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星石投资江晖"公奔私" 十年,只专注一个策略一个产品

2017-07-24 吴君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2007年对中国私募基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掀起一轮大牛市,引来不少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纷纷奔向私募,他们在10年时间里成了行业的中流砥柱。曾任职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湘财荷银基金的老公募人士江晖也在这一年选择“奔私”创业,成立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如今,星石投资的管理规模接近200亿。


事实上,星石10年只是专注做了一个策略、一个产品,“扎根一厘米宽、在一公里深的地方耕耘”。从初出茅庐时6000点空仓逃顶,然后花费多年精心打磨投资策略,再到大牛市来临满仓出发获取收益,震荡市中狙击消费板块,等等。10年投资岁月,经历蜕变和磨砺,但江晖内心总是执着坚定。


就像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说的,星石10年一直在打磨在A股获取绝对回报的能力,希望做一个能够有持续稳定回报的好产品,投资性价比很高,就像德国产品一样。

 

老公募“奔私”创业  “首秀”逆市创造正收益

 

像《激荡三十年》描述的那样,一些后来能立足市场的企业,最初都需要一群敢闯敢拼的人,他们拥有创业的激情。据杨玲回忆,最初创业他们担心过私募的正规性,但时任博时基金基金管理部总经理的肖华发出了“公奔私”第一弹,并成功借助阳光私募的模式募集资金,给了他们信心,“深国投的阳光私募模式比较成熟,信托做管理人,私募担当投顾,同时有托管行和交易商,照顾各方利益,客户信赖,传播广。我们经过各方调研,咨询法律人士、银行人士等,就打算铺开摊子干。”


江晖在2007年2月辞职,找了第一批合伙人,6月成立星石投资,组建团队,包括基金经理、研究员、交易员、运营等,“当时我们在私募中算是队伍比较强大的,有11、12个人,看着很整齐,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能稳定地、终生地干,只要把业绩做好,不需要像公募那样经历股东、管理层的轮换。”杨玲说。


2007年7月30日,江晖在创立私募后的第一只产品,由于牛市的氛围,深国投的客户群体,和江晖在公募的号召力,最终总共募集了1.5个亿。彼时,上证指数已经冲上了4000点、5000点,在牛市的尾巴上,刚刚诞生的星石投资开始了“首秀”。


然而,在他们刚完成建仓时,大盘到了5000点左右,担当基金经理的江晖面临抉择,到底是顺应市场继续加仓往上干,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远离群体性狂热?江晖比较擅长看大盘中长期趋势,他发现当时30、40个大类行业中大部分行业景气度下行,只有农业、煤炭等少数几个上行,显然大盘的基本面趋势已经没有了,就算上涨也是强弩之末,所以他毅然决然在左侧将仓位砍掉了大部分。到市场飙到6000点,星石的股票仓位几近为零。


随后牛市轰然倒塌,星石产品成为少数逃顶的“幸运儿”之一;同时,在市场反复下跌过程中,星石坚定不入场。“当时客户压力很大,但我们觉得基本面趋势还在下行,全球金融危机还在持续爆发,国内经济也难以保全,坚决不抄底。”杨玲说。


2008年,市场上只有6只私募产品获得正收益,其中包括星石全部产品。那一年,江晖的私募“首秀”在力顶压力的情况下,受到瞩目。

 

星石蜕变破茧重生精心打磨获取绝对回报能力

 

在十年时间里,星石投资的投资理念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的蜕变,“1.0版本”是看大盘趋势、控制仓位和回撤,“2.0版本”则是放大对回撤的容忍度,保持较高的仓位,更多通过抓取板块机会来获取收益。在追求私募绝对收益的道路上,江晖一直孜孜不倦。


2008年下半年大盘最低跌到1600点,星石投资在1800点再度进场。2009年市场迎来“四万亿”反弹行情,星石投资一度将仓位加至80%,把握周期股的机会,然而觉得行情不可持续,很快又撤回来了。“当时我们有个执念,就是想要控制净值的最大回撤,一旦跌下来就不做了,而且对行业板块也没有研究那么细致,所以总体做法很谨慎。”杨玲表示。


