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台山踏雪寻访秘密寺

2015-07-24 刘勇 太原道

在山野间寻访古寺的过程,颇有几分“发现”之乐。台外寺院群除国内第一第二的南禅和佛光之外,仅从名字上来说,秘密寺无疑是最有诱惑力的。

五台山地海拔比周围普遍高出千米左右,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早在唐代就被人们称为清凉山。所谓清凉是说在夏季,如果换做冬季那就是寒冷了,在五台顶上“五一”时都常有积雪。目前现存的台外寺院群,主体在台怀镇的西面,行政区划上属于五台和繁峙县境内。我们要寻找的秘密寺位于五台外围的繁峙县岩头村。这里地处五台山的西北部山区,从繁峙县城到五台县的公路从岩头村经过。此行,我和山西同道国保、王老师在五台县城会合,探访秘密寺就从这里北上。

 如果在五台县里找人问秘密寺,没几个人知道。我们恰巧路过一处清晚期-民国风格的灵应寺小庙。院落很小,站在小寺门口的一位和尚对秘密寺还有些了解。正在攀谈间,旁边一位张师傅听说我们要去,主动上前说,我也是向佛之人,我们同去!正如大保兄所说,我的运气好,在山西再次遇到了“好人”相助。居士张师傅是河北人,在五台县工作期间,经常为寺院做些善事。我们搭上他的面包车从五台县北上,一路经豆村,过鹅岭隘口后天空突降鹅毛大雪,正应了鹅岭的名字!十分钟内,公路和田野山川均被白雪覆盖。到岩头村,已经开出了60多公里,地上积雪覆盖,公路也看不清楚了。向路边村民询问,在一处岔口右转就是秘密寺路口,再上去还有5、6里蜿蜒山路要走。但路已经被大雪掩埋,汽车上不去了。12点多,大家在路口简单修整片刻,把车子暂放在山脚村民家的小院里。张师傅也和我们三个一起,尝试着走上山去。这是条弯曲而上的水泥路,山谷里的风夹杂着雪花吹得人站立不稳。每走一步都要小心滑倒。在拐过第二个弯时,山头上乌云密布,风雪一点没有小的意思,地上积雪已有几厘米厚。前路不知还有多久,大雪也不知何时能停。而村民说的五、六里地,或许是个概数而已。具体多远,谁都没底。既然走到这了,大家继续互相勉励着上行。这让我想起王安石在《褒禅山记》中关于进入山洞寻访的故事来。来秘密寺前搜集资料,竟没有看到一篇关于行程的具体描述。我们就来做这第一次的全程记录者吧。这场清明时节的大雪好似是神秘古寺对我们的考验。张师傅说,这或许是菩萨在检验我们的诚心呢。



  山谷里的风不小,卷着洋洋洒洒的雪花吹在身上。此刻是绝不会感到身处人间4月天的。拐进一个拐弯处,抬头看四周山势,可见我们是在沿着一条喇叭口形状的小峡谷深入进来的。峡谷中间有条冲沟,四周山势十分险峻,高矗的两侧山峰侧面基本是垂直绝壁,最险的是峡谷北侧的山峰,是一处十分典型的障石岩地貌,若干断层间出现多个狭窄的平台,平台上有些植被,冬季枯萎后呈暗黑色,与断崖处黄白色的岩石形成明暗对比。山头上则被团团乌云笼罩着,彷佛有神怪出没,这处山崖就是秘魔岩了。

在最艰苦的时候,往往也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在我们走到第3个拐弯处时,忽然发现风雪小了。天空中也有了一些亮色,这说明大雪要停!继续前行不远,左前方路边山冈上突然出现一处塔影,我看到塔啦,快到啦!我不禁高喊,大家都很高兴,一口气走到塔下。明万历年间的这座六角三层砖塔,高度大约有10米,仿木斗拱,塔刹不存,底部砖石损坏严重,底座上雕刻花卉图案,底部须弥座,四层束腰:第一层刻方胜纹等图案;第二、三层低矮;第四各面雕刻花卉和佛传故事等,佛祖涅磐场面的雕刻还很清晰。塔身第一层各面雕假门,一面上嵌有铭文《秘魔岩秘密寺修建普通宝塔碑词记》,有些漫漶不清。这座明代普同塔是研究秘密寺的重要资料。


说到秘魔岩的名字和秘密寺的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秘魔岩的名字在武侠小说中也多有提及,可见秘魔岩的名气之大。就这座秘魔岩来说,其地势的神秘色彩,一定触发了当年修行者的灵感。此地曾经在唐宋时期享誉佛教界,是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明代外九寺之一。传说是文殊菩萨命令500神龙潜修之地,寺后的龙洞大致就由此传说演绎而来。

  关于秘密寺,有资料说建于北齐,有的说是木叉和尚所建。著名佛教典籍《五灯会元》中曾记录了木叉和尚的逸事。"五台山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每见僧来礼拜,即叉却颈曰:那个魔魅教汝出家?那个魔魅教汝行脚?道得也叉下死,道不得也叉下死。速道!速道!学徒鲜有对者。从这个记载看,木叉和尚还真有些类似鲁智深的风范。或许就是鲁大侠的原型也未可知呢。

