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CEP微课堂|RCEP生效对新能源汽车业发展影响几何?

企业之家 中国国际商会 2022-05-1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15个成员国纵跨南北半球两大洲,覆盖资源禀赋国和技术禀赋国,其经济体量、人口总量和贸易总额均占全球的三分之一。RCEP的生效不仅进一步改善区域贸易投资环境,而且还将持续不断地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发展。不少中国企业也因此对RCEP保持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推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RCEP成员国中既包括日本、韩国等汽车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也包括东盟等汽车产业的新兴国家。因此,RCEP生效对中国的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将是本期RCEP专刊重点讨论的问题。

看点

1.新能源汽车市场概述
2.RCEP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几何
3.启示录: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何去何从

新能源汽车市场概述

本部分将简要梳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以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情况和进出口情况,为后续分析RCEP生效对新能源汽车细分产业和国别影响奠定基础。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介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关键原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

图1: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图


上游主要是为中游整车制造提供原料和零部件,其中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三电”系统,是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核心零部件,大约占成本的40-50%左右。东南亚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基地,RCEP的东南亚成员国中,例如泰国、马来西亚等,汽车的芯片产业比较发达、供应链比较完善,其中也包括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信号芯片以及模拟芯片的制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较大,但是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缺乏竞争力,例如“三电系统”中,高品质的电机,主要由欧美日的供应商提供,国内大多数主机厂无法生产;电控核心零部件IGBT器件被欧美和日企垄断,中国进口依赖度达90%,此外,国内高端芯片、高速轴承、高端材料、智能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软件、传感器等方面也仍存在短板。中游是整车制造,按照新能源车辆的不同用途又可以细分为乘用车、商务车、专用车等。RCEP东南亚国家的整车产业链目前发展还不完善,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整车制造。中国整车制造产业发展蓬勃,是全球汽车生产大国,汽车的整车企业数量、品牌众多,已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的汽车产业组织体系。下游主要是充电服务和后市场服务两大部分。充电服务主要包括充电设备(充电桩等)、换电设备以及电池回收服务;后市场服务主要包括售后服务(汽车维修保养、拆解回收等)、汽车金融、租赁、保险服务以及二手车交易等。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以及保有量的提升也将随之激发大量的充电服务需求以及售后维保需求。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进出口情况[1]1、产销量情况2020年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下降2%和1.9%,降幅均比2020年上半年收窄1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2021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9倍。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整体汽车行业处于较为低迷状态,而新能源汽车却实现逆势上涨,产销量基本平衡。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未来前景广阔,潜力无限,属于朝阳行业。

图2:2016-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2、进口情况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17-2019年新能源车的进口数量较大。2020年全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累计进口13.06万辆,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17.6%,2021年有所回暖。目前非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及越野车(即普通混动乘用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的主力产品,其次是纯电动轿车及越野车(即纯电动乘用车)。

图3:2018-2020年新能源汽车月度进口量


新能源汽车整车进口区域分布特征:  中国主要的进口新能源汽车来源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中国规模最大的进口新能源汽车品牌是美国的特斯拉。此外,德国的宝马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主要的进口品牌之一。RCEP成员国中,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汽车来源国,新能源汽车方面进口品牌主要是丰田等。而韩国已基本退出中国进口车市场。澳新和东南亚国家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进口国。3、出口情况[2]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5.4万辆,同比增长72.8%。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虽然受疫情影响,数量相比上一年有所下降,然而2020年中国汽车总出口量为106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约为21%,即每出口10台车,就有2台属于新能源车。2021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7.3万辆,同比增长4.5倍。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区域分布特征:目前国产新能源车主要是出口到亚洲(占42%)、欧洲(占16%)、北美洲(占15%)、非洲(占12%),其中亚洲市场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市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出口目标市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的增量贡献主要来自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2020年同比增长211%,这与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政策以及限排政策有很大关系。

图4: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地区情况

[1].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普华永道整理

[2].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RCEP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影响几何

