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好文!中国正式远离暴富时代!

2017-05-14 贝爷 上海新楼盘资讯


热文推荐:

汇总!上海2017年以来新盘!(含单价!建议收藏!)

当下的中国阶层已经固化,是不是危言耸听?

重磅!房地产“大杀器”来了!会跌么?

利好!日本签证新措施:有上海房产的不用开具在职证明!!

细节!你的微信名暴露了你的阶层!

残酷的现实!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

揭秘!上海东站为啥选址浦东祝桥?

可怕!你热衷的《人民的名义》,阶级固化竟这么严重!

真正麻烦不是房价,而是35岁以后你还能干嘛?




中国的“暴利时代”正在彻底远去! 所谓“暴利时代”,只存在于产品短缺、信息不畅、需求粗放、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存在了!


者:钟伟

来源:宏观经济评论(ID:hgjjpl)

在苏东解体之后,全球化风起云涌,中国很好地利用了这个二战以来,对大国而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迅速崛起为全球重要力量。中国民众也在短期内基本摆脱贫困,积累了惊人财富。当下在中国涌现了一群千亿富豪。世易时移,随着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的三重变迁,最富裕的这代中国人正在逐渐离我们远去。在未来中国,再度狂风骤雨般书写财富神话的机会,如过江之鲫般涌现的土豪群体已是过往,轻易实现人生小目标者可能逐渐寥若星晨。


我们罗列了十个理由,解释为什么最富裕的一代中国人在远去之中。


  • 一是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期已经过去。


个人财富的积累取决于国家经济的兴衰,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令人眩目。回顾1997年东亚危机至今的20年,中国经济体量大涨:1997年之时中国GDP仅为7.85万亿元,当时人民币汇率为8.28,折合约9500亿美元,人均仅774美元。这大致仅和目前的乌干达等非洲贫困国家差不多,离当下的越南、印度都差得远。到了2016年,中国GDP已比1997年增长了近10倍,折合约为11万亿美元。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日、德、英三国的总和相当。中国富裕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而涌现,人类也随着中国迈入现代化、城市化国家而取得了显著的减贫成绩单。过去20年,扣除掉中国的脱贫人口,地球的贫困人口变得不是不少,而是更多。


请不要忘记,在1997年,中国虽然在当时是一个充满蓬勃活力之地,但其经济实力,仍然仅可归属为全球倒数的低收入国家。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中国重新复制爆发式经济增长。


  • 二是中国人民币大发行的洒钱阶段可能已一去不复返。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感叹货币如潮水一样涌来。在过去20年中国央行所发行的人民币规模,折合成美元,可能比地球上所有其他经济体加总起来还要多。这种快速发钞可能顺应了中国货币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可能存在着以超长周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支撑和强化了超长周期的经济增长。

在1997年之际,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仅为9.1万亿,相当于当时GDP的115%,而到了2016年底,M2已是155万亿,相当于GDP的两倍。如此超级货币周期恰好搭配了史无前例的庞大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保证了中国物价指数CPI的中枢水平不升反降。这一点可能和普通民众的直观感受相悖。


在90年代中国还是很容易遭遇5%以上的物价涨幅,而近年来,3%的CPI都不多见了。庞大而廉价的消费品滚滚而来。这种发钞节奏,决定了存钱不如借钱,借小钱不如借大钱,冒险者迅速攫取了谨慎者的财富。在未来,我们已不能指望央行再度任性发钞。


  • 三是中国最惊人而无度的行业暴富机会已消退。


回顾1997年,中国还不存在市场化的房地产行业,私家车对绝大多数国人而言还是个奢侈的梦想。20年间,从攫取矿业等资源,到房地产开发等人脉和资金密集行业,再到IT和互联网等科技英雄时代,挖矿的、盖房的、用网络开全球地摊货的,以及少量做制造业和消费品实体的,构成了中国富裕人群的基本特质。

由于金融业没有掌握在私人部门手中,因此金融业的暴发户反而不是那么庞大。投资回报率在中国迅速走低,2012年之前,中国投资回报率ROE估计在12%-18%之间,而当下扣除金融业之外,中国实体经济的ROE约为7%。


