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好好的人正在上班却突然接到“死亡证明”?!背后的套路令人愤怒……

2017-10-14 山东高法

小李在深圳的工厂打工,

却突然收到了一纸“死亡证明”。



根据社保材料显示,小李竟然已经死亡了,所有死亡抚恤金、社保金都被领走。究竟小李是怎么“被死亡”了呢?


原来,这竟是小李丈夫一手策划的骗保案。昨日,检察机关公布了两起骗取社保的案例。


诈称妻子亡故骗保


小李在与丈夫分居期间,突然收到一纸惊人的“死亡证明”。她所在的工厂通知她,因社保材料显示她已死亡,养老待遇也已申领,以后的社保就无法参保。这晴天霹雳的消息,让小李决心到社保局了解这“死亡”背后的真相。


原来,小李与犯罪嫌疑人张某是事实婚姻关系,1992年开始共同生活,育有4名子女。后双方感情破裂,张某称小李已死亡,向社保部门提供小李的死亡证明、火化证、供养关系证明、公证书等材料,申领小李的死亡抚恤金、社保金11万余元。案发后,经鉴定结论证实,嫌疑人提供的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等均系伪造。



从案件事实看来,张某涉嫌的犯罪行为包括虚构事实、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骗取国家工作人员信任,骗领妻子养老保险金,而且抚恤金数额巨大。近日,宝安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对张某提起公诉,要求数罪并罚。根据我国刑法,张某可能会面临三到五年的牢狱之灾。


伪造就医证明骗保



无独有偶,近日罗湖也发生了一起骗保案。


案情显示,陈某先后骗取医保3次。第一次,陈某称自己患有冠心病,在A地医院住院治疗后以就诊住院记录、发票等异地就医资料,向深圳市社保机构申请医疗报销,获得医保基金2万余元;随后,陈某又称自己患有冠心病、肝病,在B地医院住院治疗后以该医院异地就医资料,申请本市医保基金3万余元;第三次,陈某称自己患有肝病与脊柱变形症,在C地住院治疗并继续申请本市医保基金3万余元。三次共约11万元。


后来,在审计过程中,该案案发,证实陈某伪造异地就医资料骗取医保基金,异地三家医疗机构均无其就诊记录,本人也向公安机关承认提供给社保局的就医资料除了姓名是自己的外,其他材料均为伪造。


近日,罗湖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陈某提起公诉,法院判决陈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若干元。


提醒


这些社保骗保你要知道!


记者从检方了解到,近年来,为非法获利,利用社保实施诈骗的案件层出不穷,骗保手段也是花样百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冒充社保人员,告知参保人其社保卡被锁、领取社保补贴、社保卡被异地盗刷等,让参保人提供账号密码等信息,诱骗参保人汇款“解冻”社保卡。检察官提醒,接到此类信息或电话时,要提高警惕防被骗,及时向当地社保机关求证,以免造成损失。


二是盗刷他人社保资金。参保人将自己的社保卡交予他人保管,他人盗刷。在此也提醒:妥善保管自己的社保卡,专卡专用,了解自己医保卡使用情况,发现丢失后及时补办。


三是伪造证明文件或医疗账单等,骗取、套取社保基金。以上两个案件中,嫌疑人就是以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或医疗文书、账单,骗取社保基金数额巨大,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了解多一点↓↓ 

什么?我的社保账户已被冻结!






骗术一:短信要求回拨电话

施骗手段:骗子以领取社保补贴为名发送诈骗短信,诱惑参保人员拨打所谓的“社保机构”电话,骗子在解读一系列“社保新政策”后,诱骗参保人员的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实施诈骗 。


防范提示不要随便点击或拨打短信里的不明链接和电话。凡收到这类“好消息”,可随时拨打服务热线12333核实,或者也可以就近去社保服务中心现场询问。



骗术二:社保账户被冻结

施骗手段:正如案例中所提到的,骗子以社保卡(医保卡)欠费被冻结为名,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等相关内容,引诱参保人员利用自动取款机进行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社保机构不会电话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也不能以转账到某个特别账户的方式,让“冻结”的社保账户解冻。续缴保费只能通过官方窗口,或将保费存到参保人自已的银行账户上,然后委托银行自动代扣代缴。



骗术三:“优惠政策”做诱饵

施骗手段骗子冒充社保机构工作人员,以“优惠”的参保政策为名,通过电话告诉参保人社保卡推出新的优惠政策,让其去银行转账办理领取相关优惠政策的手续,以此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办理社保卡需要本人携带相关材料前往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社保部门不会通过电话的方式告知参保人办理相关业务。



骗术四:伪造虚假文件

施骗手段:骗子假借社保经办机构名义,伪造虚假文件向参保单位及个人发放,以社保基金账户变更为名,要求参保单位和个人预交社保费,直接将资金转入某银行帐户实施诈骗。


防范提示:有关社保的新政策会由当地政府,统一对外发布,收到类似要求转账的文件或通知,应拨打服务热线12333核实,或就近向社保经办机构咨询,核对真假。


如果收到此类短信或电话

一定要提高警惕

加强防范意识

及时向有关部门核实

谨防上当受骗

发现受骗应及时到公安部门报案

切不可透露个人账户信息及身份信息

更不能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



骗子之所以“趁虚而入”

是因为社保卡的强大功能

您知道吗?它未来将实现102项功能

所以,为了您的财产安全

请一定要保护好社保卡!


更多↓↓

实用!原告拒不到庭按撤诉处理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法:借款合同中约定律师费由违约方支付的明确答复

确立恋爱关系后的17个法律问题,不可不知!

法院认定离婚期间一方借贷为共同债务的裁判规则


来源:广州日报、央视社会与法

编辑:傅德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