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残酷!穷人的孩子打破不了阶级固化!纽约时报、BBC揭示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

2017-06-03 南外家长帮 上海新楼盘资讯



贝爷说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有些沉重,又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的现实。

一则是《纽约时报》刚刚公布的一份关于美国大学生的大数据,昭示了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天壤之别。

一则是在BBC播放的一部记录片,导演一开始拍这个纪录片,提出的第一疑问是,英国的社会阶级是否固化了?富人与穷人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是否仍然会延续他们父辈的命运?结果令人唏嘘不已。



遗传的贫穷: 这份关于美国大学的大数据冰冷现实、触目惊心!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很实在的命题。人们相信,通过努力,寒门可以出贵子,逆境可以出英才。


事实如何?


1月18日,《纽约时报》公布了一份关于美国大学生的大数据,将现实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些概念。


《纽约时报》曾用收入五等分位数(income quintile)来定义阶层。从高到低分别为:上层阶级(顶层20%)、上层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下层中产阶级、下层阶级(底层20%)。


不同阶层的子女在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及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差异?


精英学校,大量地被上层阶级占据


顶层1%的人就读的学校:


  • 蓝色:私立、非营利性大学

  • 黄色:公立学校

  • 橙色:19-22岁期间没上大学

  • 灰色:找不到足够信息的大学

  • 绿色:营利性大学


顶层1%是上层阶级中的佼佼者,在美国意味着收入超过$630,000的家庭。


从上图可以看出:


  • 90%来自顶层1%家庭的孩子就读于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且私立学校多于公立学校,且去向大量地集中于US News排名前50的美国顶级名校。

  • 所就读的私立学校,以纽约大学(NYU)、南加州大学(USC)为首,其次是声名显赫的常青藤盟校和其他老牌私立名校。

  • 所就读的公立学校,以有着“公立常青藤”美誉的科罗拉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密歇根大学等为首,其次是印第安纳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加州系等同样享有盛誉的学校。


底层20%的人就读的学校:



底层20%的情况则天壤之别,触目惊心。


  • 超过一半人都没有读大学。

  • 其次是进入公立大学的人,但是为首的已是一类社区大学。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就读于查不到足够信息的不知名大学。


这就是传说中绝望的底层?


残酷的事实不止于此。


专家们通过一份基于数百万份税务档案和学费记录的最新报告发现,就读于精英大学的学生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富有。


精英大学是什么概念?


美国著名的金融刊物《巴伦周刊》2009年根据录取难易程度对美国大学进行了分级。精英大学,指的是80所全美录取率最低的学校,在每年的各类大学排名中都名列前茅的那些。


而这些精英学校,大量地被上层阶级占据。


据统计,有38所美国大学,包括5所常青藤盟校(达特茅斯、普林斯顿、耶鲁、宾夕法尼亚和布朗)在内,他们所录取的来自顶层1%家庭的学生比来自底层60%家庭的学生总数还要多。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顶层1%的学生和底层60%的学生比例最悬殊的10所大学:


数据调查的是出生于1991年的人群,大多为2013届


排在第一的是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2017 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19位。在这所学校里,21.7%的学生来自于顶层1%的家庭,但只有6.1%的学生来自于整个底层60%的家庭。


一些著名的文理学院,如科罗拉多学院、科尔比学院,学生也同样很“富有”。


下面这个图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不同阶层所就读学校的情况。


数据调查的是目前25岁的人群。纵坐标表示父母收入的分层,横坐标表示孩子的大学去向。



来自顶层0.1%的孩子,大约每10名中,就有4名进入常青藤盟校或精英学校,比例40%。这一比例,和最底层里受过任何大学教育的孩子比例差不多。(蓝色框线标出)


来自顶层1%的学生,大约每4名中,就有一名进入精英学校,比例25%。相反,来自最底层家庭的孩子,只有不到0.05%的人进入了精英学校。


这张图反映了“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的趋势。这样的现实有些让人不适。难道未来教育就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然而,情理难容,却也在意料之中。


美国大学早就意识到了这样的情况。美国政府也为了让更多人能受教育做了不少的努力。例如1月3日,纽约州长就宣布今年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费的公立大学教育。


这些年来,大学们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能够帮助助贫困学生实现人生逆袭,并承诺要让越来越多人上得起大学。


可是现实依旧让人失望。


调查显示,在精英大学里,来自最底层40%的家庭的学生在整个学生群体中所占的份额,过去十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一起看看下图。


12年来,不同阶层进入顶尖大学的趋势变化:


事实上,每个阶层进入顶尖大学的机会都没有太多的变化。最顶层的反倒有些上升。


当穷人变得更贫穷的时候,富人正变得更加富有......