不仅如此,经过4-5年政策刺激的高科技行业,也蕴藏了巨大泡沫,这些泡沫在已经破灭、有待破灭和深度破灭之中。中国进入了低利率时期的优质资产荒困境。在未来,人们很难指望中国还会涌现凭胆气耍流氓拉关系就能搞定的暴利行业。


  • 四是中国人最显著的收入增长期似乎也已远去,涨工资越来越难了。


过去20年是中国普通劳工收入增长最显著的一段岁月。从国家的角度看,1997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只有1400亿美元,而现在即便是告别了2014年的外储高峰,也还是有3万亿美元外储的,涨了20倍。


从工薪族的角度看,1997年城镇职工大约7亿人,当年工资总额9602亿元,折合年工资收入仅为1380元,月薪也就120元。到2016年估计城镇职工约7.9亿人,工资总额达12万亿,折合年和月工资分别为1.5万和1250元。上述数据可能和普通民众的直观感受不一致。


尽管如此,从不太靠谱的数据看,20年中国经济增长10倍,职工工资也增长了10多倍。其实当下普通工薪族月薪在3-5千,京沪等一线城市中位数月薪大约为1万元。普罗大众尚且如此,中国富裕阶层的财富积累显然更为惊人。万元户已作古,人生小目标才有些气魄。在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远去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收入增长必然随着经济成长回落的大势而不再汹涌。


  • 五是中国最蔚为壮观的资产价格膨胀可能也已接近巅峰。


中国人资产配置日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银行储蓄之外,中外房地产、股票、理财、艺术品等纷至沓来。在各种资产价格膨胀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楼市和艺术品市场。


1997年,中国还无所谓房地产市场,2000年前后,京沪市区的商品房价也就在每平米四五千,现在则动辄10万,一线城市房价足足涨了15-20倍,全国房价的普遍涨幅也不会少于10倍。过去20年对待中国楼市唯一的正确方式可能就是买买买。当下可能很少有人有勇气或机会再重新开启这样的模式。艺术品市场更今非昔比,甚至造就了大量泥沙俱下的文玩骗子。


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很可能不是工资收入差异造成的,而是是否买房置业拉开了贫富差异。你若在一线城市有两三套房,基本就迈入千万富翁俱乐部。当中国的房价等资产价格到了今天的高位,在未来,中国资产价格很可能不是令人艳羡的,而可能是蕴含风险甚至陷阱的。

  • 六是中国家庭部门最轻松的税负阶段将迅速成为过往,税收和死亡是必可避免的趋势。


和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家庭部门的税负是非常轻的,这个基本事实可能许多国人并不认同。中国税制的特点是名义税率重,实际税率不重;所得税地位不重,流转增值等间接税税负过重;企业税负重,居民税负不重、相比工薪阶层,巨富阶层的税负可能更为轻微。


过去20年,从GDP初次分配看,企业占20-25%,家庭部门尽管占比下降仍占近60%;但从税收占比看,企业贡献了近70%,家庭部门贡献仅约12%。直到2016年,中国政府征缴的个人所得税也仅刚突破1万亿元。高收入人群的税负过轻和敛财过速是平行的。如果企业税负无法更沉重,那么家庭部门的税负必然显著增加。


在未来,涉及个人税负的“三重门”将陆续出现,即遗产税,房产税和更完善的个人所得税。无论如何,家庭部门税负整体过轻,结构失衡的状况无法延续。


  • 七是中国人力资源最廉价高效的积累阶段可能正在远去,尽管中国政府仍然苦苦坚持。


当下中国的富裕人群,按照1997年之前大学毕业算起,大致是40向上的年龄,更年轻的富豪群体暂时还不是主流。很幸运的是,彼时在中国的中学和高等教育还是非常便宜和高效的,贫苦子弟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多多。


而当下,中国教育不公现象似乎在抬头,重点中学的入门竞争,国际学校的遍地开花,高考招生的奇特录取线,漂洋过海的中国学子,使得从教育层面开始,社会阶层的纵向流动已很不顺畅。从城市给排水本科的王石,到双学士的姚振华;从会讲英语的马云到会写程序的雷军、张晓龙,中国教育体制使得无数中国少年获得了良好教育,成就了自身的人力资源。精英式而非大众式的教育理念,对实现这一代人的财富梦想功不可没。


