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汪晓洋 | 纯朴老兄 一直在念中…

本编委 蕲黄文学 2022-12-28

▲李正阳题

大约是一九八五年,在一份文摘报刊上见一作者简介:杨纯朴,成都市邮政局报刊发行科干部;喜欢小小说、诗歌、散文业余创作,尤爱好剪报(文摘),发表文摘类稿件8000余篇……

哟,厉害!
两天后,来了兴趣,给他寄去信稿,然后呢,静等回音。 
二十多天后,在单位办公室小坐,正好送报刊的邮递员来了,由于相互都“混”熟了,她笑嘻嘻地说:又有你的信稿。
我也装淡定,不动声色,接过一大叠单位订的报刊,包括我的信稿。
巳经习惯了……。因为手痒,经常给报刊投稿寄信,自然有退稿的、发表的;还有寄挂历的,贺年片什么的……
哦!有本省《国防教育报》发表的样报,稿子刊登了,稿费单估计随后会寄来的,还有一封信,成都市邮政局寄来的,无疑杨纯朴写的,看看他怎么回信的:
汪同志: 

你好!你寄我的信稿均阅,散文不太好用,小小说和诗歌感觉不错。


已将诗歌转给《青年作家》文学月刊诗歌组朋友,待用。这个刊物发行量较可以,档次也较高,只是用稿慢,周期长一些……,勿急。小小说我转给《四川供电报》副刊用,这是份行业报,发行量不大,但稿费还行…。


你我都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业余作者,只是条件不一样。小小说、诗歌、散文开始写的也多,但现在几乎很少写,基本上是搞“剪报”。就是把张三的报刊上发表的好文章或作品剪下来寄给李四的报刊上发表,称之“文摘”。这个不用动很多脑子,当然首先是多读多看。好在我主管成都报刊发行工作,几乎全国95%的报刊我都能看到(订户多),你不具备这个条件。比如:《贵阳日报》昨天副刊有两篇稿,我“剪”下来后寄给《深圳晚报》文摘版面上发了,前天《云南文化报》有一篇民俗文化稿“剪”下来寄给《杭州日报》用了,所以,现在我主打产品就是弄文摘稿,速度快,又不用动笔墨构思填格子……,有时候,忙不过来,我选好稿,发动家人帮忙“剪报剪刊”……,稿酬丰厚,也还可观的。


你身处小县城,文字不错,要想办法调到大中城市(省会)那更好,若不是这样,就只能作为爱好玩玩吧!


十分高兴的是,我半个月前被选为全国报刊文摘协会理事,投文摘稿子就更方便些了……;理事不理事倒不在乎。


就写这些,荐稿我适当可以帮帮忙,但毕竟我是搞发行工作,你也是理解的……。谢谢!

杨纯朴
哈哈……,好一个纯朴的哥们儿。我读罢一笑。

剪报?于是,也试着把《知音》杂志一篇稿“剪”下来寄给北京《中国船舶报》(粘贴在信纸上署名湖北省黄梅县ⅹⅹ单位, 汪晓洋摘自《知音》5期月刊。原作者:陈华松)
两个月后,也用了,收到稿费25元。但后来寄出七、八次,都泥牛入海无消息了……。还是条件受限,没有那么多报刊资源。
杨兄之所以“进攻”文摘稿件,估计不少报刊除了看重他“剪”功不同凡响、眼光独到、稿子质量高之外,或许希望在成都市发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打开市场有关吧?毕竟这是一块“肥肉”。
当然:手头报刊如林似海,选择面广、接触面大,也是无人可比的优势……(窃笑)
纯朴老兄,现在还好吗?一直在念中……(十几年爬格子投稿,这也是一位有趣的哥们儿)
沧浪一笑……都老啦!

【作者简介】汪晓洋,黄梅县城关镇人,公共卫生专业药品高级技师,中专学历,有小说、散文、诗歌、素描作品先后在《辽宁日报》《人民公安报》《工人日报》和《青春》文艺月刊发表;喜交友,性爽朗,爱郊游户外活动;在本县卫生系统退休。

【链接】汪晓洋│电影剧本投稿杂忆

汪晓洋 | 我可以做贾浅浅的诗爹

汪晓洋│棋道 (小说)

为公众号“老家黄梅”点赞!

【投稿邮箱】1655281212@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