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子东时间】拿香港身份证才能叫香港作家?

听书圈儿 2021-02-27


许子东《子东时间》共107期,每期约8分钟。今天起,圈儿将每天三期联播,听书生之见,点评社会热点问题。

拿香港身份证才能叫香港作家?

东北话被捧 闽南语被笑为哪般?

我们迷恋国足带来的屈辱感?

 许子东:各位听众你们好,我是许子东。今天我想跟大家讲讲一个来自香港的文化消息。你们知道的,文化背后都是有政治的,这个到处都是一样。俗话说吧,三句不离本行,我做了三集《子东时间》,今天应该讲点跟我本行有关系的文学问题。这个消息是什么呢?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公众的地方出现了——现代文人的雕塑。他们是文学家,而且是现代文学家。结果引起了社会的争议。

  香港南区的一个区议会,他们花钱建造了一条叫文学径,径就是小路,田径的径。灵感来自于香港的一个学者小思,他写了一本书叫《文学的散步》。他们就把这个散步从比喻变成现实了。在南区浅水湾附近,设了五个作家的雕塑。当然,这个雕塑不是传统的头像,是一些现代派的雕塑。有理工大学的学生,比赛、设计,这么一个很好的事情,没想到却引起争议。

  到底是哪五位作家?为什么引起争议呢?五个作家是:张爱玲、胡适、蔡元培、箫红、许地山。香港有些人在议论,这五个都不是“香港作家”。“香港作家”当然要打个引号。原来在香港文学研究当中,对香港作家有一个非常狭义的,——不是狭隘,是狭义,就是一个比较严格的界定。香港作家,是指你最好住在香港,写给香港人看,最后你的内容还是写香港。但是最重要的条件是,你要是香港人,要有青年的身份证。这个定义说明香港文学研究,大概80年代开始成为热点,其背后有一个本土身份认同的考虑。我们通常都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文学史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一个记载。因此,强调香港文学的本土性,背后其实也是强调香港人身份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努力。

  上海前些年编了一套叫《海上文学》。上海不一样,可算可不算的作家,都统统拉进来,连沈从文也算作海派作家。大家都知道,沈从文是著名的京派作家,非常看不起海派,但是谁叫沈从文也在上海住过呢?他还跟胡也频、丁玲三个人一起住的。但是在香港的做法很不一样,在算香港作家的时候,它是能推则推。张天翼《华威先生》,香港写的;茅盾《腐蚀》,香港写的;箫红《呼兰河传》,香港写的。在香港,你问大学生或一般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是不是香港作家?他们都会摇头,说这是南来作家。

  可是实际上,我想强调的,张爱玲是对香港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如果说鲁迅是对中国大陆内地文学影响最大的现代作家,那么张爱玲就是对香港、台湾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为什么呢?张爱玲在文学史的地位,最简单地说有三点。第一,她是主张写常人,而不是超人,那是一种小市民的历史观。第二,她重旧白话传统,就是五四以前的旧白话传统,反对五四的欧化倾向。第三,张爱玲的作品,比较大雅而不鄙俗,我们知道她最早的小说,发在周瘦鹃的《紫罗兰》上,她后来的全部书都给琼瑶的老公(平鑫涛)皇冠出版社去出。写小市民,重旧白话,雅俗共赏,这个恰恰是香港文学的特点。张爱玲一生到香港三次,第一次是读书,第二次是1952年离开大陆,第三次后来到香港访问,要改编《红楼梦》没有成功。有趣的是,张爱玲在香港的时候,要么没有写作,要么写作就写大陆土改,一点都没有香港。但是,张爱玲一旦离开香港,一辈子都在写香港。第一次离开以后回上海,就写《倾城之恋》、《第一炉香》。最后离开以后,《小团圆》,还是念念叨叨的写她的香港。

  张爱玲以外,许地山对香港贡献也非常大。他在40年代做港大中文系的主任,由于他白话新文学,才在香港获得官方地位,可惜香港人很少知道他。我上课问,“你们知道许地山吗?”他们说,许地山就不知道了,许留山就知道。许地山的《玉官》也是香港写的。香港还有些人在问,他们在香港,为什么不写香港?拜托,《鹿鼎记》是不是写香港?它当然也是香港文学。

  今年的香港书展“年度作家”颁给了李欧梵,也是一片争论。据说李碧华拒绝了,说不愿意在这个时期拿。金庸是身体实在不好。董桥也推。在我看来,这五个雕像也好,李欧梵做“香港年度作家”也好,都是在拓宽香港文学的定义,这是好事情。也许人们对香港文学的定义在悄悄地转变,背后也是香港人某种身份认同在悄悄地变化。当然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蔡元培来香港三年病,最后葬在香港。胡适只是在四处看看风景,说实在话,最大的贡献就是推荐了许地山,因为港大要请他,他自己不来。

  我们一向都说英国人的港督是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反对中国现代革命的,可是非常有意思,胡适、蔡元培到香港,港督都出来接见,都出来见这些哪怕是很短暂在香港的中国著名的文人。想想今天,算了,我就不说了吧,今天就到这里。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点广!

猜你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