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幼升小】一个小测试,测出孩子是否准备好上小学了!

2017-05-31 小学诵读



暑假毕业季,即将步入一年级的孩子,也将挑战一个非常不同的新环境。相比于幼儿园,小学要开始学科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容的数量和难度暴涨;学习生活方式方面,老师从“保姆式”变成了“授课式”;对孩子被评价的,也从“乖不乖”变成了“学习好不好”。


很多“未雨绸缪”的家长就想要孩子在小学前学多一些知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做题,会背诗,很厉害的样子,就让孩子也超前做题,去熟背唐诗三百首,是否可行呢?


幼升小阶段的孩子思维可塑性非常强,但不合适的锻炼方法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思维开发和思维固化,只在一念之间,畏惧学习、偏科、上课走神等问题,大多都是这个阶段留下了根源。


在阅读下文前,各位爸爸妈妈不妨先给自家宝宝做一个小测试

问宝宝一个小问题 “什么是猫?”

    也许ta会说:

   1.“猫很小,有黑色花斑。”(某只他见过的猫)

   2.“猫会抓老鼠。”(用猫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

    3.“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

(抽象的概括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这三种回答其实对应了孩子在学龄前期(3岁~6岁左右)不同的思维开发状态。如果孩子能用第三种方式来回答,那就说明他的思维方面,已经准备好接受小学的教育方式了。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拓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学前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大多数来源于日常生活,来源于具象的事物,比如声音,动画,物体等等,而抽象实物、抽象的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另外,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也是这个阶段的生理特性在作怪,家长急死都没用的,抽象、枯燥的内容是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


回归正题,我们要亮出学龄前期过渡到学龄期进行思维开发的两把金钥匙了,它们符合两个特点:


1、能锻炼孩子从具象事物到抽象知识的概括能力;

2、运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去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这两把钥匙是:游戏和故事。


在思维开发方面,如果想要培养孩子的数感,逻辑推理能力,我们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编出孩子喜欢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学习。


举个例子,如果想对孩子做一个数理逻辑思维的综合启发,我们可以这样编故事,设计问题,故事和问题如下:


巧虎小朋友很喜欢吃饼干,早上吃了1块,中午吃了2块,一共吃了几块饼干呀(数量的练习),

那你想想巧虎的饼干是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容器里,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

巧虎除了有饼干当零食之外,还有糖果,但是吃太多会咳嗽,所以妈妈跟巧虎做了一个小约定,巧虎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星期日可以吃饼干,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可以吃糖果,今天是星期几,巧虎可以吃什么零食(逻辑推理)。


这样的故事教学法,孩子非常容易接受也非常喜欢,还可以做许多延展,对孩子的思维开发方面作用很大。


除了故事,游戏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


我们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的专注力不够,思维上还处于具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而游戏的虚构性以及游戏中替代物的运用,非常符合孩子好动,好想象的特点,实现了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想达到而又不能达到的各种愿望。


这个时候,游戏就成为帮助孩子学习的重要工具了。比如高斯数学一年级课堂上的经典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稍加改装,就可以设计成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工具,比如“飞行棋”,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就可以帮助孩子练习简单的加减法,我们父母在家也可以用这个游戏给孩子“补课”。游戏往往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经过精心设计,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参与愿望,引发思考。


让孩子在笑声中领悟重要的知识点,这是语言的说教所代替不了的。


总而言之,任何时候的教育,都要建立在孩子的成长规律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找对方法,把学习过程跟孩子熟悉的,喜欢的信息结合在一起,那他们的学习能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而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会让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甚至伴随一生。




小学诵读

账号ID:xxsd1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