一、RCEP关税条款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RCEP的目标之一是要逐步取消缔约方之间所有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因此关税削减或取消条款是RCEP的重要内容。RCEP的降税模式包括“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部分降税”、“例外产品”等,各成员国以“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和“10年内降为零”为主。1.新能源汽车上游产业:影响较大RCEP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产业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在RCEP正式签订之前,中国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自2018年7月起,中国大部分汽车零部件的最惠国税率已经降至6%,在相关的自贸协定(FTA)框架下,中新、中澳以及中国-东盟之间的相关进口零部件关税已降为0,中韩之间的关税水平也较低。在RCEP框架之下,进一步降低了相关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但主要是采取了长期逐步降低的方式,例如10年之后开始对日韩汽车零部件逐步下降。

表1-中国主要汽车零部件产品降税情况对比[3]


具体地,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来看:

  • 锂离子电池方面:RCEP协定中,我国未将日韩两国的锂离子电池列入降税范围,但对东盟、澳新的锂离子电池安排了降税协定,而越南等部分RCEP成员在关税减让上对自中国进口的动力电池也采取了零税率的优惠政策。
  • 电动机方面:我国对所有其他RCEP成员国都给予了16年关税降为0的协定税率安排。
  • 电控系统方面:电控系统里最关键的技术便是半导体芯片,RCEP成员国中的日韩两国属于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强国,日本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非常强势,而韩国在显示面板和存储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根据RCEP的协议,对于很多原本存在8%左右关税的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来说,大部分都将在RCEP协定签署后第1年内降至0,其他也大多将会在10年内降至0。中国的晶圆厂及封测厂也将受益于日韩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进口关税的降低。
总体而言,RCEP的生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影响较大。一方面,RCEP关税条款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零部件消费有一定积极意义,将为国内整车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低的进口零部件。2020年,我国从RCEP成员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总额为123.03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33.5%[4],其中,从日韩进口的汽车零部件金额最大,自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进口汽车零部件金额有所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电控系统中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进口依赖程度较高,IGBT全球市场长期被大型国外跨国企业垄断,2018年全球IGBT领域,德国占比34.3%、日本占比24.9%,而我国IGBT进口依存度约 90%[5]。另外,图像处理芯片也基本被英伟达和Mobileye垄断,进口依赖度较高。另一方面,由于关税降低,日本与韩国等域内国家从我国进口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成本将会降低,此前属于北美和欧洲国家的订单有部分可能会转移到我国,国内零部件的出口贸易可能会有一定的增长。近年来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也越来越多得出现在世界五百强的名单中,RCEP的签署为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走向全球提供了进一步发展机会。例如,我国在动力电池产业方面,目前具备产能优势,是中国现阶段比较领先擅长的领域,知名中国企业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等,已获得国际汽车主机厂的认可,进入了全球竞争场,RCEP的生效有助于提高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零部件的采购价格变低将有利于加速亚洲区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集聚化,这也会对中国国内的零部件产业产生冲击。具体来说,从不同区域的国家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来看:
  • 东南亚成员国:东盟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尤为发达,关税降低将进一步促进东南亚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东南亚很有可能将成为亚洲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集聚中心。东南亚国家在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两大芯片(信号芯片和模拟芯片)的能力,而我国在核心零部件方面,高端产品的制造能力仍有所欠缺。同时由于东南亚国家也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使得生产成本更低,因此东南亚国家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将对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厂商带来较大的挑战,投资者可能会转移中国国内投资,转而向东南亚国家进行投资建厂。
  •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员国:澳新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新能源汽车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出口大国,但是澳新本身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发达,并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进口国和主力出口国,因此中澳、中新之间的降低关税政策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不大。
  • 日韩等成员国:日韩两国的汽车制造及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较为发达,尤其是日本,在汽车技术方面在全球都具备竞争力。日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和进口主要也是布局在东南亚国家。因而,汽车零部件的降税措施,将有利于降低日韩的整车制造成本,进一步提高日韩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2. 新能源汽车中游产业:影响较小总体来看,无论是在进口方面还是出口方面,RCEP对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产业影响比较有限。根据RCEP现有的安排,中国大部分的整车产品并不参与降税,或者税率仍高于最惠国税率以及相关自贸协定的税率。

