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和下西洋:为何舍弃年轻貌美的女子,只带年过50的老妪?

2017-09-10 女子必读的 女神书馆


在喧嚣的世界里

做一个

沉静的读书人



主播:雨朦

作者:香蕉鱼


古言:“有女同行,航行不利。”

 

但这一次不仅仅是航行,而是将整个大明社会分门别类,安置在不同的船舱里,移到一望无垠的大海上的一个疯狂之举。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是国力昌盛的表现,没人敢预测它的失败,更没人能预测它的成功。

 

下水前,沿海地区,炮坊里的工人日夜兼程,精致瓷器也从各地运抵南京,绫罗绸缎堆积如山,专门从南京当地运出。铁器,铜器,锡器的制造和修理的工具到处都是。



有些人已经收到了安家的款项,喜形于色。

 

郑和亲自请来的舌人(也就是翻译)已经开始登船了,还有几名懂多种方言的人紧随其后。

 

她们这十几个老太太中间,有两名稳婆。

 

与其他巨型木帆船比起来,她们即将登上的这艘小船非常的小,看上去像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它扬起的帆甚至没能遮住火辣辣的日头。

 

她们中的一位抬起头来看了看最前方的船队。那是宝船,这是领头人的船,郑和的船。


据说船中的最长者,长4仗4尺,阔18仗。在这个老太太的眼里,它们中最大者的船身与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它扬起的帆足足有12帆之多,看起来就像天龙的翅膀。

 

她们进入小船后,各自坐定。

 

她们将与62艘宝船,255艘小船,27870士兵一起开始这次远航。

 

每个人都见识了这次出航的伟大,可没人能猜到船上唯一的女人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们是来给官兵们补袜子的,专做针线活。”

 

“这船上不是有备用的衣服?”

 

带着疑问,大家转头看向稳婆,觉得比自己更没用的就是那两个人,在全是男人的船上,稳婆帮谁接生去?

 

起航之时,这群老太太个个屏息以待。


号角已经吹响,老百姓们的祝福声也开始渐渐落去。这一次,她们真的要出海了,在生命的后半段还能遇上这样的奇事,当真是不可思议。


听说,郑和的宝船在最前面,其后还有运输马的船,装满淡水的船,以及全是粮食的粮船。

 (郑和船队模型)


这群老太太年纪一大把,却是巧手一双。郑和带上她们就是为了防止男女之事,她们自己也能感觉到这一点。人老了,对那种事没兴趣了,所以人家才会瞧上你。这也算是工作的特殊要求吧。

 

一夜之间,她们已经离开了大明的内陆,游荡在了大海上。

 

晚上,人们爬上桅杆将灯笼挂起,方便和别的船联系。可是别的船在哪里?站在船头的一个老太太举目远望,最近的大船离她们这边有500米。


夜里,四海平静,波澜不起,夏天的月光是莹白色的,仿佛一个周围燃烧着无数白烟的扣环,海面上倒影着一湾残月的影子,没过多久就被新赶上来的船只划破了。

 

每艘船上都点了灯笼,高高地,飘扬在夜空中,仿佛一串糖葫芦。

 

“如今他们的衣服,袜子都是新的,我们还可以休息几天,可是这一趟出去,得什么时候才回得来。”

 

“我倒是没想着回来,以前跟着父亲一起捕鱼,每次我都得站在岸上等,等哥哥与父亲回来,我想跟他们一起去,但始终不行。如今倒是满足了我这个念想。”

 

最后说话的这位,如今姓名已无从考察,只知道她年纪大了,是一个技艺精湛的绣娘。我们姑且就叫她绣娘好了。

 

“听说我们要去占城国(今越南)。”

 

“你听谁说的。”

 

“流言蜚语里听来的。”

 

夜深了,船队还在全速前进。很多船上的水手激动得睡不着觉,这是他们生死未卜的一战,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富足的船队。


如果这些船是一些零星的小岛,那这些小岛必定是神明在的地方,是真正的财富乌托邦。

 

船上设有小型的佛堂与道观,僧人们正在里面为此次航行祈祷。占卜八卦之人也在船上行走。不一会儿,他们就全被管事叫到身边,管事人亲自下达了命令:在这船上,只能有吉兆,不能卜凶兆。

 

他们点点头,回到自己的仓位。

 

 (郑和船队模型)


天亮了,绣娘们还没有睡醒,海平面上就闪出了一道金光。都说这是好天气的预兆。


有消息传来,从昨天开始就有数名农夫被召见,被要求长时间的站立着,观察天象,预测何时会刮风,何时下雨。如今,这些农夫的使命就是准确的预测出,何时会刮台风。

 

“我听说占城那边可远了。”