在未来,尽管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大众化程度,但中国父母将孩子从婴幼儿抚养到大学生的成本已大为提高,教育公平造就财富英雄潮在弱化。


  • 八是中国最节俭的一代人在谢幕,新生代能花不能挣的迹象逐渐显露。


中国人传统上爱储蓄,1997年,中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仅为4.6万亿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城镇职工3年多的工资;2016年底估计居民储蓄已接近60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城镇职工5年的工资。如果考虑到房产,除储蓄之外的金融动产,那么中国人在过去20年积累下来的财富更为庞大。考虑到庞大财富的积累早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的门槛,这个财富存量总体上是依赖节俭和储蓄而成。


但总体上中国家庭部门的储蓄率已在下滑之中。舒适的成长环境带来更强安全感、更强依赖心的新生代,他们花钱多过挣钱,追新逐异多过勤俭节约。在未来,中国人不太可能重复过去20年的高储蓄,甚至已积累的庞大财富都有可能被逐渐消耗。老龄化和新生代共同催生日益临近的坐吃山空。


  • 九是中国贫富悬殊最为惊人反差的世代不可维持,旧格局必将被打破。


中国最富裕群体的形成可能有两层含义,富裕感的一种含义是,业已涌现的富豪,多半经历了人生从苦难走向富裕的艰难历程,贫困记忆和富足现实给其强留的幸福富裕感,这和浸泡在蜜罐中长大的群体,所感受到的富裕迥异。富裕感的另一种含义是巨大的贫富悬殊。


2016年,中国最富裕的10大富豪拥有1.2万亿元,而他们的公益投入为230亿,除了马化腾先生和何巧女士之外,绝大多数中国富豪敛财之心压倒了一切,甚至不放过他们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中国120万人拥有中国家庭部门全部可投资金融资产的37%。贫富鸿沟触目惊心。在未来,随着政府推动社会公平进程,食利阶层难以长袖善舞。


  • 十是中国所经历的伟大而幸运的时代,在快速划上句号。

过去20年,人类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全球化时期,中国抓住了改革开放的良机。特朗普现象的出现,及其在欧洲可能蔓延之势,都标志着这个伟大而幸运时代的终结。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即便尚未终结,其内涵和形式也一定已发生了重大改变。中国最富裕的这一代人的崛起,既依赖个人奋斗,但更大程度上是发了“国运财”,圈了块地、占了个矿,钻了个法律的空子的模式不能不终结。即便全球化在碎片化,孤立主义在抬头,中国崛起之势难阻。但这已不意味着中国已有的老式富豪可以延续其敛财的陈旧模式。


回顾20年世事变迁,很可能最富有的一代中国人在逐渐远去,人们怀着复杂的心情旁观他们。深刻的时代烙印,和并不足以驾驭庞大财富的有限心智,使得这一代富裕阶层可以得到普罗大众的羡慕,但难以得到公众的追随和认同。最富裕一代中国人的整体形象支离破碎,光怪陆离,他们拥有庞大的财富,但不太可能赢得同样巨大的尊重。如果王健林或者马云老去,远去,会有人为此唏嘘吗?很难。引领中国未来富裕群体的灵魂人物,尚未出现。


延伸阅读


王健林首次公开发家秘籍,

光胆量跟智商就能甩别人一百条街



近期,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家讲堂,发表了“创新与竞争优势——以万达为例”的演讲。



王健林在现场分享了万达的成功秘诀并表达了集团的雄心壮志,在演讲中,他语言风趣幽默,多次语出惊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64slcwc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你说创业要有什么建议或者说是我的体会,我在有一次演讲当中,在中国我讲了一句话:


什么清华大北大,不如胆子大,

现在我也告诉你,

什么哈佛耶鲁不如自己敢闯!


