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东:如何有效运用刻意练习,提升心理咨询效果?

谢东 东方明见心理 2023-12-03

▼·本文字数4000+ | 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01
心理咨询与治疗有效吗?▲▲▲

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从1952年艾森克提出心理咨询无效以来,大量研究由此展开。在Wampold & Imel, 2015《Great Debate of Psychotherapy》(第二版)中得出结论:心理咨询是有效的。这里的有效是指绝对效果,也就是说相对于没有接受心理咨询的人而言,接受心理咨询人员的状况要好得多。

这就给选择从事此行业的人们一个定心丸,大家没有选错行。

但这背后还有一个问题,每个咨询师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每个咨询师的方法、流派各不相同,是由此导致的效果不同吗?

研究证明,尽管各个流派之间差异很大,事实上真正由此带来的差异却很小。下面研究中的原文:“比较不同心理治疗形式,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无显著差异,而情境与关系因素却常常对疗效有中介或调节效果。这些发现表明(1)大多数有有效的和结构化的心理治疗在疗效方面大致相等;(2)患者与治疗师的特点影响疗效,但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师在应用特定心理治疗模型时往往未能捕捉这些特点。”(APA, 2013, p.103)

这句话意味着,在控制了(相当于在不考虑这个变量时)咨询师特征这个变量以后,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真正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如下图:

所以和当事人建立牢固的治疗同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对治疗极其有效。

对于咨询流派,这里想向新手咨询师提一个小的意见:刚入手时可以从人本理论开始学起,因为相对于其他流派,它最强调于咨询关系。从它入手,夯实建立关系的基础,这对未来发展有益。同样,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个入手的好起点,因为它的结构比较清晰,会教给你咨询目标与咨询设置:开始、目标评估与结束设置,这对新手咨询师也是有帮助的。(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作为参考)

既然心理咨询是有效的,那我们就要反省自身:我提供的心理咨询有效吗?

02
我提供的心理咨询有效吗?▲▲▲

很可惜,这个问题相对上一个问题而言就没有那么清晰的答案了。Walfish的研究中发现:(Walfish et al., 2012)

67%的咨询师给自己评“优”;

咨询师平均认为85%的来访者从治疗中获益;

90%的咨询师认为他们的咨询效果高于75%的同行;

没有人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平均数;

可是当浏览某个咨询和治疗模型的知名咨询师的网站,你能看到什么?

会有教育证明、证照、训练证书、治疗模型......

所有的但却没有最重要的一件:咨询师实际疗效的数据。

不仅是在中国,即使是在国外也是一样,没有咨询师报告(至少是我没有见到)有多少人是获益的,有多少人是脱落的数据。

所以,虽然大量的研究表明咨询与治疗的绝对有效性,但在临床实践中, 成功率却很低:

仅有约50%的当事人获益;

接近50%的脱落率;

30%~60%的当事人无法从常规的咨询策略中获益;

5%~10%的当事人发生恶化;

上述数据在不同的咨询理论和模型具有相似性。

但同时,上述的研究数据其实是一个平均水平。事实上,研究证明来访者疗效在治疗师之间存在重大差异(Okiishi et al, 2003),有些人很好的同时,也有人的效果惨不忍睹。那么是由什么决定了这之间的差异呢?

是时间经验吗?

咨询师通常认为他们随着经验积累变得更好。但研究表明,咨询师的自我认知是错的,疗效并不会单纯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的更好。

在搜集了170名咨询师18年接待的6591名当事人的数据汇总,通过分析发现,的确有咨询师的数据在随着时间提高,但大多数咨询师的数据保持稳定,甚至有咨询师出现小幅度的稳定的下降,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继续研究的。

Chow在2016年的研究数据中指出,花费在某一技能上的时间,能够较好的预测咨询师的疗效,所以咨询的技能才是预测咨询效果的最高指标。这同时也引出了一个问题是:我的咨询技能能提高吗?

咨询师不是天生的,但是咨询的技能并不因为你的性别、年龄、经验、流派而改变,这些和咨询技能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的确有咨询师的技能是不断在提高的,所以值得肯定的是:一定有办法可以提高咨询技能!

所以终极问题就来了。

03
我怎样才能提高我的咨询技能?▲▲▲

更好的训练?   

当然一个系统的训练是会有帮助的,比如东方明见推出的“学院π”项目,作用肯定是很大的。但是,训练不是变成有效咨询师的单一条件,即使是在美国相对完善的训练体系,依旧只能保证将大家领进咨询的门,不能保证成为资深的咨询师。

更多的督导?

很多的督导是有一个人和你一起概念化和分析当事人,但较少涉及实际操作与技能上的练习,效果有限。

更多的工作坊?