 

绣娘立即回答:“我听父亲说过,占城其实是沿海地带非常繁华的都市群。

 

如今船队已经航行了四个多月,官兵们袜子鞋子早就坏了,老太太们正在赶着修补,绣娘整个早晨就补了十几双袜子,此时,一百多名剃头师傅正往来于各条大船,给无数蓬头垢面的士兵们剃头。

 

这次出航,在福州附近遭遇过一次暴风,耽搁了几天,终于抵达占城。绣娘们的船跟在后面,郑和的宝船早已抵达,老太太们躲在船里向外打量。

 

外头真是锣鼓喧天。占城国国王听说中国使节要来,举国欢腾。远远看去,岸边有很多勇士,排列成奇怪的形状(象队),年轻女人们的战队也很奇怪。

 

不一会儿,勇士与美女全都跪下了,郑和举着永乐皇帝的圣旨读了起来,站在他身边的有很多明朝的官兵。占城国当时书面语通用汉语,所以也能听得懂圣旨里说的是什么。

 

那天夜里,绣娘们呆在小船上继续缝补鞋袜和衣服,士兵们就到陆地上游玩。


占城国王还准备了全国知名的艺妓陪同。

 

 (郑和下西洋)


有舌人的帮忙,船队在占城待的时间不算短。

 

老太太们七嘴八舌:

 

“差不多游历了整个占城。这几天,大人正在教人们防疟疾。”

 

“那两名稳婆算是派上用场了。她们正在给占城里的孕妇普及卫生保健。”

 

“土人迷信,这几天那两算卦的都忙坏了。”

 

在占城的日子里,因为没有时钟,民众们每到早上就击鼓为号,简直吵死了,到了晚上就规定三更一定要睡觉。

 

临走时,郑和已经教会了占城人民做豆腐,种快熟水稻,建造防水房屋,还赠送了无数的瓷器,而占城国王则送了满满一船犀角给郑和。

 

郑和在当地搜寻朱允炆的下落,可是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说没见过这号人,也从来没听说过。

 

两名稳婆回到小船上,整个大部队起航了。这么些天,她们与医生一起,到处搭棚给当地人治病,肤色也黑了一圈。

 

接下来,船队要去爪哇。经过昼夜不息的航行,士兵们的鞋子袜子又破了一大推,绣娘们又开始忙起来了。

 

她们如今要去的这个爪哇,正在经历着严重的内斗。


当年朱棣即位,他派使者把自己称帝的消息告诉了爪哇国王,之后又封了赏赐。


没想到这一赏赐,却引发了东王对西王的嫉妒之心。东王觉得,凭什么你西王能和明朝关系这么好,于是也派使者去明朝求了金印。可没想到,朱棣满足了的东王的要求,又深深地刺激到了西王。

 

郑和船队抵达东王领土的时候,整个爪哇刚刚经历了一场惨不忍睹的权力斗争。东王被打死,如今只有西王一人称霸爪哇。

 

船队刚到,西王就怒了。这明朝是怎么回事啊,东王刚死,他们就来给东王撑腰来了?于是,西王派兵登上郑和的船,一口气杀了1700多人。当时一艘船只容得下700到1000人,这就相当于是杀了两条船的官兵。

 

一时间,乱成一锅粥。

 

船与船之间靠的并不太近,所以暗杀顺利完成了。其他的船只上的官兵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自己的朋友。

 

几个绣娘也还在睡梦中。

 

郑和知道后,火冒三丈。这西王胆子也忒大了。

 

第二天,沉浸在胜利中的西王得知自己杀错了人,前来谢罪,说自己是一时糊涂。

 


日子一天天过去,船上的官兵们个个火气冲天,喊着要为自己的兄弟报仇。

 

如今运送鞋袜的小船也不来,绣娘们又开始休息。

 

“听说已经派人回去告知皇帝了,我们只是在等消息。”


“大概不会在此逗留太久吧。”

 

这次是她第一次体验到官兵被杀的情状。小船里乱做一团,每个老太太都有自己的话要说。每个人都隐隐觉得,自己的儿子,兄弟当兵了,恐怕也是被这么无缘无故砍死的。

 

过了几天,船队再次启程,水上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朱棣的意思,给予适当警告就行,另外让爪哇拿出六万两黄金做死难者的抚恤金——很久以后,爪哇才好不容易凑够了一万两黄金。


郑和想,这鸟不生蛋的地儿,看来也拿不出更多了,于是就离开了。

 

船队继续前行。

 

这一次无端的血光之灾,给所有人都留下的深刻印象。士兵们开始做噩梦,卜卦之人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只有两人,却要负担所有船队上的官兵们的心灵安抚工作。

