,“三星堆热”持续升温,人们有更多时间、精力关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但公众考古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让公众了解真正意义上的考古是什么,知晓考古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加重要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

执行领队,冉宏林



 参观指南 


 # 展期 # 

2022年12月31日-2023年4月9日

9:00-17:15(逢周一闭馆)


 # 地点 # 

东莞市博物馆一楼



 # 预约方式 # 

参观免费

需通过“东莞市博物馆”公众号提前预约

报名莞博学堂活动请留意微信公众号



人类文化在此凝固

过往岁月汇成史书



对于三星堆

一千个人心中

有一千种不同的想象


我们每一个人

都是古老文明当下全新的参与者与缔造者



·



来源:东莞发布×东莞市博物馆(部分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娱、央视新闻、地球杂志、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钟欣玲

摄影:一只肥喵喵吖

校对:李秀莹

责编:林文乐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