在同样的平台上,穷人家的孩子并不会比富人家的孩子差


相比起来,下面这些学校可能是对低收入家庭最友好的学校。


招收最多来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学生的精英大学:


哈佛一位教授在谈论“公平”时曾经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以往的研究表明,不少高素质但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最终没能进入顶尖大学,正是因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的学生想要就读顶尖大学,几乎要支付和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同样的学费。


如果他们拥有同样的机会进入顶尖大学,他们未来的命运会是如何?


调查告诉我们,那些少数进入顶尖大学的学生,尽管面对着其他学生所没有的挑战,最终却依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和同校富学生几乎同样高的工资收入。



上图数据涵盖了1980年-1982年出生的孩子,目前在35岁左右。大多数美国人35岁以后,收入趋于稳定,在收入分配格局上的位置不会再有太大改变。


上面这张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父母的收入,纵坐标表示的是孩子的收入。


先看上面3条相对平坦的彩色线条:


就读于“Ivy Plus”学校(包括8所常青藤盟校和4所常青藤编外成员)的“富”学生,最终赚取的收入超过80%学生;而就读于这12所学校的穷学生,最终赚取的收入超过75%的学生,差别并不明显。


就读其他精英学校或名牌公立大学的富学生和穷学生,也是如此。


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平台上,穷人家的孩子并不会比富人家的孩子差。他们可以打破阶层!


然而,有多少人可以成功实现逆袭?


看看最后一条灰色的线条。


这条陡峭的灰线,代表的是整个美国的孩子。从大环境来看,大多数生于贫困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依旧贫穷;而大多数出生富裕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依旧富裕。


现实是如此的触目惊心。



本文数据参考《纽约时报》报道:Some Colleges Have More Students From the Top 1 Percent Than the Bottom 60. Find Yours。原作者Gregor Aisch等。来自:“WE留学生”



这部9分片子给人的震撼,没有任何电影能比

这是一部纪录片,名字叫做《UP》(人生七年)



这部记录片始于1964年,当时导演找到14个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小孩,拍摄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那一年他们7岁。之后每过7年,导演都会再度采访他们,了解他们的变化。最新一部在2012年播出,那一年他们已经56岁了。


而这一系列的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每个都上了9分。




因为这部历时近50年的纪录片(而且还会继续下去),对于很多英国人来说(BBC播出),这14个孩子犹如电影明星一般知名。他们看着他们从小孩变成中年大叔,他们与他们一起成长、老去。那个小时候很可爱的小孩下一个七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成为了很多人在追踪的问题。


(这是他们21岁时的模样。)


而50年时间里,他们的改变也真的让很多人诧异。


导演一开始拍这个纪录片,提出的第一疑问是,英国的社会阶级是否固化了?富人与穷人的孩子在长大以后,是否仍然会延续他们父辈的命运?


于是他找了4个来自富人阶级的小孩,他们从小就上私立学校,读的报刊是《金融时报》、《时代》杂志:



7岁的时候就信誓旦旦的认为自己以后会上牛津或者剑桥:



还有7个来自穷人阶级的小孩,他们大多住在伦敦东区,上的是公立学校:




还有3个来自中产阶级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良好的教育,而这些小孩虽然不是去贵族学校上学,但也被期望以后能够考上好大学:



7岁时,小孩都已经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点上。


但是当被问及未来,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的孩子,脸上都神采飞扬。宇航员、科学家、教师、赛马骑师......这些是穷人家孩子的梦想,他们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而这在7年后,就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可能会失败。



因为宇航员、科学家、教师......这些都需要你完成大学学业,而14岁已经在上中学的他们,很可能已经看到自己走入象牙塔的希望渺茫——毕竟他们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到好的教育,而他们的父母也对他们要上大学这件事情没有准备与信心。