表2-中国整车产品降税情况对比[6]


从RCEP整车产品的降税情况来看,RCEP协定对新能源整车的降税幅度不大,RCEP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整体影响不大。RCEP短期内对我国进口整车消费影响也较小,对进口总量促进作用不大,从不同国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的影响来看:
  • 东南亚成员国:东南亚整车产业不发达,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强劲的本土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现阶段其对中国出口数量有限。而且RCEP协定中,我国没有对日韩和东盟国家的新能源整车给予降税安排。
  •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成员国:澳新已无整车产业,现阶段其对中国出口数量几乎为零,短期内促进作用几乎没有。
  • 日韩等成员国:韩国车企几乎在中国退市,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贸易量非常小,因此RCEP的调关税协议对中韩之间的新能源汽车贸易影响很小。而且对于日本、韩国,由于大部分整车产品(特别是乘用车)不参与降税或者降税周期较长,短期来看,对增加进口总量促进作用不大。
3. 新能源汽车下游产业:影响适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以及境外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也将激发大量的充电服务需求以及售后维保需求。一般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企业会在当地设立维修中心/服务中心等做好后续服务。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较大的仍是亚洲地区。其中,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均对外商投资新能源车领域保持开放和欢迎的态度。尤其是泰国,作为东盟电动汽车销量最大的国家,泰国政府希望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吸收更多外商投资,将泰国打造成为东盟EV中心,计划2035年仅销售电动汽车;印尼政府颁布了电动汽车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并明确到2050年销售的汽车均为EV的目标。综合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上述国家并不存在明显的投资壁垒。另一方面,RCEP自然人临时移动条款则有利于提高投资或服务的落地实施。RCEP自然人临时移动条款包括不限制公司内部流动人员临时入境的数量,不进行劳动力市场测试或其他类似影响的程序等。无论是外国企业,如日韩等国家技术人员到中国进行考察或提供相关服务支持,还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到RCEP成员国,如东盟国家从事上述商业活动,都要求对人员安排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安置措施。RCEP的自然人临时移动条款减少了公司流动人员临时出入境的限制,提高了投资/服务的落地效率。
二、RCEP知识产权条款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汽车行业的细分领域,是一个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列为5项战略任务之首。RCEP的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可能会对激发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有所影响。

RCEP 强调经济技术及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为区域内绿色发展需求创造了技术合作机会,相关协定中关于知识产权的规定为区域内的有效监管、激发创新动力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技术发展迅速,但电池、核心电子零部件等技术发展遇到瓶颈,而日韩在这些领域具有技术领先的优势,RCEP给我国创造了合作的契机。由于RCEP知识产权限制和保护条款的存在,可以有效保护日韩的知识产权,这将提高日韩与中国进行技术交流和高水平技术投资的信心和安全感,从而促进中日韩之间的知识技术贸易以及知识技术的交流学习,中国有机会向日韩两国学习更多先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国际竞争力。