这种做法在随后几年的小盘股结构性牛市中显得很“吃亏”。杨玲说,实际上他们在2010年就发现问题了,不该把大盘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占比很低的小盘股也会有独立行情。后来团队开始反复研究测试,“我们没研究清楚就不投入,这个过程中只能熬时间。直到2013年我们才实验了一把小盘股,把仓位加上去。”


星石投资很在意客户的投资体验。既想控制回撤,又想做板块机会,但小盘股波动又非常大,最初他们并没有想明白,行动上受到掣肘。后来他们经过市场调研,才明白客户买私募产品并不是为了固定收益,而是愿意承受波动,获取更高的股票型产品的收益。同时,星石也发现,客户持有私募产品周期一般超过一年,不会很短,而且主要关心买入和卖出两个点的净值表现。


“我们发现,原来的投资方法承担的风险很小,但为了少承担一个单位的风险,实际上却要亏损两个单位的收益。我们需要将投资方法从1.0版本进化到2.0版本,适当放大波动获取收益,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收益风险比。”杨玲说,2013、2014年星石已建立完备投资体系,将市场分为周期、科技、消费和防御四个板块。以追求“中长期绝对回报”为目标,通过研究类别、行业、公司三个层面的中长期驱动因素,寻找确定性强的投资机会。


201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进入降息通道,A股市场在休养生息许久之后,开始重新迸发出生机。江晖敏锐觉察到,市场趋势已很明显,大规模实践新的投资方法的时机到了。2014年底星石投资致投资者一封信叫做《满仓出发不忘绝对回报》。


2014年四季度,星石投资大幅加仓周期股,买了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股,还有航空股;2015年初,星石将仓位切换到了科技股板块,几乎吃到了成长股牛市的全部行情。本来行情顺风顺水,新方法实践效果令人满意,但2015年6月15日以后“杠杆牛市”急转而下,千股跌停,毫无流动性,本想再次切换板块的星石当时显得很被动。


“后来我们回顾反思,如果在左侧就将仓位从科技股切换到消费股,由于消费股泡沫没有那么大,而且业绩确定性更高,在反弹过程中表现会比较好,等大概半年时间我们的净值也能涨回来。”杨玲表示。总结经验后,2016年、2017年星石投资左侧换仓,较好把握了消费股、价值股的行情。

 

以“工匠精神”做一个性价比高的好产品

 

“奔私”十年是一个轮回,有人远走江湖,销声匿迹,有人则靠着“工匠精神”闯出了一片天地。江晖出来做私募之时,已是不惑之年。学理工科的他,想法简单、清晰,就想把私募作为终生事业,做好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实控人,把投资做好。


杨玲坦言,星石投资的目标是做私募精品店,“扎根一厘米宽、在一公里深的地方耕耘”。虽然现在星石规模近200亿,但所有产品只有一个策略——纯多头的股票策略。“我们最终想要做的是一个好的私募产品,他的投资性价比很高。”


何为投资性价比高?杨玲解释,就是有确定性、有持续的好业绩。每年不用跑到第一名,但能够持续稳定地在行业前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第一,希望把回撤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二,更重要的是希望做到净值能够在6个月左右重新涨回来,一般客户能够容忍的持有周期是6个月到18个月,中间的波动能忍受,星石希望给客户最终带来好的收益。”


当然,实现这个使命并不容易,需要建设投资团队,打磨投资理念,有基础的规模,也有很多商务上的事情。星石投资这几年建设了投研部门、市场部门、运营部门、风控合规部门等,内部分工明确,上下一心,执着地打造着他们私募精品店。


投研实力是私募的灵魂,星石在投研方面耗费了很大功夫。据了解,现在星石投资投研团队将近50人,由12个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个组合。他们采取阶梯制,按照基础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行业基金经理、类别基金经理、高级基金经理的路径培养投研队伍,投研内部竞争激烈,能上能下。为了能让投研专心做投资,星石也建立了策略团队专门对外沟通,给投研一个“类真空”的环境。


杨玲透露,星石投资的投研团队一般喜欢招聘刚毕业的学生,自己培养,偏好清华、北大等名校学生,要善于分析、对数学敏感、刻苦扎实,“我们有研究员写了篇文章叫做天体金融学。如果要做投资,线索像天上的星星那么多,要从里面总结规律是很复杂的。我们是基本面驱动的投资策略,研究公司是为了研究子行业,比较前瞻地预测子行业的趋势。这就需要特别扎实的数学功底、分析能力。”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