于是在他们21岁时,导演的第一个问题似乎有了答案。7个来自穷人家庭的小孩里,6个都没有上大学,他们分别成为了出租车司机、建筑工人、搬运工,或者全职家庭主妇:



他们大都没有离开伦敦东区。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职业,他们看似都在重复自己父辈的人生道路。


而那4个来自富人阶级的小孩,分别去了牛津、剑桥、杜伦以及巴黎。他们都仍然在学业中,并认为自己以后会成为律师、记者,总之是“成功人士”。



在之后的30年里,虽然他们的人生多有变数,但都没有跳出各自的原生阶级。


而这14个孩子中,能突破这种阶级桎梏的只有两个人。他们也成为了这部片子里的最大惊喜


一个来自农民家庭的儿子Nick,7岁时,他所上的学校只有一个教室,他的父母都是终生务农的农民。



但他从小就对物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天赋。在14岁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走出这个村庄,才能接触并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于是他努力争取到了奖学金,去了寄读学校。




在21岁时,他考上了牛津物理学系。之后成为了一名教授。



他是7个穷人阶级的孩子里唯一跳出来的,而这很大程度上来自运气——他有天赋,这让他从7岁开始就与那片土地保持了距离。


这验证了导演一开始的预设——英国社会里的确存在着阶级固化的问题,即使这个问题有所缓解或者是个别人能挣脱这个桎梏,但变化也非常缓慢与困难。


14个人也都认识到自己的生活被放入导演的预设里进行检视,因此都想要摆脱被固定在“因为你是穷人/富人,所以你今天是这个样子”的设定里。富人说自己也很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就,而穷人说自己其实也有选择的空间而并非因为家庭贫穷只能如此(譬如女孩们认为自己其实也可以选择上大学、毕业之后也能自己选择工作)




但是,在面对生活给出的选择时,人们到底有自由?可能远比人们想象的少得多。


与生俱来的生活背景以及此背景在你生活塑造起来的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选择。就像那个从小在儿童福利院长大的黑人小孩Paul,在28岁时,他已经在一个冰冻厂做工人做了8年,虽然在7年前,他曾说过自己不会在这里久待。



在他32岁时,他依然在重复着类似的底端劳力工作。主持人一直问他,这样没有发展潜力的工作与生活是否会让他担心。他一直回答没有,并且直言自己就是不想往上走,而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虽然在7年后,他重新去学习新的技能(当时他在学数学,想要成为一名会计),但是不久之后又放弃了。


你成长的环境会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你的基因,塑造着你的思维惯性——我很难离开这里,这样就很好了,不必再向上努力。而且这样的惯性,是在你还未成熟时就已经在你体内发芽,最终很难抗拒。


(三个来自穷人家庭的孩子在28、35岁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不愿意离开、不愿意改变...)




所以即便每个人都有所谓成功的可能,也都可以选择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在你可以开始选择前就已经在影响塑造着你的选择。所谓选择的自由,是发生在这个背景下的。


不过,看着这群人从7岁可爱的孩子变成56岁的发福中年,相信对很多人来说,最大的感触并非来自于政治内涵。


上面说到这部纪录片里有两个大惊喜,还有一个惊喜来自Neil,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孩。


在7岁时,他是那个兴奋的说着自己会成为宇航员的少年。



他的父母是教师,按照他父母的计划,他应该考上一个好大学,最好能够在大学里谋得教职,成为一个更为精英的知识分子。




14岁时,一切看起来都按照他父母的路子正常进行中。但7年后,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他在伦敦成为了一个居无定所的建筑地临时工人。




原因是,他辍学了。一直认为自己会考上牛津的他在失败后,在其他大学待了半年就待不下去了(至于辍学的原因,从56岁时他的解释来看,是因为当时已经有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之后他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1岁的他不知所措,在伦敦打散工、到处借住,茫然度日。



28岁时,当节目组再次找到他是在苏格兰的海岸线上,他成为了一名流浪汉,每天都要为温饱担心,每天都挣扎着不知存在的意义。




35岁,他来到了更偏寂的小镇,有了一个可以暂时居住的公寓,但依然没有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济金艰难生活下去。




当被问及7年之后,他会变成什么样时。他的回答是,最有可能在伦敦流浪。




而被问及觉得自己的人生失败吗?尼尔的回答是:我为了自己活下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就这一点,我就认为它不是毫无价值的。




