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北京的水环境到底怎么样了?

2017-12-20 》》 长安街知事

北京的城市大规模水系建设始于金代,完善于元代,又历经明清的经营,造就了具有引水、城市供排水、调节水量等综合市政功能的河湖系统。城市水利建设的同时也创造了北京的景观环境和水环境,为这座都城留下了风景优美的湖泊景区和山水俱佳的城市景观。

颐和园西堤


然而,伴随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老水问题交错交织,一些河流污染、河道干涸、湖泊萎缩、黑臭水体,水生态问题显现。

治理前的清河


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我们的水安全如何保障?


“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原油可以进口,世界石油资源用光后还有替代能源顶上,但水没有了,到哪儿去进口?”他更曾多次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北京的水环境治理更是牵动着总书记的心。       

改造后的第九水厂


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第九水厂,听取水资源及污水、垃圾、空气治理等总体情况介绍,并走进水厂综合处理车间和水质监测实验室,了解北京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提高供水保障水平等情况。他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 并发出倡议:“要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昆玉河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近年来,北京市水务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治环境、补短板”要求,牢牢把握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这一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推进水环境治理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注重政策支持,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制度治水、科技治水,努力打造水清岸绿的城乡水环境。


从治水、管水到共同建设北京的水环境,北京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赢这场水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如今,“水清、岸绿、安全、怡人”的美好环境展现在百姓生活中,一幅幅形态各异、景致优美的百鸟翔集图展现在世人眼前。


重拳组合  成果显著  


自201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下大力气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北京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年)》(以下简称“第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即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北京市进一步聚焦攻坚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即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的“加强版”。在这一系列重拳组合下,北京污水治理攻坚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槐房再生水厂污水处理


自2013年到2015年,北京市新建和改造了60座污水处理设施,全市的污水处理能力由2012年每天398万吨提高到672万吨,翻了接近一倍。全市污水处理率由83%提高到90%。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污水管网1400多公里,新增再生水管网490公里。2016年底,全市完成新建改造再生水厂16座、污水管线417公里、再生水管线105公里,完成25条段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解决了230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

东沙河治理前

东沙河治理后


启动第二个三年行动方案的“加强版”后。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450公里污水收集管线,完成85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66公里再生水管线建设任务。2017年计划的15座新建、改造再生水厂均已经开工建设。注重用生态方法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198个农村治污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区57条段黑臭水体中,33条段已经治理初见成效,年底前完成全部建成区57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可以按期完成。 


政策创新  制度治水 


“制度名言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为了提升城市水环境,将水环境治理落实到位,北京市水务局创新政策,大力推进制度治水。


优化了项目审批流程,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相关审批权限由市级下放至区级,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区审批工作的政策指导,确需市级审批的,按照“绿色通道”项目有关政策加快办理。


针对农村污水治理问题,专门制定了《北京市农村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考核暂行办法》,规范了本市农村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验收和运营工作。


加强黑臭水体治理资金保障,制定了《北京市黑臭水体治理清淤工程资金奖励补贴办法》,明确了本市对黑臭水体治理清淤工程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的奖励补贴机制。


明确不同功能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支持政策。中心城区继续采用现行的特许经营模式。城市副中心实行政府建网、企业建厂、市级补贴、考核付费的工作模式。其他城镇地区实行政府建网、企业建厂、区镇付费的工作模式。其他农村地区实行厂网共建、市区补贴、考核付费的工作模式。


技术创新    科技治水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治水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新的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新工艺,科技治水成为实现水环境提升的快车道。


市水务局推动成立了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从最初的8家已发展到目前包括央企、市属国企和民企等在内的53家企业),加强成员之间的技术合作、信息沟通、优势互补,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合力推进首都水环境改善。


探索实践部分再生水厂采用全地下方式建设模式,制定印发了《北京市生态再生水厂评价办法(试行)》,按照“环境和谐、社会友好、功能齐全、绿色低耗”原则,引导再生水厂建成出水水质优良、污泥无害化、厂界无明显臭味及噪声、能量与生物质回收利用、节能低耗、环境友好的花园式再生水厂,并定期发布生态再生水厂名单,接受社会监督。