因为机会是闯出来的,哪有算出来的,你首先要敢闯敢试。


企业成功以我自身的经历和我看过这么多,因为我接触这个层面应该都是成功企业家,我算是一个创始,跟几位企业家创立了一个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叫做顶级企业家俱乐部,现在有接近五十个人,那跟这些每年开四次会,可能还有些活动见面基本都是成功企业家,主要是民营的,看到可能都是成功的从我的朋友、我自己的体会当中一个最最最重要的体会就是敢闯敢试,这不是我现在创新的。


300多年前、400多年前古人就说了这句话,富贵险中求,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想创业成功,你有把握没把握都要去试,绝对有把握,那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呢,所以我不是说了嘛,


如果你十个朋友告诉你说都能做你千万别做,

三个朋友告诉你说可以做,七个人说够呛,你就去闯去试,

可能会失败,失败的再来,你有成本,你年轻。


所以为什么企业都是越做胆子越小,越大的时候创新精神越缺失,这是成正比的。


当然了也不是盲目的,最好做一点小成本的,资金不是太大的正确视眼,如果你要是回去中国创业,那我觉得机会蛮多的,在美国我不太清楚,因为我没有生活在那个地方,所以我给里一个建议就是最好的一个建议,胆子大一点,胆子大一点比什么都强。


企业家精神,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两条标准:一,创新或者叫做敢闯、敢试!二,坚持精神。


凡是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卓越的企业家都接近生命力,什么意思呢?


自己相信自己这个故事,相信我能做成,

失败五次、十次甚至更多次也不怕,

接着再弄,接着再干,还真就获得成功,

这个路上就站起来了。


如果没有这种坚持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没有这种执着,或者坚信不可能成功的,这个人太圆滑了,或者说太容易放弃了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


具体建议也说不上,就这两点告诉你,

敢闯!

坚持!


抛开各种江湖流传的背景和关系

光这头脑和智商就能甩别人一百条街,

首富就是首富,不服不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63vrffc2&width=500&height=375&auto=0


以下为王健林亲述:


其实我说这话不知道大家信还是不信,可能我身边的人更多会信一些,我人生的信仰是:创建一个世界型的优秀组织,要做一个很大的公司,世界级的公司,赚特别多的钱,然后我有这么大的能力,来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活,因为无论你有再大的本事都得死,就像一位同志说的话,早死晚死都得死,所以说我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就是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在帮助别人当中自己心情愉悦,也可能长寿,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也是人生的信仰。


:王健林你在创业开始,那几个比较大的转折点或是很难熬的时候是怎么度过的?


:我是一个军队的团职转业干部,转业到地方,做了一个处级干部,一个区的办公室主任,我觉得还年轻,不安于现状,就辞职下海了,就去做生意了,当时注册资金也没有,是借的五十万块钱,实际上不是借50万,是借一百万。


:那时候跟谁借那么多钱?


:跟一个国有企业,但是他说你找个担保,担保这个钱就扣一半,好,变成五十万,一百万,只能实际动用现金50万,拿这个就开始做生意,可能当时懵懵懂懂,选的这个行业比较准,就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做房地产。


那个时候1989年,中国城市化还没有开始,可能说我幸运的是这个国家的大趋势,中国由一个多亿人的城市人口,现在变成六亿多城市人口,城市化大量的集聚,现在每年十几,二十亿平米的新开工量,当然在这个大的蛋糕中,可能我很容易发展,所以就发展比较快。


当初我觉得印象比较深的几个事情,一个就是我成立公司以后,没有开发指标,你们可能现在无法理解,那个年代,有钱不行,还得有计划指标,就是有钱票,还得有粮票,计划指标由谁来核发呢,由国家计划委员会,那我这种就像私生子似的公司,是没有计划指标的,当时整个大连市区,有三个公司有国家计划指标,都是政府的,那我怎么办?


我还有三十几个弟兄,我还得吃饭,所以你就得琢磨,你得敢于去琢磨,敢于去求人。我就去找到一个当时国有公司的老总,这个人我以前认识他,他当过兵,我就跟他商量,能不能借你点指标,他说借是不可以的,这个要犯错误,那我说怎么办啊,他说我可以卖给你点,我说这行,但是我现在没钱,咱们签个东西,比方说开发完项目还给你,这样一年,他也算帮我忙了,当时就卖给我两万平米的指标,这个指标不能用我的名字,还得用他的名字。


好了,有了指标以后,那我就去找规划局申请要地,要开发,规划部门说,不能给你,这种公司没有计划,那怎么办,我又不能等死啊,然后我就反复去求,后来他们就跟我说,好,你不是想干吗?


