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章贡】李勉:郁孤望阙台始建者 唐代著名贤臣廉吏(上)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章贡发布
李勉(717~788年),字玄卿,其曾祖郑王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玄虚。
李勉虽然出身皇室,因为家道中落,所以少年贫困。少年李勉有次客游外地时,曾与一书生同行,书生生病将死时,取出所带金银交给李勉,说“左右无人知,幸君为我葬,余则君自取。”李勉为使他安心而逝,答应了他的要求。然而安葬时,李勉却将多余的金银放入书生的棺材里。后来,书生的家人拜访时,李勉和他们一块打开坟墓,把金银全部交给了他们。
李勉以近属陪位入仕。李勉刚当开封(又称汴州,今河南开封市)掌治安捕盗之事的县令佐官县尉的时候,有个缉捕盗贼的吏卒想试探他,便故意接受了人家的贿赂,又让李勉晓得。李勉召集了吏卒们,说:“有人受了人家的贿赂,我都知道了。希望尔等自首,但不得超过3天,逾期不交代的,你抬着棺材来,咱们再说话。”那个受贿的吏卒故意拖过期限,竟真的带着棺材来见李勉。李勉毫不客气,命令下属拿石灰、荆棘放在棺材里,命令那家伙躺进去,再用铁钉钉上,扔到汴河里。然后向专巡回按察所属州县的按察史汇报。按察史“叹赏久之”。当时,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民居庞杂,曾号称难治。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唐肃宗时(756~762年),李勉任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的监察御史、河南府州的副职少尹、山南西道(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军政长官观察使,人朝为掌管礼乐和祭祀的官太常少卿。受当权宦官李辅国排挤,又出任汾州(治所在今山西汾阳县)长官刺史、河南尹即河南长官、江西军政长官观察使。唐代宗时入朝为京师所在地行政长官京兆尹,又受当权宦官鱼朝恩排挤,出任岭南(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军政长官节度使、滑亳(治所在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汴宋(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节度使。
唐至德初年(756年),随唐肃宗到灵武(今属宁夏),拜官监察御史。适逢朝廷崇尚武功,勋臣依仗恩宠,多不知礼。大将管崇嗣在行宫的朝堂背朝宫阙而坐,谈笑自如。李勉弹劾他,将他拘禁在有关部门。唐肃宗特别予以宽恕,感叹地说:“我有李勉,才知道朝廷的尊贵啊。”升任礼部官员司膳员外郎。
收复西京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后,李勉历任清要职官,升迁4次后任河南少尹。他在担任负责考察州县官吏政绩的观察使时,发现个名叫王啐的武官为人正直,非常能干,便让他代理南郑(今属陕西)县令的职务。不久,王啐遭到权贵的诬陷,唐肃宗颁下诏书,要李勉处死王啐。李勉没有马上逮捕王啐,对众将吏说:“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且连夜上奏章,请求朝廷赦免他。唐肃宗接到奏章后,免去王啐死罪。但是,李勉也因执行圣旨不力而被召回京师处理。李勉进京后,向唐肃宗面奏王啐是无罪的,现在要任用的,就是像王啐这样正直能干的人。唐肃宗了解了全部情况后,对李勉坚持正义、保护贤才的做法予以肯定,授他为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少卿之职,并任命王啐为县令。唐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出朝历任汾州(治所在今山西汾阳县)、虢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市)刺史,改官京兆尹、位高于正官的检校右庶子、兼掌监察之事的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都畿观察使。不久兼任河南主持府政的尹。次年,停罢河南尹,以御史中丞官回长安御史台,又授官掌考察江西州县官吏政绩兼理民事的观察使。
唐宝应至大历年(763-766年间),李勉被贬任虔州刺史时,在赣州城西北部天螺岭(又称贺兰山、田螺岭)上建造郁孤台。台分三层,高14.1米,面积275平方米。“郁”在这里为文采郁郁的意思,“冠冕一郡之形式,而襟带千里之江山”,因高阜郁然孤起,故名“郁孤台”。据记载,郁孤台建成,李勉登上郁孤台,百感交加,他:“登台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 ,而心在魏阙一也,郁孤岂令名乎”因此,郁孤台又曾经更换过台匾,易为“望阙”台,郁孤台从此多了一个台名。
来源丨虔城风流
校对丨袁晓琴
编辑丨钟敏
值班主任丨潘雪原
监审丨许建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