站在塔前回望,我们来时的谷口已经看不清楚,峡谷对面的山上白雪皑皑,云层中逐渐有了些光亮,壮美的天地让我忘了其他,只记得按下快门。


  再向上走,风雪基本停了,我们来到了小峡谷的最后部分——一处山间小平地,秘密寺就在中间,南北两面秘魔岩山体围合着这片平地,秘密寺好似被包裹在母亲的怀抱里。寺前山坡下有座古塔,六角亭阁式样底座,大约4米,石雕莲花瓣之上覆钵塔身,上面逐层收窄,宝刹不存。上半部分是喇嘛塔。塔身上还可见雕刻生动的瑞兽形象。塔的下部门洞内早已空空如也,从下而上有明显的断裂,安全现状堪忧。有人推测这塔的底部可能是木叉和尚塔的基础,而上半部分是元代以后重修的。在白雪覆盖的周围地上,还散落着多个宋金时期的经幢,明显是胡乱仍在地上。我们拂去石头上的积雪,辨认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雕刻的殁故大师福全功德幢,金皇统七年(1147年)预修广云塔铭,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宣密之塔等多座。

据记载,这里还有一座建于五代十国北汉天会七年(963年)的古塔。塔上原有碑刻记载玄觉大师生平,被称为玄觉大师塔。在《山西古塔文化》和《三晋古塔》等书中还有此塔的照片,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不知毁于何时。或许在这些被随意丢弃的经幢残石里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这些经幢大多是多面刻,高度在1米左右,上面的文字是考察秘密寺乃至台外宗教史的重要资料,至少应该立于寺内,为来日研究做好准备,弃之户外很是可惜。目前来看,寺外的2座石塔和多座经幢都亟需修缮保护。


从经幢群北行200米就是高台上的秘密寺。寺前是大雪覆盖着的大批木料。早从资料上看到,秘密寺正在维修中。冬季无法施工,这些原料就这样暴露在风雪中。现存的秘密寺相比最盛时期肯定要小许多。寺前放木料的位置,都有深厚地基,估计过去曾有殿宇。

现在的秘密寺建筑本身,是清代所建。山门两侧是钟鼓楼,后面石基上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殿内梁架和殿前阁板上有彩绘,应该是民国作品。殿前寺内有康熙朝和道光朝重修碑刻。后面的文殊殿供奉三大士像。清代建筑没多少惊喜,到是寺院中几棵笔直如冠如伞的古柏让人联想到秘密寺悠久的过去。此行的另一大收获是在转出后殿看到风雪后,秘魔岩露出的真容。面对层峦叠嶂的大山,只有不自主的赞叹,不料,我对自然的赞美仿佛得到了回应。四周山川让我随口而出的“秘魔岩,秘密寺”的回响在山谷间产生了巨大的回声!可以明确听到的次数保守来说也有5、6次。我又尝试了几次,都是如此。这里回响的清晰程度绝对超过目前所知的北京天坛回音壁。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处巨大的天然声学回响地。神奇险峻的峡谷地势是造就这一自然奇景的操盘手。

正感叹间,山风骤起,半山上的松涛裹挟着新雪升腾到半空中,久久不散,张师傅连连举手合十,惊呼显灵了。要说这秘密寺的秘密所在,我想巨大的回声绝对应该算是一个。


绕到寺后,半山上还有中庵等处建筑。从山下看,类似悬空寺的形式,只是没有那样险峻而已。那里的建筑是近年重修的,秘密寺的原有建筑在上世纪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类似情况各地很多。从半山上去有小路通向大山的夹缝处,那里就是传说中的龙洞。据说在那条10几厘米的缝隙里,可以看到诸多幻象,如佛像、田园美池什么的。但山崖上的大雪已将那条小路完全覆盖,我们暂且把龙洞的美好放在心里。或许龙洞幻象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

云层又开始变厚,山路上雪水消融,我们返身下山,告别传说中的秘密寺。就秘密寺进入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名录的缘由,国保兄认为列此地为清颇有疑问,更早时代的塔和经幢也应该在保护范围之内。我的意见也如是。就秘密寺的现状而言,它的保护范围肯定不应止于清代建筑,而应包括塔群经幢以及与秘魔岩有关的一切历史文化信息。

我一直认为古人的智慧多有我们今人难以揣测的地方。秘密寺就是如此。单说这个神奇的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而前往实地探查又遇到诸多神秘之事。此次完成了进入秘密寺道路的考察,某种意义上填补了目前人文旅行记录的缺环,实现了基本目的。秘密寺的秘密还有很多,等着我们下次再来探访。


本文作者刘勇冒雪寻访秘密寺

回复“大朝台”,阅读只为途中与你相遇——五台山徒步大朝台攻略

回复“马圪当”,阅读从太行八陉横穿天下之脊——马圪当红豆杉大峡谷攻略

回复“抱犊沟”,阅读寻觅太行深处的世外桃源——抱犊沟徒步旅游攻略

回复“历山”,阅读寻找华北最后的“辛纳”——历山舜王坪、东峡徒步旅游攻略

回复“花坡”,阅读从花坡到二郎神沟——太岳山徒步穿越全攻略

回复“青龙古镇”,阅读:青龙古镇——晋商古道上的商旅重镇

回复“最美乡村”,阅读:山西乡村旅游哪里去?山西最美乡村巡礼

回复“太行”,阅读巍巍太行走八陉,纵览天下之脊的壮美与峻伟

回复“碗子城”,阅读雄踞太行第二陉:太行关碗子城

回复“滑石堡”,阅读繁华落尽滑石堡:一个明代城堡的现实生存

回复“桃花洞”,阅读汾阳三十里桃花洞,三十里春风向阳峡

回复“桃花沟”,阅读西山深处桃花沟:走进赵氏沟桃花源景区

回复“狼坡”,阅读走进西山狼坡狮子崖生态景区

回复“四达沟”,阅读走进西山四达沟生态景区

回复“偏关长城”,阅读如殇——唱给偏关长城的离歌

回复“七苦山”,阅读圣母的祝福——太原天主教圣地七苦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