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焦虑之下,中国有多少人在寒风中发抖?

2018-02-01 郎club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可点击标题下方的“郎club关注我们。


来源:凤凰网财经(finance_ifeng)  作者:小小涵


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


时代在发生巨变,科技带来了一场场日新月异地变革,知识和财富在不断贬值。十年之间,大学生过剩,连海归都开始待业,而一路攀升的房价束缚了无数年轻人奋斗的脚步,逼着每一个人都在拼命掌握更多的技能,才不会被这个残酷的社会边缘化、淘汰掉。


有一种焦虑叫做“中产阶层”困境。


有一群人,他们已经脱离了为基本生计而努力的阶段,有一份超过平均工资水平的工作,拥有一处或者多处住宅、汽车、证券等一些动产和不动产。


一方面,他们是“穷忙族”,他们的收入多来自于工资性地劳动收入,一旦停止了工作就可能生活陷入困境。比如,前段时间报道的跳楼的工程师,如果他能提前布局资产性收入,即使面对人生猝不及防的意外,也能有另一种出路,而不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另一方面,他们也拥有一定的投资性收益,比如投资证券和房产。投资这个东西赶上了黄金时代可以令人短时间暴富,也可以将人拉入“负产阶级”。比如A股曾由6100点,跌至1700点,超过70%的股票和基金资产已经灰飞烟灭。再比如投资理财产品,稍有不慎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平台跑路可能血本无归。还比如投资房产,它具有更大的杠杆效应,几十万的首付可以撬动几百万的资产,一旦房价进入下跌通道,亏损的将不是总房价的30%,而是首付的100%甚至更高。这就意味着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攒钱的本钱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关于投资性资产这个问题,不要跟风,要理性投资,有总比没有好,毕竟不是每一笔投资都会失败。


有分析称,所谓的中产阶级,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一只背了个重壳的蜗牛,在人生路上艰难前行。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要想抵御未来的风险,既要构建自己的投资性资产,更要多造几个轮子,让自己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跑得更快,躲得更远。


有一种焦虑叫做“产业焦虑”。


经济学者管清友博士提到,“这个世界产业变迁的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我们一时无法跟上。过去十年,尤其是过去五年,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什么?是产业结构、产业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变动非常快。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自己没有努力,而是我们身处一个相对传统的行业,被其他新兴产业远远抛在身后,所以会焦虑。”


以银行为例,根据数据显示: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截至2016年底,工商银行共减少柜员14090人,农业银行减少10843人,建设银行减少30007人。这或许是冰山一角。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从2010年开始,温州曾出现过民营企业倒闭潮,随后蔓延到东莞、泉州、深圳等制造业密集的地区。倒闭的企业也从包装印刷、鞋服、家具、灯饰扩散到智能手机等高端制造领域。


此外,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也给产业经济敲响了警钟。


在过去十几年中,郭台铭在中国内地建了大量工厂,依靠源源不断的进城打工劳动力,成就了一家巨无霸的企业——富士康,成为赚钱最多的制造企业。这家企业在中国雇了130万员工。而且,这家企业的老板郭台铭还说过:打算在未来五年内,用一百万机器人替代生产线上50%的产能。


还有一组数据值得看一看,2015年,中国只有458家机器人公司,而到了2017年9月,达到6666家。


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以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4.0将来临,我们能不焦虑吗?


再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九寨沟地震发生之时,机器人写稿速度比人类还快;很多银行的投资顾问已被机器人代替,投资回报率比人工更精准。未来还有多少职业要被机器人代替,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或许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当机器人大量代替人工劳动时,大浪之下,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还有一种焦虑叫做“资产焦虑”。


随着货币贬值,各类资产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轮泡沫,有的泡沫在膨胀,有的泡沫已经破灭。有的人泡沫在尚未形成过程之前,狠狠赚了一笔钱,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比如以炒房起家的“欧神”。有的人在等待泡沫破灭的过程中,失去了上车的机会,比如无数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的刚需阶层。可以说,2015年以后股灾、债灾、房地产严控,我们几乎经历了各类资产泡沫的破灭。


问题是在出现资产泡沫以后怎么办?当年日本的楼市泡沫令人记忆深刻。


1987年,东京的房价涨了53%。那些埋头上班的公司白领们害怕房价继续上涨就买不起了,忙着向银行贷款买房,由此煽起了浩浩荡荡的全民购房之势。甚至当时的日本还出现了摇号买房,1988年摇号率到了1/6200,虽然没有限购,这购房难度也是惊人的。