很多新手咨询师疲于往返各个工作坊,想要通过工作坊的累积来证明自己。但实际上,工作坊就像一个工具箱,交给你一个工具,但如果没有之后的训练,工具的使用依旧不够熟练。

三个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那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Rousmaniere (2017)出版了一本《刻意练习》,在书中,他详细的介绍了自己在心理咨询上的成长之路。在他找不到自己提升的方法时,选择去询问了三位咨询效果良好的心理师,通过他们的经验总结出了几个共同的因素:

● 观看自己工作的录像

● 获得专家的连续反馈

● 练习特定的心理治疗技术

● 评估自己咨询的效果

其实,早在1993年,K.Anders Ericsson及其同事就研究了高深技能者培养之路,发现他们都在坚持刻意地、连续产生紧张和不断修复的过程,旨在打破旧有习惯的平衡状态,不断在新的技能水平上建立平衡和习惯,继而达到技能突破,这种训练就叫做刻意练习。

从此,刻意练习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iller et al., 2007, 2013; Chow, 2015; Tracey, 2014)

04
刻意练习在心理咨询师培养中的运用▲▲▲

刻意练习事实上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为它练习的正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所以我们需要去面对的是有缺陷的,甚至是失败的。

在心理上,我们没有人愿意去面对;在生理上,刻意练习需要的整个生理系统适度的紧张,只有紧张了,在高控制的水平下反复练习,才能形成适应;但同时也不能太紧张,否则太高负载会使练习无效,所以一个平衡点是很重要的。

Ericsson认为,只有在适度的负荷下,相关基因的表达才可能在生物学层面上产生改变,调节系统才会有继发的改变。

这一点在神经生物学上也有支持,在MRI的研究中,从事1小时的刻意练习后,的确可以改变大脑的激活水平,并且,此时的激活区域与行为层面的区域相对应。所以刻意练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或是单纯时间的积累,而是一个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不断挑战自己的练习。

铺垫了那么久的刻意练习,在心理学中的实际操作流程到底是如何呢?

事实上,它有5个步骤,循环进行。

(1)一定要通过录像观察我们自己的工作。

(2)获得专家反馈。

(3)设置微小的递增性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稍高于我们目前的能力水平。

(4)针对具体技术,进行反复的行为演练。

(5)通过来访者报告的疗效对我们的表现进行连续评估。

▼Rousmaniere,2017

刻意练习主要是聚焦于所有模型共同的基本心理治疗技术,比如促进性人际技术:共情、言语流畅性、情绪表达、说服力以及问题聚焦。

当然也有聚焦于与特定咨询理论和模型的有关技能的练习,如:

● 提升助长性人际技术的刻意练习

练习1:临床正念:发展自我觉察体验并处理回避体验

练习2-4:改善与来访者的同调:聚焦于所见、所闻、所感

练习5:心理治疗的热身练习

练习6:培养心理治疗耐受力

● 提升特定咨询技术的练习

练习7:心理治疗师行动/模型评估

练习8:研究专家录像

练习9:特定模型练习:认知行为,情绪聚焦,短程动力

刻意练习是一种修行,需要咨询师的韧性、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情怀。

Ericsson说:”学习不是达到潜能,而是不断发展潜能的过程。”望与大家在前行的路上共勉。


注:此文章根据东方明见“学院π”第二期公开课视频《刻意练习:从新手到专家的修行》整理、排版而成。

作者介绍



谢东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美国中阿肯色大学心理学与咨询系副教授,从事咨询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现为该校美国心理学会认证的咨询心理学博士项目的核心教员,授课内容包括:咨询的过程与技术,集体治疗,家庭与婚姻治疗,咨询心理学基础,心理咨询与治疗见习与实习,职业教育与规划等课程,咨询与治疗督导等。研究领域包括:自我效能,职业发展,人格与人格测验,社会焦虑,儿童性别认同,以及在上述领域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著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参与《大学生心理治疗与咨询》,《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Counseling Theory: Guiding Reflective Practice》 (Sage 出版社),《The Wiley Encyclopedia of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Wiley出版社)等著作的编写。在国内外专业心理学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2008年取得美国阿肯色州心理学家执照。现为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第17分会(咨询心理学),第52分会(国际心理学)会员,任《多元文化咨询与发展杂志》(美)(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杂志编委。


 课程信息 


基于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现状,结合想入行者学习和提升的需要,湖北东方明见心理健康研究所(OI)积极邀请并组织美国心理治疗发展学会(SAP,即美国心理学会29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美国雷德兰兹大学(University of Redlands)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照美国心理学会(APA)和美国心理咨询协会(ACA)研究生培养课程认证标准、大中华地区临床心理学家胜任力标准以及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注册标准,共同研发设计了“东方明见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水平培训项目”。

▼“学院π”项目六位一体的学院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课程为期2年,充分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采用学院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植根于中华文化、遵守职业伦理、专业基础扎实、实务能力强,兼具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生代咨询师”。

▼第一期“学院π”项目合影

目前“学院π”项目第一期培训已经顺利开展,遴选了46名学员。他们经过了大半年的理论学习和技术练习,稳步向前,向具有胜任力的咨询师迈进。

▼“学院π”项目第二期培训报名通道已经开启了,点击图片了解项目详情

扫码添加明见学长


整理|戴昶  美编|吕满  审核|唐小平  编辑|张华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报名现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