7年之后,在他42岁时,他的改变再次让所有人惊讶。在饥寒、孤独(他始终没有结婚)和精神疾病中辛苦挣扎了35年之后,他的人生迎来了无法料想到的转折(为了不剧透,这里就不详说了哈)


事实上,其余的每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都上演了不少反转。那个在21岁时在镜头面前紧张、焦虑、不断抽烟,说着“我不相信婚姻、不想生孩子”的Suzy:



却在之后的30年里,过上了与当时预设的完全相反的生活。



再次出现时,她快乐、轻松,谈笑风生。


如此人生意外,在片子里比比皆是。


50年的光阴里,生活毫不掩饰他的残酷与荒诞。片中的每一个人年少时,无论贫富,都意气风发充满幻想,都相信未来藏有宝藏,会某一刻闪出光亮。 


但是,宝藏始终没有出现。慢慢地,片中的男人开始挨个秃头,女人开始发胖,他们的眼睛里再也没有了憧憬和幻想。




梦想的浓雾散尽之后,裸露出来的是苍莽时间里有去无回的人。 剩下的不过是生活而已。




所以最终,这个片子不是某些人的肖像,而是一群人的肖像。它讲述着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并且尝试回答一个永远让人着迷的问题:我为什么成为了我自己而不是他人,我为什么在此处而不是彼处。


敢于去思考这个终极的问题,并且用镜头捕捉了50年的时光。这个9分片子给我的震撼,没有任何电影能够比拟。


扫一扫,关注我们!
为你提供上海最新楼盘资讯!

为你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想!



你可能感兴趣

NEW

最新!青浦葛洲坝绿城·玉兰花园即将开盘,预计单价4.5万!

满满干货!上海5月一手房网签数据汇总!

提醒!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

最新!嘉定2新盘即将出售,价格最高近4万!青浦出来1新盘!

《摔跤吧,爸爸》:要突破阶层,又怎能温情似水!

上海最高贵的64条街道!真正的顶级地段!据说永不拓宽!快看看,你家在附近么?

房价有没有泡沫?会不会暴跌?这篇深度文章给出明确答案!

最新!宝山顾村、嘉定安亭两新盘取得预证!

黄奇帆万字雄文!句句扎心!一场讲话意外泄露房地产暴涨秘密!


任志强:我专门给领导打的电话,他们听了!总得有人替“商住房业主”呼吁一下!

揭秘!人机大战背后,人类正由“碳基文明”切换到“硅基文明“!

深度热文!中国为什么每逢大危机都能力挽狂澜?

揭秘!《欢乐颂2》:为什么越是出身底层,越追求稳定?

重磅观察!北京、广州等超30城限售,最狠限售10年!上海离限售还有多远?!

重磅观察!为什么嘉兴最疯狂?环上海楼市还能疯狂多久?!

嘉兴疯了!超400房企抢8块地!环上海房地产投资,进入最后的疯狂?!

最新!上海出来4张预证!价格区间2.6万-12万!

逆天!七宝商办地楼板价破2.5万!溢价率170%!为啥这么牛?

揭秘!上层社会越来越富的真相……

上海房贷利率或再上调,专家称到2019年或达7%以上!

最新!上海2017年最新落户政策重磅出炉!你达标了吗?

汇总!上海2017年以来新盘!(含单价!建议收藏!)

人民日报:房价怎么走? “刚需”必知的政府调控逻辑!

深度好文!有一种绝望叫房价永远在涨!

揭秘!中产阶级还有多少机会改变命运?

“一带一路”的顶层思维:中国给世界设计新秩序!

深度好文!中国正式远离暴富时代!

阶层固化,谁会被阻隔在财富城堡之外?会是你么?

细节!你的微信名暴露了你的阶层!

残酷的现实!逃离你终将衰落的家乡!

揭秘!上海东站为啥选址浦东祝桥?

真正麻烦不是房价,而是35岁以后你还能干嘛?



免责声明:文章来自南外家长帮、24楼影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勤创作,转发仅供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涉及版权,请联系贝爷(love202love202)删除,谢谢!



1000人房地产群!

扫描下图或加贝爷微信(love202love202)拉进群。备注:上海群或全国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