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每一步发展都印刻在西藏人民心里

2017-10-26 王丹 中国西藏网

从1965年到2017年,西藏自治区成立52年,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这片雪域高原纯净依旧,整个社会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藏的神奇跨越,如果以更小的时间单位去近观,则更立体、饱满和深刻。从2012年到2017年,砥砺奋进的这五年,奔跑是西藏不变的基调,自信是西藏人民不变的姿态。


曾有评论说,西藏取得进步的方式,相比西藏进步的幅度,更能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确实如此,西藏的神奇跨越,从根本上说是制度的胜利、道路的胜利。在无可辩驳的多项发展数据面前,任何杂音噪音都不攻自破。在20世纪的中国发展中,西藏不曾被忘记,在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西藏更是被置于整体的发展框架中来统筹规划、扶持引导。“一个都不能少”,是承诺,更是信念。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对西藏地位和发展的战略思考。“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浓缩了几代人对推动西藏发展稳定的智慧。“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以其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不仅源源不断地“输血”,而且创造条件就地“造血”;不仅穷根要拔掉,还要种下新枝“牢固水土”;不仅经济上的数据要好看,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都要让人们有获得感,这就是西藏改革发展的方法论。整套方法论的背后,则是这五年来贯穿始终的中国改革大逻辑。按下发展“快进键”的西藏,成为“辉煌中国”拼图上独具特色而不可缺少的一块。清澈圣洁的“神湖”玛旁雍措,见证了它所守卫的西藏“不可战胜”的发展传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藏语里,“玛旁”是不败的意思。


发展的每一个脚步,都印刻在一个个普通西藏人的心里,映照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正是300多万西藏人生活的变化,“众筹”起五年来雪域高原的精彩故事。住有所居,农牧区面貌焕然一新;病有所医,基本医保覆盖全体农牧民;学有所教,教育不再是奢侈品;贫有所济,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满满当当的获得感,是西藏人幸福和尊严的源泉之一,而这些,连同不断凝聚的共识和更加磅礴的改革力量一起,将为雪域天路带来更多的变化和生机。


在纪录片《辉煌中国》第三集中,经过第一书记洛措两年的细致工作,“执拗”的扎西岗村贫困村民罗桑旦达终于同意搬迁到新安置点开始新生活,告别了老屋,也告别了一种“黯淡”的生活方式。“搬得出,稳得住”,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让罗桑旦达喜滋滋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全新生活方式的开启,新的价值取向和生存理念也在罗桑旦达的心里生根,精神的安放、文化的丰盈,都将让脱贫和发展成果更持久和稳固,而扬起的“精气神”更寓示着,古老的文明必将迎来新的绽放。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多年前,一首《天路》唱得不少人心潮澎湃,也将青藏铁路带入更深邃的视野。现今,连接高原与平地,连通西部和东中部的发展之路也早已修到了西藏并布满了整个雪域高原。未来,这条“新天路”将载着西藏各族人民的期待和憧憬,跨过贫穷,越过困难,和全国人民一同抵达复兴梦想的彼岸。


更精彩的故事,还将继续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书写;更美好的未来,值得所有人期待并付诸努力。




本文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责 编丨潇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