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农兵学员,留在山西大学的往事

2016-05-31 高胜恩 太原道


 

光阴荏苒,岁月总在流逝。

一转眼,我们山西大学外语系72级工农兵学员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已41载。当年意气风发的莘莘学子,正跑步进入花甲之年。201656日,在和煦的阳光里,我们这些当年全国第一批工农兵学员,相约重逢在龙城。41年的岁月过去,我们的脸上已脱去当年的稚气和青涩,换上一派稳重与成熟;我们的身体已没有了当年的挺拔,却多了几分魁梧和富态;我们的步履已没有了当年的轻快与飞扬,却多了些许持重。披着满身的征尘,带着沉甸甸的金秋收获,我们从天南海北、国内国外欢聚在龙城。我们互相拉手、拍肩、搂抱在一起。尽管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见了老同学,我们的心依旧天真纯洁。当年十七八岁的“老韩”,现在依然是“老韩”;当年二十大几的“小白”,即使今日白发如雪,面如霜打了的菊花,照旧还是大家的“小白”。

1972年,工农兵学员绝对是新生事物,学员是地地道道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放下手中的扳手和铁钳,搁下手中的锄头和钢枪,一群手上长茧,怀揣边疆泥土、带着庄稼芳香的青年,涌进大学校门。我们拿起笔,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我们有着最好的老师,他们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他们手把手、耳提面命,从26个字母开始,教会了我们听、讲英语。他们为我们打开人生另外一扇窗户,带我们走进英美文学的殿堂,从此,除了“造反有理”和“阶级斗争”外,我们也逐渐知道了西方社会,知道了狄更斯、王尔德和杰克·伦敦,学会了欣赏莎士比亚戏剧。


█ 山西大学华学系分析专业75级毕业留念


梁联发老师和蔡春月老师都是归国华侨,我们地道的英语要归功于他们。不论站到什么地方,当我们的口语受到称赞时,我们无法不为我们曾有过这样好的老师而感到自豪。记忆深处,还有懂六国外语的杨德友老师,还有庞人琪、刘海量、乔寿宁等专业课老师,他们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渊博的知识,是我们渴求知识、努力进步的巨大动力。

记忆中,有山西大学校运会上,陈峰同学打破男子100米校纪录时,我们欣喜的尖叫声;还有迎新生晚会上,我们表演的舞蹈《在北京的金山上》、小合唱《海蓝江畔》等等。

除学习专业课外,我们还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门办学”——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去晋祠学习插秧、栽种水稻时,我们师生学做农活那好笑的姿势,被当地老乡戏称为“山大教授赶毛驴——秀才当兵四不像”。我们带着老师自编的教材去文水县云周西村,用英语讲解刘胡兰的光辉事迹,学习语言的同时,刘胡兰的革命精神也在我们心底打上深深的烙印。我们去石家庄拖拉机厂体验生活,为工厂翻译技术资料。毕业前夕,我们跟着老师去了运城,在全省著名的重点中学——康杰中学和运城中学实习。孙大莱老师短短几行字的课文范读,让我们醍醐灌顶,晓得了高雅语言的魅力,知道了什么才是好老师,也让我们懂得了严师出高徒的道理。


█ 山西大学历史系一九八四届毕业留念


大学几年,同学们朝夕相处,同学情、朋友义,一点一滴渗入心田,融化到血液里。我们共享人生中那段学习的青春岁月,我们是互相学习和成长的见证。

今天,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我们,都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收获了满满的自信和累累硕果。无论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没有虚度光阴,我们向母校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岁月的风霜可以在我们身上打上“年轮”,带走我们年轻的容颜,却泯灭不了我们对人生信念的追求。时光可以带走我们的强壮,甚至健康,却剥夺不了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更没收不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情义。

再好的宴席,也会有曲终人散之时。当聚会接近尾声,一股眷恋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只恨时光的脚步太过无情,我们还有许多话未说完。两天的欢聚太短暂,我们还有很多事想一起去做。时光啊,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们再好好拉着手,看着彼此的笑脸,享受对方柔和的目光,copy下彼此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把它们封存在记忆深处,常相思,常相忆。我们不想为朋友送行,我们真的不想说“再见”,因为那后面将是漫长的等待。相聚的时光那么珍贵,我们只想说,请保重,期待早日相会。

祝福我们的同学,永远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期待我们早日再相聚,期望再聚会时,到场的人越多越好;盼望大家都健健康康,一个不少。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来看看1977年山西恢复高考试题及满分作文,你能得多少分?

怀念我的母校——回民小学东西校

文革那些年,在山西大学的蹉跎岁月

半个世纪如云烟,太原十二中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