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信基金安昀:与优质企业同行,争长期复利体验


前言:王安石在《题张司业诗》中写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如诗句所言,长信基金副总经理安昀已有15年的投研经验,在其经历了策略分析师、研究总监、私募基金经理等不同身份的变换,最终回到长信基金担任副总经理并成为权益领军人的这些年来,他从凌厉的投资风格逐渐转换到如今大道至简,坚持价值成长的投资理念中。现在的安昀,喜欢阅读,热爱思考,投资越来越深入,风格却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纯粹。安昀说道:“股票收益的来源不是高卖低买做差价,而是伟大企业持续创造的现金流。”今天就领略这位15年老将的投资蜕变。



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精简投资框架


问:您最早是做策略研究,曾获得两年新财富最佳策略分析师的第一和第二名,后来加入长信基金,中间也去过私募,之后再回到长信做副总经理,能跟我们聊聊您的投资理念是如何进化的吗?


安昀: 2006年我在申万做策略,2009年来到长信基金看策略,到了2011年下半年开始做管理,担任研究发展部副总监,真正做投资是在2011年底。我的投资思路经历过两次质变。第一个质变,是自2011年底开始做投资时,我舍弃了自上而下的选股方法。我比较期待上下共振,偏向于自下而上的选股思路。


个人认为,自下而上的框架,是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方法。100多年前格雷厄姆看的就是这些微观指标。这些指标无非是公司所在行业的空间、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优势、管理层、财务的健康情况等等。长期来看赚大概率的钱,要找到比较可靠稳定的方法。做投资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每一次宏观策略判断上的神勇表现。所以理解自下而上投资框架的大道至简,是我的第一个飞跃。


当然,我并不是只看自下而上,我真正强调的是寻找共振。投资中的复杂性思维很重要,需要摒弃非黑即白的简单思维和两点一直线的线性思维。世事并不是如此完美,所以我们对待不完美的东西就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这就是所谓的安全边际。所以我非常强调研究员不能因为一两个方面就推荐股票。你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这也就是我说的寻找共振。


强调企业质地,信任投资体系


问:能否继续说说您的第二个飞跃呢?


安昀:我的第二个飞跃,就是始终选择最优质的企业。来自于芒格对我的启发。芒格说过一句话:“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然后在那等就是了。”过去我不太理解,现在发现确实如此。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买好公司有两个好处,第一能帮你赚钱,第二能帮你降低风险。真正的风险不是价格风险,而是质量风险。决定最后游戏结果的,不是我多少钱买,而是你买的那个东西,能不能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投资收益的来源,不应该是自己的神勇操作,通过低买高卖做差价实现。而是应该来自那些伟大公司持续创造现金流带来的收益。当我想明白这一点后,换手率就降下来了。我始终认可着马太效应,投资上我不太喜欢持有黑马然后等着变白马的事情。我更愿意去买这些伟大的公司,因为他们本身有很强的创造现金流的能力,这是明牌。


这就是我的第二次飞跃,之后我组合的稳定性和收益的稳定性都相对提高了。一般组合的波动性会很大,但如果以选股为主,波动性会明显减小。波动性减小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去挑战持有人和基金经理的人性。众所周知,持有人赚不到钱的最大原因是追涨杀跌,所以管理人有义务减小组合的波动性以改善持有人的体验。


问:您选股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安昀: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筛选优秀标的。从投研业务链条上解构为价值观、股票池、深度报告、风险收益比估计等步骤。具体到股票池,我们的入池标准,必须是优秀企业,从上述的行业、公司本身、管理、财务等方面去筛选。历史经验表明,最重要的指标是资本回报率和自由现金流,如果常年都比较好并且稳定,肯定具有优势。


另外,公司的应变能力也很重要,这对管理层有很大要求,因为公司面临的环境不停变化,要有应对竞争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但这很难说得很清楚,需要去观察的,看公司在发展历史中,遇到外部环境变化时的应变能力。


最后可以把公司市值作为一个参考指标。那些常年市值徘徊不前、做不大的公司,不能算优秀企业,要么所处行业不行,要么是公司本身不行,长期做不大肯定有问题。当然也不是只要大就是好,要看公司因何而大。


问:您如何构建投资组合的呢?