市政府的北门,就有一片棚户区,这个棚户区呢,是请了三个市里面的大公司去开发,它都不干,一个公司进去一算算账,赔钱,走了,可能密度比较高嘛,再算个账又赔钱,都不干,就给我,我说我干,因为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片地大,够我们吃好几年的,我说我干。


我就当着局领导面我就拍板,我说我干,先告诉你啊,可是三大家都没干啊,我说不怕我干,我就回来挺高兴,跟我的员工开会,我说咱们有活干了,他们就问哪里,我说我开的一个小区的旧区拆迁,那个时候全国1989年,没有旧区拆迁这个概念,他们一听说,昏了,说三家都测算亏损,我们怎么能不亏损,我说他们当时测算当时大连市最高房价,一千零几十块钱,我说我卖一千五,那不就挣钱了吗,他说你凭什么卖一千五,最贵都一千,那我就动脑筋想办法,把他忽悠成一千五呗(笑),那怎么办,就逼得我们。


其实我们公司的创新之路,就应该说萌芽,从那开始,凭什么卖,好,第一当时的户型设计,没有明厅,明卫生间,没有这个说法,我们把它搞成明的,带窗户的。


第二呢,当时建房子没有卫生间的,那个时候国家有规定,县团级以上干部住房允许配建卫生间,我就没听那一套,我就给他建了卫生间了,还有组织来查我,要我提供购房者名单,是不是都县处级,我也没提供,反正我的公司也不归你认任命,也不能把我咋地了。


再当时想了,上个铝合金窗,当时呢,刚生产出来一种门叫盼盼防盗门,九十块钱,还是八十块钱一档,我说这个东西好,比木头那个门稍微结实点,我们就把这个东西弄上去,整个加个建筑成本,一个平米增加几十块钱,算起来才增加几十块钱,那个时候成本很低了,开发就是几百块钱的成本。


最后我们把这套东西说完以后,然后我又想了一点,就是借助电视,我就当时想,想了一个招儿,怎么把它推广出去呢,那个时候不兴做广告,我就赞助一个电视剧,八万块钱,港台电视剧,当年89年,90年特别火,我就去跟电视台谈,我说能不能弄个电视剧,冠名我的赞助给钱,他们觉得挺新鲜,还有人愿意拿钱来,行,冠你名。


我就在这个电视台的,每个电视台的播放一集当中,就插这么点东西,居然一下子火遍大连,这个房子还没等开工,刚开工,一个月之内,一千多套房子一扫光,而且居然是按照我当时定的一个价,一千五百八十块,创造了记录,这第一单一下子就觉了心了,而且从此也创造了一个模式。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就是旧城拆迁改造,从此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别人都不敢去的旧城,我就全去,因为旧城有个特点,在城市中心区,人口比较密,你只要设计房子好卖,这算一个创业的小故事,可以说我下去的第一年,就掘得这第一桶金。


:这次赚了多少钱?


:当时这一单毛利润大概接近一千万,扣了乱七八糟,把税全去,可能也有个七八百万的利润。说穿了就是什么呢,你要想赚钱,你就一定要做的跟别人不一样,要跟别人做的不一样怎么办?就要动脑筋。


:你那个时候就不后怕吗?你要真的跟别人三家一样都载了,你不怕吗?


:哎,你看,你反正也没活干,成立好几个月,大家都待着呢,所以我当时讲了一句名言,当时不像现在叫什么房地产,当时叫开发公司,我给大家讲一句名言,叫开发开发,只有开才能发,开都不敢开,就没有个发。


:这个里面胆大加创新,一点也不怕?还是有点吧。


:当时我确实也不是瞎拍,我跟大家商量过,确实我们也跟着拿别人的测算来搞,我们自己也算过一个账,成本就一千二,当时房价一千一,你谁也不敢干了,我就提了一千五,不就有利润空间了吗,那个时候几百块钱就了不起,凭什么提一千五,这不是倒逼机制嘛,我们大家来研究,凭什么提了一千五,就刚才我说的创新。


最后用健林大哥的一句话来做个总结:富贵险中求,敢闯敢干竞风流。




免责声明:此文来自 水木然,版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贝爷(love202love202)删除,谢谢!


扫描关注我们

为你提供上海最新楼盘信息

end

by 贝爷推荐




贝爷房地产研习社全国群加满500人,贝爷房地产研习社上海群加满250人,扫描下图或加贝爷微信(love202love202)拉进群,备注:上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