与此同时,国际热钱的涌入加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膨胀,有个笑话是说仅东京23区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高昂的房价使普通日本人更买不起房,1990年在东京买一户60平米小户都要5千万日元以上,按当时4百万日元工资标准,要不吃不喝干15年,这让很多怀抱东京梦的日本年轻人忘而却步,甚至很多日本国民鄙视东京人靠着高房价不劳而获。然而1991年,噩梦来了,政府调控之后,日本房价暴跌,从1990年至2006年,日本平均房价下跌了49.5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发生前1986年的水平。


有日本楼市暴跌的前车之鉴,你还敢拍着胸脯说北上广深的房价一定不会下跌吗?所以,我们会焦虑。


最近,有一家企业也在焦虑。这一年从年初到年末,这家明星公司不断遭受流言的袭扰。


在年会上,王健林公布了过去一年万达的经营简报:其中,2017年万达总资产为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集团全年收入2273.7亿,同比减少10.8%,净利润完成年目标的114%,同比基本持平。当大家猜测万达在加快海外布局时,万达的简报显示资产占比为国内资产93%,国外资产7%。


然而,不断被曝出售万达广场的王健林,近年来一直推进“去地产化”、轻资产转型战略,尽管如此万达还是没能实现2016年定下的9000亿元目标。王健林解释称,万达商业转让文旅项目、酒店资产,使万达集团的资产、收入两项指标有所减少。


在“轻资产”道路上的万达并非一帆风顺。王健林曾在与融创、富力的并购交易案中公开披露万达的财务信息,商业贷款加债券近2000亿,万达商业账面现金1000亿,加上资产转让收回现金680亿(含回收往来款),现金共计约1700亿,万达商业决定清偿大部分银行贷款。2017年12月14日,万达曾公开发布声明,表示目前账面现金超过2000亿元,2017年收入超过2000亿元。


为此,王健林表示,万达在全球绝不会出现任何信用违约!万达要逐步清偿全部海外有息负债,万达商业A股退市资金也有了可靠方案。同时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企业负债降到绝对安全的水平。


不知道王健林的承诺,能否抚平万达集团的转型焦虑症?


万达的故事或许不是个例,几乎所有的行业,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互联网行业,都出现了向龙头集中、上游集中的特征。企业身处其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进不了前十,前二十,你很可能就被淘汰。连曾登顶中国首富的王健林执掌的企业都可能遇到麻烦,更何况那些处于创业期间苦苦奋斗的企业呢?


任何一个公司,都会经历了起步、发展,期望值高峰,然后低谷,再接着领悟的爬坡,开始不断地盘整。能否活下去,要看造化了。


所以,当很多创业公司两三年之内做成了独角兽,期待进一步融资时,却遭遇了各种资本寒冬而轰然倒下,这其实也引发了对产业泡沫、资产泡沫的焦虑。


我们该如何度过弥漫在社会中的焦虑感?


正如经济学者管友清博士总结的几句话说得非常好:“活下来、熬过去、坚持住、等风来”,与大家共勉。


一方面,我们要保住财富。


在未来的3-5年或者是5-10年,在整个金融下行周期环境当中,保住你的财富可能是首要目的,金融下行周期意味着全市场利率水平的提高,企业融资成本更难了。我们要做的是:防范风险、熬过去,准备超越这个周期。


在未来3-5年挣钱更难了,我们不大可能再赶上特别大的资产泡沫了,挣钱最快的时代过去了,金融回归实体的时代确实回来了。


另一方面,我们要积蓄力量,准备绝地反击。


我们要学会做减法,要抓住核心的东西,要在泡沫化的时代用一种工匠精神重新考量我们的事业。未来的行业的企业分化会越来越快,要努力成为细分行业的龙头。这个过程是非常残酷的,也意味着当你成为龙头的时候,绝大部分人成为了炮灰,关键看你能否坚持住。


对睿智者,这是最好的时代;对平庸者,这是最坏的时代。


推荐阅读:

一个浙江女人捐了15亿美元,国外都炸了!国内居然没什么人知道...

劝阻吸烟猝死案二审改判,一分钱不赔!这份判决书值得一读…

80后创业代表人物不幸自杀!褚时健:年轻人太急了,我快90了还在摸爬滚打...

果然,美国还是对华为下黑手了!华为欲哭无泪…

这个卑微的中国文盲,为何能彪炳史册,让美国人都崇拜不已?


扫描郎CLUB微信加为好友,及时了解最新点评,点击分享,让更多朋友关注。

广告合作、版权请联系微信号:jishi07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