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到中年,如何预防中风?

2017-07-29 吴川杰 神经时间

前几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桂林主任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感慨,这一段话在微信及其他媒体中被广泛转载。事实上桂林主任的这一席话说到了大家心里,让许多人感同身受。



(此截图得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李桂林主任授权)

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肆意的挥霍着青春。转念之间,也许朋友的二胎都在亲切的叫您叔叔或阿姨,您才逐渐意识到人已经到中年,已经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境地。孩子们的拼命发芽长大,伴随着我们白了的头发。同时,日渐下降的体力,隔三差五头痛脑热的让一向从来不吃药打针的您也萌生出「廉颇老矣」的感慨!


不知各位是否清楚,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致死性疾病,并且每年以 8% 的增幅逐年增加。仔细想想,您身边是不是也有人年纪轻轻就得了中风?


与其得病后遍寻良医,不如我们防患于未然。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人到中年,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


所谓的中年,我们今天主要关注的是 55 岁以下的人群;关注的疾病是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内的所有脑血管疾病;关注的预防中风方法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可以改变的方法,而遗传等不可改变的因素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


先卖一下关子,您先思考一下,我列出 8 个可能与中风相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不运动和肥胖。这 8 个您觉得那个与中风的关系最大?或者说假如您有以上 8 项的哪一种得中风的风险最大?

……

……

这是 2016 年发表在 Lancet 杂志的 INTERSTROKE 研究,该研究在 2007 年 1 月 11 日至 2015 年 8 月 8 日期间纳入了包括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中东及非洲共 32 个国家,共 26919 例受试人群。


通过统计学模型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因素这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约 90% 的中风风险。


但是这是针对的所有人群,包括 55 岁以上的和 55 岁以下的人群。对其中的亚组分析表明,这 10 个危险因素可以解释 55 岁以下人群 92.2% 的中风风险。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


  1. 单独对 55 岁以下人群的亚组分析,因为纳入人群的异质性,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偏倚;


  2. 说实话,一下子提出了 10 项的危险因素,对一般人来说,让大家遵守的可操作性太差,我想很难有人能够把这些危险因素都控制好,如果有部分做不到,是不是不少人就会破罐子破摔,继续放纵自己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上个月发表在 stroke 杂志的一项研究。这是一项来自于德国,专门针对 55 岁以下人群中风风险危险因素分析的大型人群研究。

现在公布一下最初提出问题的答案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不运动和肥胖,这 8 个危险因素,排第一位的是不运动(low physical activity)。不运动与 59.7% 的卒中相关。排第二位的是高血压,与 27.1% 的危险因素相关。再次是饮酒和吸烟。


其实,这里面最让人震惊的是运动与卒中的关系,这也是大家最容易做到的,且最有效的预防卒中的手段,每天走走路,骑车上班等都可以让卒中发生率大幅下降。


之前,我在另外一篇微信小文 《今天我们来谈一些比吃药治病更重要的事情》中已经谈过:骑自行车上班,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日常行为,可以让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下降 46%;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下降 45%;癌症死亡率下降 40%;全因死亡率下降 41%。运动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啊。


另外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是饮酒,估计大家都有印象说少喝点酒有好处什么的,需要告诉大家的是本文所说的饮酒,英文是 Heavy episodic alcohol consumption,定义是每月饮用大于一次且含酒精 5 个单位以上的饮品。


换算一下,一斤 52 度白酒相当于 15 个单位的酒精,也就是可以说,每次喝酒超过 3.5 两,每月超过 1 次,就算是 Heavy episodic alcohol consumption。大概说明白了吧,其实要求是挺严格的。


最后,上述 stroke 的论文表明,把不运动、高血压、吸烟及喝酒这 4 个高危因素合并起来可以解释约 80% 的中风风险。换句话说,您只要做到常运动、控制高血压(如果血压高的话)、同时不吸烟不喝酒,那么您中风发生的风险将大幅的下降。


说到这里,不知道各位是够明白了,人到中年如何预防中风?


对,很简单,就是常运动、控血压、不吸烟、不喝酒。当然如果能把其他的方面也做到更好,如果做不到,退而求其次,也一定要做到以上 4 点。


当然,如本文开始桂林主任所述,认识一位靠谱的脑血管病医生,做专业的咨询和体检,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也是不可代替和非常重要的!


最后,愿看到本文的所有人都运动起来,预防卒中,保持健康的身体,不辜负那些一直期待我们的眼神!


声明:本文为个人文献学习的总结,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集体和官方的意见,也不可作为任何证据使用!


作者:吴川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编辑 | 陈珂楠

投稿及合作 | chenkn@dxy.cn

题图来源| shutterstock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