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生的四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2018-01-18 每日好书 郎club


  导  读  


  • 冯友兰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其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球,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

  •  该书刚出版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兼国学院院长何俊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他评价说:“内容通俗易懂,从中还可以看出冯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用精炼的语言,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一次梳理,如同一位长者在向你叙述一段段往事。”

  •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还包括他的“人生四境界说”。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冯友兰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其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享誉全球,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

 

该书刚出版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兼国学院院长何俊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他评价说:“内容通俗易懂,从中还可以看出冯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用精炼的语言,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一次梳理,如同一位长者在向你叙述一段段往事。”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还包括他的“人生四境界说”。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说到近代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绝对是一位不可绕过的人物。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任何一位有志于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发展的青年,都应该对他的著作拜读一二。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美国研究所所长的李慎之先生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享誉全球的书,自从英文原版问世以来,迄今已有法、意、西、南、捷、日、韩等十二种译本出版。二十世纪以来,由中国人用英文介绍中国文化的著作中,它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

 

1

这是一本很好的中国哲学入门书

为了总结自己的一生,冯友兰先生曾经拟了一联:“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这里所说的“三史”指的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而“贞元六书”则是指他抗日战争期间也即“贞元之际”所著的六本书《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民族危机,而冯友兰在撰写著作时,怀抱了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坚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复兴起来。所谓“贞下起元”指的是冬尽春来,表示最大的困难正在渡过,新的发展即将到来。

 

1949年以后,冯友兰的“贞下起元”信念发展为“旧邦新命”的提法。这个理念来源于《诗经》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充满了通观古今的历史感。冯友兰一生的著述事业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自己肩负着在解放后弘扬民族文化的使命。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哲学简史》成书于“贞元六书”之后,冯友兰的“新理学”“新儒学”体系已经完成,而又在他受到“文革”动乱迫害之前,可以说是其一生哲学研究成就的巅峰时期。


 

《中国哲学简史》原译名《中国哲学小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时的英文讲义,后经整理出版,行销海外,并且迅速成为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是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重要途径。

 

《中国哲学简史》刚出版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兼国学院院长何俊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他评价说:“内容通俗易懂,从中还可以看出冯先生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用精炼的语言,将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发展脉络进行了一次梳理,如同一位长者在向你叙述一段段往事。”


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董平对冯友兰这位学界泰斗充满敬意。他说:“看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你不必迷失在浩瀚难懂的典籍中,可以轻松地了解那些令我们敬仰的圣人是怎样思考的,他们的主要理论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发展或被利用的,比如儒家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如何评价孔子,真的很可读。”


“更重要的是,他向西方介绍了中国哲学。”何俊说,“哲学是西方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在中国传统学术里,本没有‘哲学’一词,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这样的思考。在哲学形式下建构学术体系,冯先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何俊看来,如果对中国传统哲学感兴趣,这本是很好的入门书,也是进入中国文化的捷径和地图。其文笔出神入化,打通了古今中外的很多相关知识。

 

2

中国哲学与人生境界

《中国哲学简史》是这样一本书,它的书名虽然是哲学史,其内容却也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史,因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也即这些圣人的经典。这是中国的文化之根,是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骼,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也是起源于这里。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浸淫其中,这里面包含了中国人的大智慧。因此,将此书当作中国文化的精华版也不为过。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有影响的哲人,以及儒、道、佛等各家的思想。尤其前两章专门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大背景,这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不甚熟悉的现代年轻人大有裨益。

 

在《中国哲学简史》中,作者认为,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历来被看作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在中国,哲学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关切的领域。从前在中国,一个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

 

确实,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必读的“四书五经”到现代国学班教识字儿童学习的《三字经》《千字文》等,其内容都与哲学密切相关。而《四书》也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在西方《圣经》一样的地位。但是,“四书”中没有上帝,也没有天堂地狱。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充满哲学意味。之所以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的人那样重视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哲学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中国的哲学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确理解的话,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有一位哲学家在谈到宋朝道学时说它:“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这是中国哲学努力的方向。由于有这种的一种精神,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按照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就是圣人。但是,中国的圣人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来概括。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还包括他的“人生四境界说”。

他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就是,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所谓功利境界就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推荐阅读

1.“富贵”险中求,别让暗淡的人生埋没你

2.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都失败,而改朝换代却容易成功?

3.郎咸平:你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4.足不出户就能接受美的“巡礼”?看这本书,就像在逛故宫博物院

5.自黑、丧、焦虑,浮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精神病”?



广告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号:jishi0701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