槐房再生水厂


槐房再生水厂采用MBR工艺及全地下布置方案,日处理规模60万立方米,是北京首座、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式地下再生水厂。该项目充分利用竖向空间,自上而下分为湿地公园、覆土层、检修层、污水处理池,该项目节约土地16公顷,较传统再生水厂占地指标节约60%。此外,该项目通过采用精确曝气系统年节约用电350万千瓦时,通过泥区高级消化,每年节约电量2600万千瓦时,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模式创新   经济治水  


围绕破解水环境治理难题,市水务局探索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模式,大力推进开放水务,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建设,实现两手治水发力。


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市水务局通过探索利用经济手段促进水环境治理,落实市政府颁布 的《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试行)》,开展跨界断面水质指标和污水治理任务指标考核,建立相关区政府间的经济补偿制度。2015年各区缴纳补偿金13.6亿元,2016年缴纳10.8亿元,逐步形成了上下游各区齐抓共管治理水环境的工作格局。

凉水河


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实施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区域特许经营、远郊区实行打捆特许经营,以清河和凉水河为试点尝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治河。发挥首都水环境治理产业联盟集成作用,采用“联盟+基金”的方式运作,积极推进社会资本投入、水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部署。           

五龙交汇 北运河


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环境治理。出台了通州区水务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方案,将城市副中心全域划分为“两带六片区”(潮白河、北运河生态带,两河、城北、于永、台马、漷牛、河西片区),实行分区流域综合治理和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建设与运营打包PPP,吸引社会资本132亿元。


建“河长制”   管治并重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系民心的庄严承诺,也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号令动员。市水务局不断完善水环境治理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管理与治理并重治水。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同时更于2015年在海淀区提前试点建立“河长制”。

延庆区妫水河河长制信息公示牌


201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实行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以建立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及巡查、监督、考核等工作机制为重点,推动落实属地政府河湖环境“三查三清三治”的管理责任(即“查污染源、查垃圾乱堆乱倒、查违法建筑”“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和“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河湖面源污染、治理河湖两岸生态环境”)。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北京进一步加强水污染、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严格水资源、河湖岸线和执法监督管理,形成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落实党政同责的要求,市、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总河长。

清河之清


目前,河长设置由三级河长向下延伸至村级,形成市、区、乡镇、村四级河长体系。五大河流和市管河湖增设市级河长,全面加强河长制各项工作,河长制体系初步形成。


水清岸绿  宜居怡人    


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北京的水环境悄然发生变化,曾经污染的水清澈起来,断流的河欢奔起来,脏乱的岸绿了起来,河畅、水清、岸绿的美好图景正变为现实。

一等奖 《水清草绿引鹭来》马生良


如今不论你走在北京哪条河边湖畔,随处都可看到悠闲散步的人群,翩翩飞舞的水鸟,柳青岸绿的风景,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他们纷纷用镜头记录北京的环境变化,记录北京近年来水务治理所取得的发展成就。由北京水务局和北京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发现北京•碧波寻羽”主题宣传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


12月15日,“发现北京·碧波寻羽”摄影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日报社举行,来自全市的39位摄影爱好者获奖。该活动自2017年9月11日正式启动以来,持续了三个多月,共收到全市各界摄影爱好者投送的参赛作品900余幅(组),举办了两场线下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群众和摄影爱好者踊跃参与和一致好评。


本次活动的一等奖获得者马生良说:“这几年,北京的水环境好了,水清了,草绿了,鸟也来了,大家对水环境、对水鸟的关注也随之多了起来,拍鸟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感谢政府对北京水环境的大力治理,不仅给鸟提供了更好的繁衍生息的自然环境,也让百姓的居住环境大大提升。”


来自房山的摄影爱好者刘强对北京的水环境变化也是感受颇深: “这几年,北京的水环境变化太大了,拿房山的刺猬河来说,前些年河道里都是污水,还有臭味,连鱼都没有,居民都不愿意从河边走。这几年,政府下大力度对水环境进行治理,不仅从源头对污水排放进行处理,对河道进行清理,就连河岸两边也都进行了绿化,安装了长凳,环境好了,鸟也来了,人们也有了更好的户外休闲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更明确指出要“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


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表示:“治理水污染就像是‘病去如抽丝’的渐进过程,既要有壮士断腕般的果敢,也要有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北京市水务工作者将继续秉承对水务事业的责任与担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持之以恒的精神继续深入探索,用坚定信念坚决打赢这场污水治理攻坚战,和广大市民一道将北京打造成一座生态城文明城,为北京绘就一幅幅百鸟翔集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