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绣花功夫】黄土变成金

2017-09-16 斯慈伟 中国西藏网


  木里藏族自治县坐落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河流深切,岭谷相对高差很大,西部与稻城交界处的恰朗多吉峰高达5958米,最低处三江口海拔1530米,相对高差达4428米。

  3月下旬,走进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项脚乡项脚村阿牛窝子组,一个个蔬菜大棚像规整的桥拱非常壮观,村民们在棚里细心管理;大片大片的羊肚菌生机勃勃,不少村民正在采摘;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2016年8月7日至10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右二)率督导组赴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开展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摄影:马楠)

  “价格好咧,1斤菌子能卖60到80元。”村民小组长郭朝阳开心地说:“要不是近几年攀枝花来的干部对口帮扶,大家不会种植大棚蔬菜和羊肚菌,哪里会挣这么多钱哟?现在大家的生活变化很大,开始走上脱贫致富路了。”


木里县博科乡络纳村羊肚菌种植大棚

  项脚乡项脚村海拔2000米至2700米,该村原有贫困户59户251人,通过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羊肚菌等特色产业,2016年实现全村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2016年实现脱贫10户48人,2017年计划继续通过产业脱贫实现脱贫49户203人。


刚采摘的新鲜羊肚菌

  项脚村村民脱贫致富只是攀枝花市的对口帮扶取得明显成果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近几年来,在攀枝花市的对口帮扶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木里县作为全省唯一的藏族自治贫困县,立足森林、水能、旅游、文化等资源禀赋,探索并推行“援藏项目资金+贫困村(贫困户)集中示范、优惠政策激励促进、科技服务支撑到点到户”等多种措施,助推全县产业脱贫。经测算,2016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带动1497户贫困户6560名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为全县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人带动:羊肚菌变成“金菌子”

  以前的项脚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这里山高路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缺乏,30岁到50岁的村民大多只有小学文化。过去,大家主要靠种高山土豆、麦子生活。

  “以往,大家有土坯房住、能吃饱就是好事了,哪里有能力去挣更多的钱哟。”阿牛窝子组小组长郭朝阳说,日子过得苦,却没有办法改变,只能眼睁睁地望着山外其他村子不停在变好,“改变就发生在最近几年里。”

  给贫困户送钱送物,这种输血式帮扶虽然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但始终不能让村民摆脱贫困。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攀枝花市对口援藏工作队结合木里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思路,坚持走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的新路。

  攀枝花市援藏工作队领队周兴介绍,工作组采取村组“能人示范带动”办法。每年安排到贫困村的产业发展项目,优先让项目区域内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小组的负责人或其他懂生产经营的农村能人率先搞项目示范,为群众做出表率和示范样板,进而用成功的做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大胆发展特色产业,为持续增收脱贫打下产业支撑基础。

  “当地村民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较差,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速度较慢,要改变他们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那真的是打了一场硬仗。”县农牧局农艺师郑德贵回忆起当时鼓励项脚村村民发展羊肚菌产业时的经历,仍很感慨。

  2015年,县农牧局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到项脚村作产业发展规划,建议在当地发展羊肚菌。该局利用攀枝花对口帮扶的援藏项目资金提供补助,但接受的村民少之又少,2015年仅落实种植面积2亩。

  为此,项脚村通过发动村“两委”负责人、村民小组长、党员等“能人”带头种植羊肚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

  如今,羊肚菌仿野生栽培试种成功,创造了出菇时间全省较早、试种平均亩产超过350斤、最高达到720斤、平均亩收益1.8万元的奇迹,2016年种植面积也扩大到了19亩。

  “我们那阵子只相信种土豆、麦子能吃饱,害怕改种羊肚菌后没饭吃。”阿牛窝子组村民宋德发说:“现在一斤能卖这么多钱,真得感谢攀枝花还有省农科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

  标准示范:一亩蔬菜入万元

  “我们将每年的援藏产业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到当年要脱贫的贫困村,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实施主体必须按技术标准开展示范带动。”木里县委书记张振国说,在攀枝花市、四川省农科院等相关方面的技术指导下,尤其是在攀枝花援藏干部人才的配合下,县农牧部门向种植户推广了羊肚菌、黑木耳、大棚蔬菜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成立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工作组,确保每个贫困村组和每个贫困户都有1名技术员负责技术帮扶。

  “技术员进村入户手把手地教我们,让我们真正学会了科学种地,好得很!”项脚村阿牛窝子组小组长郭朝阳一说起援藏工作组技术指导的事,就笑得合不拢嘴。

  攀枝花市第四批援藏干部青晓攀、张良雄等人经常到村里指导农民开展大棚蔬菜后期管理,讲解动、植物疫情防控技术。援藏工作组以及县农牧局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操作流程指导当地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逐步引导农牧民建立了标准化意识,初步形成了标准化生产营销示范能力。

  如今,由援藏项目资金带动的贫困村、贫困户初步形成脱贫增收能力后,将优先被村民选为下年度拟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的“田间技术指导员”。

  郭朝阳在全村带头租用部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土地,按照每亩每年1300元左右标准给贫困户支付租金,再请贫困户到蔬菜大棚务工,发展了10亩标准化蔬菜大棚,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超过4000元。

  金融支持:真金实银助脱贫

  只有技术,没有资金,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相当艰难的,怎么办?

  2016年以来,攀枝花援藏工作组配合县金融、扶贫、财政、商务投促等相关部门,先后研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普惠金融政策,为藏区农牧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差别化信贷、全程技术跟踪、农村电商营销指导等服务。

  2017年,木里县委、县政府决定为全年要脱贫的每个贫困村提供100万元的产业发展周转金,用于扶持发展贫困村集体经济,创建农业支撑产业和产业园区等。为确保贫困户能通过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他们积极探索按照适当比例让村集体和贫困户持有一定量的股份入股分红的股份化经营方式,在脱贫期间,可让贫困户略高于一般农户以20%—30%的股份入股,以调节不同股东的收入。

  如今,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金融优惠政策。

  项脚乡党委书记游昊说:“在项脚村,县里优惠提供食用菌菌种以及其它产业发展工具,产业发展的部分缺口资金,由攀枝花援藏项目资金或县内其它项目资金以项目实施方式来补充解决。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羊肚菌、黑木耳、灵芝、香菇等菌种及接种工具,对其它种植户、专合组织、龙头企业按市场价格50%提供菌种,减轻了贫困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投入负担。”

  “今年内,项脚村完全有信心和办法与县内其它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一起,依托特色产业实现整村脱贫!”县农牧局负责人沈达充满自豪地说。(特别鸣谢:四川省委统战部、四川省委藏区办)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责 编丨李文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