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 | 绒花开不败

梁安琪 中国服饰
2024-08-30


即便工业化机械生产早已代替了手工作坊成为时尚行业的主流选择,但近些年,“非遗”的浪潮重新涌起,时尚界对这些文明瑰宝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故《中国服饰》2024年度开启全新“看见非遗美”专题,希望为行业及社会提供关于中国非遗传承与创新的启发,引发这个时代关于东方美学的情感共鸣。当这些有着千百年历史、历经数代薪火相传的非遗被拂去时光的尘埃,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即使斗转星移,也依旧意趣盎然。当现代服装与传统非遗碰撞出火花,功能与美学的融合就具有了创新意义。在本年度专题中,我们转换设计语言,重新审视时尚的可能性。

绒花,又称宫花、喜花,是中国的传统非遗技艺之一。绒花,也是装点中国女子之美的传奇首饰。据文献记载,绒花最早起源于唐朝。因其艳丽鲜美的特点曾红遍唐宫,身份尊贵的妃嫔争相佩戴。绒花由天然蚕丝制作而成,表现力非常丰富,可以打造成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形态,以头花、胸饰、帽花、摆件等形式出现。

指尖摇曳的东方美

由于谐音“荣华”,外加毛绒绒的触感和富丽丰满的造型,绒花也被当作富贵吉祥的象征。明末清初,绒花从宫廷流传到民间,风靡一时。普通百姓家遇到婚嫁喜事、春节、端午和中秋时,必戴绒花,以祈求平安如意。

时至今日,我国部分地区在遇到重要节日时,依旧会以绒花作衬,用以添福气、讨好兆。绒花制作技艺要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手工完成,无法通过机器来量产复制,所以对于制作者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要求极高。

绒花的原料并不名贵,仅需要利用丝绸的下脚料和紫铜丝即可。但是这些简单的材料,需要经过复杂的9道工序后才能变成精美的绒花成品:炼丝、染色、晾晒、勾条、烫绒、打尖、传花、粘花和包装。 

在机械化大生产的冲击下,绒花由于成本高、产值低、样式老套、缺少传承艺人及制作工艺过于繁琐等因素的制约,呈现出生产规模不断缩减,绒花艺人离散和技艺荒废的濒危状态。2007年3月24日,绒花制作技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2009年,北京绒鸟(绒花)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旧时风物的新面貌

得益于公众的关注和诸多文化群体的保护,绒花正以富丽丰盈的东方风貌展现在时尚行业面前,越来越多的中国独立设计师注意到了它的美学价值。它以一种优秀文化元素的形式出现在独立设计师品牌中,为服装造型增添灵动新姿,展示着中式美学风格的传承与不断演进。多年前,留法多年回国的设计师魏东辉(Jacques Wei)就被电视剧中古代嫔妃头上佩戴的精致绒花装饰所吸引。时隔多年,他在一家买手店接触到了由国际品牌推出的绒花工艺胸针,绒花拿在手里那种轻盈而坚韧的触感与他脑海中摇曳数年的花影相互交织。 于是,魏东辉携手江苏省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赵树宪合作打造了一件“南京绒花坠饰连衣裙”。“服装上面点缀的这些绒花像树叶一样,变化很多,黑色与蓝色的渐变呈现了低调中的惊艳,看起来很高级”。赵树宪对此次合作非常满意:“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让绒花在当下拥有了很多抵御世事变迁的立足之本。” “非遗传承如果要符合当下社会语境,必然得有一定的当代性。所以服装设计师要把这些传统非遗重新演绎,换一种思路去打造它,让现在的人认识它、了解它、喜爱它。”魏东辉说。

图源:VOGUE中文版

越过料峭寒冬,初春芳草连云。在2022年早春绒花配饰系列中,M essential品牌携手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绒花,构建了东方新语境。“我生于这片热土,东方精神一直在血脉中自然流淌。”品牌设计师马凯说,“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将中国非遗转化运用在现代时装设计上是我应尽的责任。我把绒花引入作品中,一方面是作为品牌标志性工艺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对我生前喜爱佩戴绒花的外婆的思念。”

“SHANG XIA上下”品牌更是将绒花带入了巴黎时装周秀场,绒花胸针以清新色彩与创意设计,赋予经典绒花工艺现代活力。通过花卉的色彩、植物的寓意,以东方美学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极高的艺术造境。

一朵看似小巧精美的绒花,点缀的不仅只是云鬓间的一抹艳丽,其中还蕴含了中国人的高级审美,重新涌动着东方美学,再次深深根植于中国人心中。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不断通过“服装”这个最易被大众触及的介质让绒花走进大家的视野。在这股年轻力量的浇灌下,绒花有了新时代的创新与传承。未来,也必将会花开不败,馥郁长承。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

          《中国服饰》                      2月刊扫码购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服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