安昀:投资组合的构建上,首先是股票池。我关注的公司大概有几十个,我重点关注自己比较信任的公司。


行业分布上没有偏好,全市场选股,主要从公司质地和风险收益比角度进行挑选。我会对组合进行动态调整,每次调仓都以改善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比为目标,追求风险调整后的组合收益最大化。对于组合里的标的,我会根据不同的公司特征,分别设定不同档位的止损位。买入后如果回调幅度过大,表明有些潜在因素没有考虑到,这时就要充分尊重市场。


我们基于基本面深度研究和风险收益比的投资体系,每隔两、三周会对股票池进行排序、筛选。每一次的调仓,都应该以改善组合的整体风险收益比为目标,追求风险调整后的组合收益最大化。


对于每次模型输出的结果,应该充分予以信任。事实上,有时候模型的结果与基金经理的直觉相反,这时候就需要考验你的“信仰”,随着磨合加深,我现在越来越尊重模型,依靠模型来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信任投资体系是唯一出路。


注重风险收益比 追求绝对收益理念


问:您有一段在私募基金做绝对收益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于您现在的投资体系来说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安昀:我去了私募才意识到私募很注重风险,非常强调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这和职业机制相关,私募基金是赤膊上阵的。私募基金经理一定要考虑风险和收益平衡。后来我总结,真正的职业投资者,一定要看风险收益比。你做投资,一定要服从大数定律。如果收益来自风险放大,其实就是一种“诅咒”,一开始是侥幸,后来则是诅咒。


想通这件事后,我投资的视野宽广很多,看问题角度也不同。过去你持仓最重的股票,就是潜在收益最高的,但背后可能承担了很高的风险。如果你的回撤风险是5%,潜在收益率是20%,你的风险收益比就是4。我们看到要找一个涨20%的股票远比找一个涨80%的股票容易。以前我看好的都是潜在收益高的公司,现在我更看重回撤风险低的公司。


问:那您是怎么进行组合风险管理的呢?


安昀:对于组合波动性,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态度问题,例如15倍估值的白马龙头股,回撤风险是10%,上涨空间有30%,风险收益比是3。成长股标的回撤可能是40%,涨幅可能高达120%,风险收益比也是3。上述两个标的风险收益比看起来一样,但是波动性不一样。你愿意去选择哪个,这是态度和选择问题。回撤越大,涨回去越难。我更喜欢波动性小的标的,一方面是不想考验我和我持有人的人性,二是尽量选择低的栏杆去跨。


同时在风险控制上,我们的风控流程分成事前、事中和事后,其中事前风控能解决80%以上的风险。事前风控包括两点:一是不跟坏公司玩,二是深度研究和风险收益比控制。在投资中,很多坏公司是没有底的,看着很便宜,但很可能是价值陷阱,跟一个好公司玩,即使价格贵一些,但最终会赚回来的。深度研究是风控的基础。


大道至简,坚持价值投资


安昀表示,收心、守心、修心,在能力圈内等待机会的过程中,市场不会静止不动,甚至会有巨大的波动,这对投资者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一旦自作聪明去抓,我们就已经跨出了危险的边界,成为了赌徒。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根本不应该做出自身能力以外的事情,哪怕这样的赌博有利可图,也是不理智的。这会陷入市场给我们的贪婪挖下的陷阱。


面对逆流仍不乱阵脚,继续坚持自己的顺流,你的顺流就会变为对手的逆流。所以,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节奏才是制胜的秘诀。只有不断做减法,用规则和自身的投资逻辑来限制自身的欲望,一个投资者的心态才能从复杂走向单纯。坚定的持有伟大的公司,坚持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是安昀对于实践价值投资的最精炼的方法。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请在购买前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CI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