 

道家的法师也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大摆驱魔的把戏,他们画了很多符咒,然后将几滴水洒在做噩梦的官兵的头上。

 

由于很多人相信有女人在船上不吉利,所以绣娘们只好待在自己的小船上不动,也很少出去。她们彻底沦为这场航行的边缘人。

 

白天,她们就靠聊天与缝补衣服袜子打发时间,夜里,各船的灯笼再次挂起时,她们有的就站在船板上,看看夜空里明亮的银河。当你在海面上时,昼夜温差极大,不时还有风暴袭来,碰上暗礁也是平常之事,能安静的欣赏星空,是一生值得珍惜的事。

 

西王之祸已经平息,整个船队经过了旧港,满刺加,苏门答腊,古里,准备返航了。一路上,异国的穷苦老百姓们目瞪口呆地迎接郑和的到来。他们划着船,送来了野鸡,野鸭。有的还送来美丽的女人,只不过臀部很大,皮肤黝黑。


离家已经一年多了。

 

这几个健壮的老太太越来越不敢下地,一到陆地上就打晃,发晕,仿佛在陆地上表演晕船。

 

官兵们只有她们的儿子一般大小,可是没人把她们当做母亲,她们只是跟在船队后面的小尾巴而已,可有可无。


她们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隔三差五就有一艘水船将破旧的袜子鞋子送来,接手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补,可是她们连这些贴身的东西是谁的都不知道。

 


她们属于伟大的一部分,却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一部分,仿佛这伟大之中她们从来没有尽力。

 

1407年,整个船队北归,经过马六甲海峡,遇上了陈祖义。一个祖籍广东却早就全家南迁的华人海盗。

 

他纵横整个中国沿海,称霸南洋,手下超过了一万人,至今已有一万多艘商船毁在他手里,50多座沿海城市横遭洗劫。他算是大名鼎鼎,连朱棣也悬赏50万两白银抓他。

 

郑和下西洋声势浩大,他早就听说了,可是等郑和返回时再次收获更多。他的手下得知自己的船队不敌郑和,他便蛊惑他们,补充说郑和是个太监。一个太监能有多大能耐?哈哈。

 

“战乱中,所俘虏的男童一律阉割,这是规定,他有什么办法。”


据说,这位郑大人是一个宦官,远航的钱出自皇帝的私囊,也少不了宦官们筹措,当然还有各路沿海机构的相助。

 

“我看他不像别人。”绣娘看着远方。她已经没了远游的兴致,多数时间她都不出门,像其他人一样,为了避免男人们看到自己,她们都只是躲在小船中,就像一只蛹里永远死去的幼虫。

 

又航行了些日子,夏天快到了,陈祖义想要劫财的念头也越发坚定。

 

他想干一笔大买卖。郑和就是这笔大买卖。

 

船队开到三佛齐时,陈祖义出现了,他说他是来投降的。可是朱棣不是出了50万两抓他?说是来投降,这与自首有什么区别?

 

陈祖义的人马有20条船,正在慢慢向郑和的船队集结。

 

郑和的士兵们全都在船舱里,所有船上一丝动静也没有。备战的情绪四处弥漫,像个火炉烘烤着每个人的心。

 

陈祖义观察了半晌,觉得没问题了就着急人马进攻,刚一有所行动,击鼓声就出现了,紧接着火光四溅,陈祖义接连损失了好几艘船。战船的炮火声阵阵,士兵们跑动的声音铿锵有力。

 

海战一触即发。

 


士兵们提着刀,冲在海盗前面,一刀毙命。血光喧天,火光映海,一个个人被推下水,很快他们的鲜血将海水染红了,不过这红色没持续许久,便再次被新的骚动打散。

 

战船追着海盗打,不一会儿另有十艘船沉了,剩下的7艘完好归顺。海面上有尸体翻动,5000条人命眨眼就没了,陈祖义因自大狂妄被捕,囚在船狱里。

 

一战过后,剩下的就是回程的路了。

 

日与夜再次平静下来。士兵的心情非常愉悦,回去的路上道士、和尚和卜卦之人都失业了,战斗的胜利,回乡的喜悦,感染了所有人,他们都觉得自己平安了。

 

回到大明沿海,老太太们与士兵们一起下了船。陈祖义被带去了北京斩首,然后遗臭万年。


而她们将被人遗忘,没人知道她们的名字,更没有人了解她们中的每一个是如何度过这人生中最奇特的非凡岁月。


她们只是一群老太太,为防止男女纠葛之事发生的可有可无的存在。

 

古有言:“有女同行,航行不利。”

 

遗忘,命中注定。


以后还有6次下西洋,还有无数次的遗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