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理与反思】世界工厂的农民工劳动权益斗争:华南地区基层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资源约束及策略

政天 治理学术 2022-05-11

  中国经济的发展炫目无比,但是在这发展的背后带来的是数之不尽的社会问题。有些社会问题甚至从根本上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根基相违背:比如充满着黑暗肮脏令人发指的各种劳工问题。应当掌握领导权与最高地位的工人阶级,特别是亦工亦农的农名工,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下却成为了社会底层,没有保障,受尽欺凌,且数量庞大影响深远的一群人。在中央政府装聋作哑或形式主义以及地方政府为了社会管理及维稳的打压之下,或者委婉的说相比于经济发展,对于劳工,特别是农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发展实在落后,不相匹配。,成千上万的劳工问题及农名工问题正在得以解决的其实比例低的可怜。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自发组织的各种NGO组织承担起了维护农名工利益的主要群体。
  学者Alex Jingwei He & Genghua Huang在占全国劳动纠纷1/15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展开了NGO对于劳工援助情况的调查,并撰写成了题为《世界工厂的农民工劳动权益斗争:华南地区基层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资源约束及策略》(Fighting for Migrant Labor Rights in the World's Factory: legitimacy,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strategies of grassroots migrant labor NGO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ume 24, Issue 93, 2015)
  珠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改革“改革开放的阵地前沿,虽然劳工权益保护没有跟随着经济一同飞起,但不意味着劳工问题的实际发生数量没有递增,相反,劳工问题数量与强度的增加并不亚于经济崛起。回溯历史,劳工群体为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背后是其权益遭受肆无忌惮地侵犯的现实:工资低廉,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 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尽管政府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试图从制度层面做合理调整,以适当回应他 们的权益诉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因为政府的“亲资本”属性,使得农民工在遭遇劳资纠纷时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信息和制度资源,反而会面临法律程 序上的重重障碍和困难,受到来自资方的刁难和打压、甚至还可能成为政府的维稳对象;另一方面工会部门受到现有体制的束缚,其职能难以发挥,无法深入接触工 人,了解工人的需求,而企业工会大多受制于资方,基本不能代表工人,因此劳工的境况在根本上并没有得到改善,这些都为劳工NGO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土壤。珠三角劳工NGO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深圳和广州出现后,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兴衰,至今仍然有一批此类机构活跃在劳工维权的最前线,他们在不同的时期为 工人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和援助,通过开办工人活动中心,定期进行医院工伤探访,举办法律培训班,为工人代理案件等来满足工人的工作、生活和维权的需要。
  本文的作者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展开考察。从中探讨了此类非政府组织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外部环境中通过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谋求生存并成长起来。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了行政违规与资源短缺成为了约束草根非政府组织的两个关键挑战。为了维持生存,这些草根NGO通过形形色色的方法开发出一系列策略老提升自身的合法性并开发资源。虽然许多NGO不断改变策略(如NGO提供律师指导而不是直接组织,从协助个体依法维权转向推动集体谈判,通过举行法律讲座提高劳工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与方式),但是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人民政府都与这些维护农民工权益非政府组织保留着对抗性思维(如14年4月深圳政府与春风劳动争议服务部,劳工NGO工作人员因协助工人被拘留;1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工人代表被判刑),除非后者能够巧妙的平衡政治思想和实际操作,不然在社会主义中国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虽然有大量非政府组织由于大量劳工问题产生并生存但依然还会是犹如西天取经一般的艰难行程。
  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从早期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开始,外商投资设厂,吸引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从内地南下,打工谋生。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 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资本转移到哪里,资本与劳工的之间的冲突很快就会跟到哪里”,一直以来珠三角的劳资纠纷不断,农民工没有成为一个新的工人阶级,而是讨薪维权的弱势群体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如何在普遍行政违规,问题复杂丛生的社会主义中国维护社会主义工人的利益,建立健康的劳动关系,最终需要的是政府与基层如履薄冰步履蹒跚的NGO互相信任,和平共处并合作处理。如果没有更多的自由主义思想与协同治理,那么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故事终究还是会重演。

  

原文链接(阅读原文 点击左下角):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670564.2014.953851#.VWJ4dNIXcXV

  

  欢迎您提出与本文内容、主题或翻译有关的各种问题与建议!

  欢迎关注、订阅微信公众号【上理公共管理】。本公众号是由公共管理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发的学术和交流平台,重点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每日整理、翻译并推荐一篇最新权威英文文献。核心内容分为三大板块:1、公共政策文献与案例,2、公共管理教学与交流,3、公共治理反思与探索。欢迎推荐或自荐研究成果,来稿请致邮箱:usstgggl@163.com


  PS:如何加入微信公众号:

  您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者搜索公众号:“上理公共管理”,或者加原始ID:   gh_dd2c06e61722 然后点击加入即可。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