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携手抗艾,重在预防|必看!关于艾滋病,你所知道及不知道的一些事儿!

2016-12-01 新津青年

今天是12月1日

它还有个名字是“世界艾滋病日”

而今年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

“携手抗艾,重在预防”是今年的主题。



2016年10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梁晓峰在28日举行的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上表示中国每万人6人染艾滋,截至2015年底,中国发现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共计57.7万人,经测算估计全国人群总感染率0.06%,即每1万人中有6人“染艾”,仍有32.1%感染者未被发现。


所以艾滋病绝对容不得我们忽视!

(今天橙橙就来给大家谈谈关于艾滋病的一些事儿,文章很长,但很重要,希望青们耐心看完哦~认真脸♥!!!)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艾滋病英文名的缩写。艾滋病是译音。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的危害


1
对患者自身的危害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能及时诊治,及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而致残,是甚至死亡的。同时由于广大的社会人群对艾滋病的不了解,而对感染者产生的歧视和排斥,也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
对他人的危害


感染者无保护性措施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
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有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窗口期”是怎么一回事?


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一般需要2周时间才能逐渐产生病毒抗体。


“窗口期”是指从人体感染艾滋病毒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病毒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周—3个月。在这段时间内,血液中检测不到病毒抗体,但是人体具有传染性。只有等到“窗口期”过后,血液中才会有足够数量的艾滋病毒抗体可以检测出来。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不同个体对艾滋病毒的免疫反应不一,抗体出现的时间也不一致,尤其对近期具有高危行为的人,一次实验结果阴性不能轻易排出感染,应隔2—3个月再检查一次。




艾滋病病人的临床症状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般没有症状,可以照常工作、学习。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病即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常伴有低热、腹泻等症状,或有合并感染等病症。此时,需要遵从医嘱对症处理。同时,注意让病人得到良好的休息并增加营养。


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种:


▲原因不明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常见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等症状。


▲持续性原因不明的广泛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大于1厘米),常见于颈、腋及枕部等,以及肝、脾肿大。


▲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


▲慢性腹泻每日超过4~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


▲合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氏肉瘤和淋巴瘤等。


团团温馨小提示:以上症状仅供参考,如果一旦感觉自己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请一定及时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全面检查!!!切莫盲目猜测和恐惧!!!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1.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2.血液及血制品传播: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或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而传播。


3.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现在妊娠期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干预艾滋病母婴传播)


红丝带(艾滋病国际符号)


红丝带是对HIV和艾滋病认识的国际符号,1991年在美国纽约第一次出现。它代表了关心,这一标志被越来越多的人佩戴,用来表示他们对HIV和艾滋病的关心,关心那些活着的HIV感染者,关心那些已经死去的病人,关心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人。红丝带成为一种希望的象征,象征疫苗的研究和治疗感染者的成功,象征HIV感染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红丝带代表着一种支持,支持HIV感染者,支持对未感染者的继续教育,支持尽全力去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支持那些因艾滋病失去至爱亲朋的人。



李克强总理说,对待艾滋患者的态度,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窗口。“谈艾色变”的老思想必须抛弃,要给艾滋患者更多关爱。


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卫生健康问题

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有时候,比艾滋病更可怕的是,

因为陌生、无知而产生的恐惧

让患有艾滋病的人绝望、厌世

让社会对患有艾滋病的人冷漠、歧视



注意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艾滋病传播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


1、HIV感染者存在


必须存在HIV的传染源,才有可能发生HIV感染和传播。有些人担心和怀疑只要有过某些行为,如性行为,就会得艾滋病,即使没有HIV的存在也一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有足够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HIV的数量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导致感染的发生。例如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中带有比较多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足以感染别人,接触这些体液感染的危险性比较高。而唾液、泪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者没有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3、 HIV必须进入受感染者的血液中


光是接触到有病毒的体液并不足以感染上HIV,健康、无破损的皮肤可阻止HIV进入机体,能有效地防止HW感染。HIV可以通过伤口或溃疡进入机体,或者透过肛门、直肠、生殖道、口腔、眼睛等处的黏膜进人人体。



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不正规输血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如何预防艾滋病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你对艾滋病的误区


对于艾滋病的误解,早些年主要是集中在转播途径上,比如说拥抱啊亲吻是不是会感染艾滋病。但是近些年随着媒体的大肆报道,有一些新的误解渐渐产生,橙橙通过网络整理了以下误区:


1."艾滋病的早期症状”。


曾经有一度在媒体上传播如果感染了HIV病毒,就会在感染的早期有一系列的类似感冒的症状。感染了HIV是不可以从症状上去监测,必须要经过专门的检查。过分的强调所谓的“早期症状”会让人对艾滋病的感染过程造成误解,以及给病患或者是正常人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2.如果感染了也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检查与不检查根本没有区别。


一些特殊工作行业的人拒绝接受检查,是因为觉得查了也是死,不如不查,让自己活的开心。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目前我国对艾滋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面已经有一定的效果,所以尽早检测,积极的接受治疗才是正确的方法。

3.使用安全套的性行为是不会感染艾滋的。


没有任何研究表明,安全套可以百分之百的阻断艾滋病的传播。

4.艾滋病人之间进行性行为不需要保护措施。


HIV病毒的类型多,变异情况复杂,就算同是感染了HIV病毒的两个人,也不能保证是相同背景的病毒,如果病毒交叉感染,可能对治疗带来挑战。

5.日常接触会感染艾滋。


正常的拥抱握手等交往行为是不会导致HIV病毒的传播。



所以防艾,并不是恐艾!


团团在此衷心希望各位青们,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应该主动了解防艾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洁身自好,崇尚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接触具有正能量的信息和知识,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尽量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如果性行为无法避免,一定要使用安全套,全程正确使用优质安全套能大大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