[3]根据RCEP协定及其他相关协定整理

[4]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5]数据来源:英飞凌年报,前瞻产业研究院

[6]根据RCEP协定及其他相关协定整理


启示录: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何去何从

RCEP的签署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面对新的情况,新能源汽车行业应该何去何从,下面将从挑战和机遇两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1. 海外新能源汽车品牌进军中国市场RCEP的生效不仅给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市场空间,同样,海外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借机进军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这可能会对我国本土的汽车品牌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RCEP成员国中的日韩,日本、韩国作为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引领者,在RCEP协定汽车零部件流通成本降低的大背景下,相关产品将与国内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商直接竞争,并对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造成压力。今后,我国应全力打造具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发挥品牌和技术优势,以积极应对贸易开放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冲击。2. 新能源汽车出口竞争加剧、产业链转移RCEP在带来更开放、更一体化的市场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竞争压力。一方面,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汽车产业起步晚,产品出口竞争力依然较弱,东盟等国家绝大部分汽车市场仍被日系车占据。另一方面,在RCEP的带动下,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会加速外迁,转移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尤其是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外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将受到挑战,这将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形成了压力与鞭策,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利用RCEP加快实现从劳动力密集型到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让汽车产品更好地走出去仍是一大挑战。今后,我国汽车企业应着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推动汽车产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等质量性能的持续提升,向国际高端产品标准看齐,向全球市场出口绿色安全、高品质的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二、新能源汽车进军海外市场[7]1.欧洲市场在汽车行业领域,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趋势。欧盟提出2025年整体汽车市场要达到零排放的指标,对此,欧盟出台了全球最严的碳排放标准;同时,欧盟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实行了双重补贴政策的刺激。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9.5万辆,同比增长142%,成为年度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当年度全球市场份额的43%。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在欧洲拥有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存量占比约是欧洲市场的3倍。而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供应链没有中国市场完整,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很多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企业都是欧洲市场的潜在客户。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当抓住RCEP的机遇,乘着欧洲环保限排之风,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打造中国品牌。近两年来,我国一些新能源车企品牌也正在为此努力,小鹏汽车,包括爱驰汽车、威马汽车、蔚来汽车等在内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集体驶向海外市场。当然,在进军欧洲市场时,存在着品牌认知度、本土化运营、产品技术问题等难题,中国新能源车企应当在充分发挥中国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的优势并克服上述问题,在不同的市场采取有针对化的本土化的策略。2.东南亚市场对于东南亚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企要在出口和投资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势头三大指标看,东盟十国中汽车市场规模较大、汽车产业相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主要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这五个国家。(1)从投资方面来看“区位就近选择”对开发和投资东盟市场具有先天优势,RCEP协定的实施,将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双边经贸往来注入更大动力。我国汽车企业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国内的相关鼓励政策,结合双边合作产业园区政策和项目投资契机,推动东道国开辟产业园区。目前,我国的SUV、皮卡在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东盟市场还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已具备输出优势,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注重节能减碳,新能源汽车企业到东盟投资也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化优势。此外,东盟国家资源丰富,应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借势RCEP,中国新能源车企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赋能本国产业发展,优化升级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结构,如何充分利用东盟国家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禀赋以及集中化的产业优势,布局在东南亚国家进行投资。例如:泰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电动车投资激励措施。近年来,拥有电动汽车技术的中国公司也在泰国取得了进展,包括长城、上汽等。如果我国汽车企业考虑投资泰国的话,应结合泰国整车品牌向中高端走的发展趋势,考虑在5-10年时间完成产品品牌和形象升级,否则可能陷入“廉价车”低端品牌陷阱。
(2)从出口方面来看东盟国家人口众多,从整体消费来看,汽车销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全球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未来汽车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此外,东盟国家整车产业链并不完善,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本土新能源车企品牌,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东南亚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以东南亚市场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海外出口的重要市场。我国新能源车企要把握东盟市场特点,持续投放差异化的优势新能源汽车产品,并且在出海之前应做好人才管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充足储备。
例如:马来西亚市场:马来西亚已经开始进入经济增长的瓶颈期,汽车市场高度饱和,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在马来西亚的占有率很高。因此,如果我国汽车企业未来希望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可能要考虑走中高端路线。印度尼西亚市场: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日本品牌汽车销量占比在90%以上。但是印尼近年来经济比较萧条,消费能力有限,尤其印尼国内政局动荡,民族问题突出,社会治安较差,因此我国车企在印尼应考虑生产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车型。

[7]陈秀娟《冲浪RCEP》

(来源: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